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一部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展上被評為「沒有故事的故事片」,為什麼?

一部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展上被評為「沒有故事的故事片」,為什麼?

一部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展上被評為「沒有故事的故事片」,為什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梅蘭芳的髮型與剃頭匠的關係


梅蘭芳、尚小雲、傅作義等都曾是他的老主顧。

82年從事剃頭工作,熱情不減。

他用一把剃刀記錄一個世紀。

這就是電影《剃頭匠》的故事源起,一種對生活的記錄和感動,人生是平凡的,但又是偉大的。電影中的主人公活到了101歲,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情,對人生的執著,他以93歲高齡本色出演,並獲得了多個國內外大獎。哪怕是在晚年,他對剃頭職業也是熱愛不減:


「有人喜歡我給剃頭,我就盡量滿足要求,但也跟人家明說,現在您也別要求太高,我也盡量不在您腦袋上刮出口子來。」

哈斯朝魯導演的《剃頭匠》,一反時下許多導演所熱衷的恢宏磅礴的氣勢和色彩斑斕的畫面與音響效果,把眼光投向底層的平民和他們瑣碎的生活狀態。主人公敬大爺是一個有著八十多年剃頭經歷的人物。他每天早晨定點起床、戴假牙、梳頭,按日曆的提示給老主顧們上門服務,他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輛腳蹬小三輪,他的時間就是那台總是晚點的老座鐘和掛在牆上被他圈圈點點的掛曆。敬大爺晚年的生活體現了當代老年人應有的生存狀態。

2007年,《剃頭匠》獲得國際A級影展印度果阿國際電影節的首獎「金孔雀」獎,被果阿電影節評委稱讚為「沒有故事的故事片」。

一部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展上被評為「沒有故事的故事片」,為什麼?

真人出演


一、能指的時間意象

哈斯朝魯闡述《剃頭匠》的主題時指出:「我沒有把影片中蘊含的所謂生命、道德、及北京特有的人文、風情、景觀等進行主觀和客觀的簡單判斷,而是儘可能地把這一切主題通過記錄敬大爺瑣碎的生活時讓其自然地流露,讓諸多主題思想深含在影片的潛流中、包著、含著、不外露在影片的表層。」

影片中三種明顯的物理時間意象就是「諸多主題思想」的外在表現:老式座鐘、掛曆和身份證。老式座鐘代表著傳統精神資源,它沉潛在一個人心靈深處並發揮著作用,它能夠讓敬大爺為之著迷為之甘心付出。影片中給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個畫面:敬大爺帶著那台不能準確指示時間的老式座鐘(經過精心包裝)來到鐘錶修理店,可是面對這個「古董」,只賣電子鐘的店主也無可奈何,以一種不屑的口吻勸敬大爺重新買一口電子鐘頂替它;敬大爺包好鍾,懷抱著它默默地走出了店門。這之後我們就看到了一種習慣性的行動:敬大爺每天把鍾往前撥5分鐘。

掛曆是與現實世界關聯著的,掛曆的時間沒有座鐘時間那樣精確,它對敬大爺的影響當然不及那口老式座鐘,只是給敬大爺每天具體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安排有一個提醒。日曆上的時間與現實中的公元哪年哪月是一致的,只是每日時間已被敬大爺賦予了不同的生活內容和責任,他就是照這樣的計劃和提醒來充實生活、完善生命的。

一部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展上被評為「沒有故事的故事片」,為什麼?

被圈點的掛曆

作為第三種時間意象的身份證更多地暗示了一種關於將來的思考。當居委會的負責人來通知敬大爺換身份證並需要兩張彩色照片時,其中場面的喜劇性和諷刺性已不言自明。具有20年期限的身份證暗示了值得敬大爺去羨慕和追求的自然生命的時間長度;它也表明了一個事實:20年期限可以減少換證頻繁的麻煩。但是敬大爺所思考的是:長達20年期限的高科技防偽的身份證真正給他這樣歲數的人帶來什麼呢?作為老人身份和現代社會所要求的合法身份之間是否有著某種微妙的聯繫?

身份證的能指意義只存在於這種哭笑不得的氛圍里,存在於敬大爺無偽真實的生活行動里,合法性身份是一種所指,而真正的個體身份才是重要的:他按要求去履行換身份證的職責,沒有怨言;他沒有那麼強烈的「光明意識」再活20年,他沒有期望過高,也沒有得過且過,他只是在盡心儘力盡性地過好每一天。

在現實時間裡,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新勢力新潮流侵入北京狹小而寧靜的老衚衕,現實中無可逆轉的「現代化」等重大事件正在推動著社會的發展,新與舊、樸素與鋪張、現代與傳統等關係形成尖銳對比,但是「這些最為尖銳的對比經常是在被建構的世界的秩序里運作的」,它們裡面已經沒有了敬大爺每天往前撥5分鐘的準備和傾心,有的只是一些對時間飛速流逝的忽略甚至漠視。

一部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展上被評為「沒有故事的故事片」,為什麼?

城市化後……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就是那塊「狹小而寧靜」的空間也將遭受覆滅的危險,剩下的只是一種虛擬的時間觀念,即現代人在忙碌中盲目地追求著一切而忽略了每日具體而微的時間。老趙的兒子開著嶄新的小轎車闖入了衚衕把他的父親接進了裝潢精美的現代住宅;「爆肚張」這家老字號店因為第三代人干起了時髦而高雅的畫畫藝術而後繼無人;老米也在全國人民歡慶08年奧運會到來的喜慶聲中孤獨地死去……

在《剃頭匠》的許多畫面里,遠處的高樓大廈正在步步包圍衚衕小院,一個個醒目的「拆」字正在吞沒古老的回憶,儀式化現代化的火葬場也取代了最後的懷念……儘管敬大爺在許多擁抱著夢想著繁華生活的現代人眼裡擺脫不了成為都市邊緣人的角色,但是他仍然以以全副精力和百倍熱情來面對殘酷的生存現實,保護了自己的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敬。

其實,敬大爺也多次試圖與現實生存狀態接軌,以便能搭乘現代化的班車。如他接到換身份證的通知後便及時地去照像這一舉動,與其他老人形成鮮明對比,這時他的老夥計們有很多心生埋怨的,對一事件並沒有表現出平和的態度。生活中原有的一切都在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擠壓和衝擊,這一點敬大爺比誰都看得清楚,只是他沒有循著西方悲劇英雄的抗爭之路,也不圖名不圖利,而是以平淡持守生活的真實、以勇敢面對現實的生存狀態。影片正是通過這種無聲的真實的生活行動給現代性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對不能預知的未來有了清醒的思考和認識。


二、「空白」技巧的使用……

一部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展上被評為「沒有故事的故事片」,為什麼?

用心做事的樣子

《剃頭匠》是以「空白」來表現生活哲學的電影,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

在安排敬大爺與周圍現實環境和其他人的關係上更多地運用了一種文學上經常使用的「空白」技巧,它通過對某些事件和情節、人物和對話的簡略,或中斷或暗喻,從而達到能指的意義,而讓所指表現為一種斷裂的呈現,以此來充分拓展其能指的空間,從中不斷生髮出想像和意義;「空白」還具有「觸發讀者方面的想像活動」的作用。

影片並沒有全知全能地敘述敬大爺的一生,而是選取他老年生活的一些片段來進行剪輯和思考。敬大爺是一個貫穿影片中的主要拍攝點,作為一個最顯著的提示符號維持著影片的故事進展,然而故事進程只是敬大爺生命歷程的一小段,老年以前的人生經歷成為空白地帶,展現在屏幕上的是他老年生活的點點滴滴。

九十多年的生活濃縮在老年這段以剃頭為職業的瑣細生活和那盤被貓損壞的磁帶上。通過磁帶錄音簡介我們可以知道敬大爺年輕時發生過許多有趣的故事,但我們不知道這些故事到底怎麼發生和進行的,對他現在的晚年生活又有何種程度的影響;同時,影片中對晚年生活的點點滴滴也是由一些片段來展現的,其中也還有著許多空白點,我們可以想像和猜測這些片段怎樣連綴的,這些空白點又包含了什麼樣的內容。如敬大爺在預備後事時只給觀眾一些行動事件,而且這些事件又是斷斷續續的,老人的心理狀態需要觀眾從一組組畫面中去想像去歸納;如老米死後敬大爺把他貓抱回家時的那種歡鬧中的凄涼氣氛和主人公無與倫比的平靜也只是觀眾從敬大爺那種嚴肅的表情和沉默的行動中讀出來的。

一部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展上被評為「沒有故事的故事片」,為什麼?

不可言說的地方

影片中的「空白」並不是孤立的、機械的,而是借著一些提示性的細節把這些「空白」完滿地融化於故事的整體構思中。誠如德國學者伊瑟爾所說:「假如空白開放了可能的聯繫之網,那麼就必然存在著一個對各部分相互確定的方式加以調整的潛在解構」。「空白」存在於構成的完整故事之間,對故事各個部分進行進行調整,使之趨於完善,就像一條珍珠項鏈上的珍珠一般,讓觀眾眼目為之一亮。一部好的、能夠成為經典的電影需要有珍珠般的空白點,這就是經常被人們所談論和看重的「看點」所在,有時它們可能顯露在外,有時它們可能隱藏得很深,觀眾只有根據這些「空白」的暗示才能對故事進行整體性圖景和意義的把握,才能做出合宜的價值判斷和藝術總結。

通過敬大爺的錄音,我們知道了他有著如此的人生,這裡的「如此」就是沒有畫面的空白點給我們帶來的想像性愉悅;通過影片畫面的鏡頭切換和遠近景交替,我們懷著一份感動觀看到敬大爺晚年生活就是如此完整,這裡的「如此」是還有著各種空白的畫面讓我們參與其中進行觀察和思考。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傳奇和經典,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和捨棄,但是每一代人都會保留著某些真實的東西,都會在現實時間不斷推進和過往經歷不斷成為歷史的張力中發現很多值得持守的價值形態和生命範式。因為每一代人所面對的生存現實不僅僅時一種短暫的事實或享樂的理由,每一代人可以包裝自己的生活居所和工作方式,讓它們看起來富麗堂皇且一塵不染,然而卻不能包裝自己的虛偽與孤獨,不能包裝在虛偽的行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對生活真實的破壞。付費的生活方式已經在湮滅人性中本可以追求真善美的一面,人民幣數字的大小已經成為現代人衡量價值的尺度。《剃頭匠》給了我們思考的空間,敬大爺默然地拒絕老趙的兒子拿出的百元大鈔不是沒有道理的。

三、對自由狀態的詮釋

一部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展上被評為「沒有故事的故事片」,為什麼?

放好假牙,明天還要再用呢

無論對能指的時間意象的精心選擇,還是對所使用的空白技巧的合理安排,《剃頭匠》都力圖闡釋出一種無拘無束且問心無愧的生命情狀——自由。有人指出這種自由狀態的純粹性:「將主人公塑造成一個純粹的形象,表達一種不含任何政治與社會雜質的生命體驗。」

「純粹性」主要體現在敬大爺與親人、老主顧和他周圍環境的一種關係上。敬大爺的行動化生活與老主顧們的靜態化生活形成強烈對比,敬大爺的獨立自主的生命態度與自己的兒子那種怨天尤人的心態涇渭分明,敬大爺對自己擁有的一切的滿足感、平安感與周圍的人總處在追逐狀態的慾望感、飢餓感形成巨大反差,這一組組關係都意在表明像敬大爺這般的人是自由自在面對生活的,是對那些只尋求眼前利益、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不知道思考生活意義的人的最佳勸導。

影片中敬大爺的兒子從來沒有因為還有一位比自己更年老的父親而記掛著並主動去探望一下,反而在自己有所需求後才到老父親獨居的家裡去抱怨和訴苦。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年老的兒子在更年老的父親面前抱怨自己年老多病,還有兒子兒媳不爭氣常常拖累他,其實他自己不正是一個正在拖累自己老父親的人嗎?接過老父親靠自己剃頭掙來的錢時也受之無愧。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現代人的自由到底從哪兒找尋?現代人的追求在何種境況下才能披掛自由的真理?年老的兒子會不會還有很多次訴苦(如老父親還活著的話)?

一部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展上被評為「沒有故事的故事片」,為什麼?

最後的敘述?

面對死亡的態度也體現了敬大爺追求自由狀態的「純粹性」。黑格爾說:「死亡,如果我們願意這樣稱呼那種非現實的話,它是最可怕的東西,而要保持住死亡了的東西,則需要極大的力量。……但精神的生活不是害怕死亡而倖免於蹂躪的生活,而是敢於承當死亡並在死亡中得以自存的生活。」中國學者孫利天指出:「有了內在道德的滿足即可不為貧窮而憂愁,有了自覺的道德意識就可以勇敢地承擔起死亡和命運。」

勇敢且平靜的承擔意識在敬大爺生命最後階段表現尤為明顯和「真實」:打電話去殯儀館詢問喪葬事宜,進行500字生平簡介的錄音,照一張乾淨利落的遺像等,這一切使他在人生的最後階段重又度過了他一生中經歷的各個關鍵時刻。更重要的是,錄音磁帶所勾起的何止是對早期生活經歷的回憶,同時也產生了極富戲劇性的心理變化,在這些平實回憶的底層,在略帶輕鬆含笑的片言隻語的背後,有著敬大爺面對死亡的無懼心態。

過去的回憶足以讓他為自己的一生經歷驕傲,這是屬於他作為個人的榮譽,尤其對為許多名人理髮的與眾不同的經歷更增添了他回憶的幸福感。平實的生活,不一般的回憶;一生,500字,文字雖少,卻熔鑄了敬大爺引以為豪的點點滴滴。它們或許在別人眼裡不算什麼,然而在敬大爺靦腆而簡約,輕鬆而自豪的錄音敘述中卻傳達出震撼人心的力量。錄完音之後的一個細節足以讓觀眾心領神會敬大爺「對死亡的嘲弄」。那盤進入殯儀館的磁帶卻讓貓給毀壞,敬大爺失去了進入殯儀館的憑證,又成了一個沒有死亡標誌的人。

一部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展上被評為「沒有故事的故事片」,為什麼?

時間意味著什麼?

《剃頭匠》對老人面對生活與時間,自由與死亡的問題做了一番深刻的思考。敬大爺平凡而瑣碎的生活在傳統與現代的衝突中進入了一種真實無偽且自由自在的生存狀態。電影看似質樸的敘述,卻飽含對生命本身的尊重:生命本無所謂高貴與否,但是活著的狀態卻是要去經營的。至少,我們需要無畏地活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