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沒空調,人們是如何避暑?淺談古人避暑聰明才智
近年來宮斗劇非常盛行,喜歡看宮斗劇的小夥伴經常能在劇中看到這樣一個場景。每年夏天,皇帝都會收拾收拾包袱,帶著自己母親,妻子,小妾們前往避暑山莊消暑。而大臣們只能跟隨著皇帝換一個稍微涼快一點的地方辦公。這些場景經常能夠出現在電視劇里,只是我們很奇怪,古代真的那麼熱嗎?要皇帝大包小包的換地方。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古代的夏天什麼時候最熱?
其實古代的夏天還真的有可能很熱,至少皇宮會有可能很熱。這主要是由於中國古代建築製造的原因。古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講究意頭好,不能犯忌諱。大興土木建造宮殿更是重中之重。且中國古代建築多講究天圓地方,建築一定要嚴格對稱。所以古代皇宮建築多建造成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狀態。而規則的正方形和長方形中是不能種植樹木的,因為種植樹木就會形成一個「困」字,這是皇帝們非常忌諱的。所以,在大量的石板吸熱的情況下,可想而知皇帝的夏天可能真的會有點難熬。雖然,皇帝可以無限量的使用冰降溫,但是製冰也是需要成本的呀。這個時候不好好換個清涼爽快的地方,簡直對不起自己一國之皇的身份。
說到這裡,我們來談談,古代到底什麼時候最熱呢?我們都知道在四季分明的地區,一年之中夏天是最熱的時節。但夏季又是什麼時候最熱呢?其實夏季的熱也是循序漸進的,分為大暑和小暑,就像冬季會有大寒和小寒是一個道理。大暑顧名思義就是比較熱甚至非常熱,小屬則是相對較熱。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古代中應該是小暑的時候,天氣的熱度上升到一個階段。大暑的時候,天氣將轉為一年中最熱的階段。所以古人有一種說法:「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以上說的自然是古代,按照古法二十四節氣推算出來的。對於現代來說,大暑和小暑的熱氣其實是相差不大的。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變暖,導致很多國家和地方天氣都在回暖。比如我國很多大城市在大暑和小暑時的溫度其實都相差不大。
古代人的消暑必備—西瓜
對於現代人來說,天氣稍微有點熱其實沒有多麼的難過。因為我們出行有地鐵,公交,小轎車,這些交通工具上都配備有非常舒適的空調。哪怕我們自己行走,也會準備好陽傘避免熱辣的陽光晒傷了自己。走入室內,我們會準備好涼爽的空調,雪糕以及水果。這些都是現代人的消暑避暑方式。那麼對於古人來說,在炎熱的夏天,古人會用什麼方式來消暑呢?
古人消暑其中一種方式是吃。古人會選擇一切能夠讓自己降暑的蔬果。比如現代人降暑也常吃的西瓜。西瓜這種水果自古有之,而且它是夏季出產的水果,產量又比較高,自然被精明的古人們當成了有用的消暑良方之一。很多詩詞中都有記載,面對炎炎夏季,取一個西瓜,點上一爐安神靜氣的香,聽這稍微有些聒噪的蟬鳴,簡直是人生一大樂趣。甚至如果這個西瓜是在甘甜的涼水中冰鎮過得那就更美味了。
西瓜雖然能作為一種消暑良方,但是對於古代人是遠遠不夠的。要知道康熙年間,我國的華北地區,很多的老百姓被熱死。據記載,當時地表都已經開始唐人,樹木有的也會有焦糊的味道。如果長期處在室外,死亡的可能性非常的大。據現在的科學家研究表明,可能當時的溫度要在44度左右。可想而知,這麼熱的天氣之下,單單是有西瓜來消暑是遠遠不夠的。好在,古人還有另外一種消暑方式。
古代的消暑利器—冰和冰鑒
古代對於冰的使用,在很多影視劇中都有展現。比如,在最近熱播的《知否》中,盛家老太太就曾給前來請安的家裡的女孩們端來好吃的冰酪招待。這種冰酪就是古人常吃的一種冰制吃食。這時北宋製作出來的冰酪更像是一種冰鎮的奶製品,與後來的冰酪並不相同。其實冰酪作為一種冰制甜品被人們製作出來是在元朝,它有點像是現代冰淇淋的前身。在元朝,只有王室和貴族之間才能夠製作冰酪,尋常百姓家是不允許製作冰酪的。
除了冰酪,其實古人們對冰的使用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各種冰制吃食,綠豆湯、椰子酒、漉梨漿、鹵梅水、姜蜜水、木瓜汁等等。清朝的時候,冰制酸梅湯就非常的盛行。有了這些,冰制飲品,古人的夏天就算是好過一半了。接下來的一半,就要靠我們古代的冰箱,冰鑒了。
冰鑒這個東西,從名字上來看,肯定是一種冰製作的物品。其實它更像是冰製作出來的器皿。還記得前段時間比較熱播的電視劇《延禧攻略》嗎?小宮女魏瓔珞利用皇帝比較熱的,比較喜歡吃冰凍產品的習慣。她特意製作出來一種冰的箱子,放在屋子裡既可以消暑有可以不斷放入水果進行冰鎮,效果非常的好。這個小箱子就有點像古代的冰鑒。
冰鑒的發明其實歷史非常的悠久,先秦時代的時候,冰鑒就已經被製作出來了。人們把大量的冰塊放在器皿中,用來冰鎮食物瓜果,以起到消暑的作用。不過值得說的是,雖然冰鑒的使用方法非常的普及且歷史悠久,但是對於古代人來說,冰鑒也不是誰想用就能用得上的。我們看電視劇經常能看到,在皇室之中,皇帝建有專門的冰室。冰室里儲藏的冰,供皇帝和他的妃子們使用。劇中經常有不受寵的妃子被剋扣冰量的使用。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冰乃至冰鑒都不是尋常人能夠使用的東西,甚至宮中的貴人對冰的使用都是有一定額度和定量的。
事實上,中國古代也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為了降溫消暑,在周朝時就有專門的製冰人,叫做「凌人」。那個時候,人們還沒有掌握製冰的方法,凌人們製冰的唯一方法就是靠冬天。沒錯,就是大家想像得那樣,在非常寒冷的三九冬季,天降大雪,溫度降低,形成冰塊。這個時候凌人們就開始工作,拿著工具到野外采冰。這種方法就是非常普遍的「冬采夏用法」。這個時候的凌人是非常辛苦的,因為他們要根據夏天要用的量,采多足足三倍的量才可以停歇。因為沒有具體的保存冰的方法,古人們就只能寄希望於多采多剩。這也就導致冰量較少,只有王室成員才用得起。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了千年,直到唐朝,有人發現原來水遇硝石會結成冰。這簡直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發現。不過那個時候,普通老百姓仍然用不上冰,原因可能是硝石的採集或產出量也不夠大。不過,對於皇室來說,這就是個大大的福利了。至少凌人不用再那麼辛苦的採集那麼多的冰塊,皇室可以通過硝石來保存一部分冰。
平民可以用上冰,家家戶戶能夠吃上一碗冰鎮飲品是在宋朝。話說,宋朝真的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朝代,很多東西在宋朝都會有很大的突破和進展。冰的廣泛使用不僅能夠在夏天幫助古人消暑,最終要的是如果遇上極炎熱的天氣,百姓們也不會因為不能使用冰兒熱死一部分人了。從民生來說,冰的普及是大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