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與蕭何非常相似,是對大漢的勤思效力
董卓儘管論能力遠遜於蕭何,可擺譜程度卻明明白白地擴大了。那麼,問題就是此刻的曹操,究竟是蕭何還是董卓呢?至少在某一點上,曹操與蕭何極為相似,那就是對大漢的勤思效力。蕭何的功績,主要在四個方面,其一是在起事最初,正是他的力推,才將劉邦推上了首領之位。其二是在大勢漸成之後,為劉邦的龍興做了許多軸助工作特如初入關中,他不貪金銀也不戀美色,而是急沖沖地趕入相府與御史台,收集秦朝的因家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而後分門別類、登記造冊,收藏各日後查用,其三是最重要的人才選用工作,正是他向劉邦推薦了「楚漢爭霸」時的關健人物韓信。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用韓信者得天下,項羽當年只是讓韓倍做自己的郎中而已,可蕭何卻明白無疑地告訴劉邦,這人就該做大將,只有讓他做大將,你才有機會與項羽爭天下。其四,則是在劉邦駕崩之後,他起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以當初的「約法三章」為基礎,參照秦律作漢朝的九條基本法,法令簡單而明確遠勝於秦律的繁雜和苛刻,漢初的安定以及休養生息局面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他。那麼,曹操又有那些功績可以與蕭何相提並論呢?且拋去他年輕之際做的那些事不談,單說他「奉天子以令諸侯」這個「奉」字,那便是大大的功勞,因為在此之前,漢獻帝實際上是一個無人理眠的倒蓋羊。
論實力,河北的袁紹最強,可他完全將軍師的「奉天子」建議拋諸腦後,為什麼?理由很簡單,把天子弄到自己身邊,自己就不再是唯一的老大,身邊那些謀臣文武,或許就會以漢臣自居,聽天子而不聽袁紹的。事實上,也正是這個緣故,不但是袁紹不迎接,就是那與天子同姓的劉焉、劉表也不吭聲,劉焉是因為自己想當蜀中的大王,而劉表呢,則是得過且過、管不了那麼多。此前,各地諸侯中還有個忠心耿耿的劉虞,他若活著,倒真有可能為了皇帝拚命。可惜他缺乏用兵的謀略與魄力,唯有一顆忠心,實際上是什麼都幹不了事實上,在當時的袁紹、袁術、公孫瓚、陶謙、劉焉、劉表等一群諸侯中,能「奉天子」的很多,但真有這顆心又願意付諸實施的,也只有曹操。
對曹操而言,「奉天子」確實能獲得一些便利,警如討伐群雄之際可以打著天子旗號,多少會有點兒國家正規軍討伐地方武裝的意味,更名正言順些,對於地方上有些士大夫,也略有些號召力。然而,這種優勢也僅僅是相對而已,你喊「奉天子以令諸侯」,和你作對的人就能指責說這其實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只改了一個字,意義卻大不一樣。如劉備這樣與曹操作對的人,便儼然有了正義感,雖然他實際上從未想過要為許都城裡的大漢天子真的做什麼事,但這個為大漢江山勞心累力的人反而成了反面的典型。
不妨這麼說,在建安十七年之前,曹操的所作所為,實在看不出他有纂權存位的意圖。可問題就在於,看不出,並不等於完全沒有。若是從後來的演變往前推,說曹操只是暗藏圖謀、一步步推進而已,那也確算實有這個可能。會、但推理畢竟只是推理,可能也終究只是可能。以事實說話,可信度遠勝於以來之果而回溯前事之因的推理。關鍵,就在這一年的春天,曹操欣然接受了「贊拜不名、劍履上朝、入朝不趨」的蕭何、董卓式的待遇。這主意之果是誰提出的呢?
八章西部狼煙我真的累了曹操的文官群,出色的人實在不少,「二荀」、郭嘉、程顯、董昭、賈調、劉……這些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所以原本在劉備陣營中位置也重要的度到曹方便立馬被邊緣化,事實上也不完全是受到排斥(且然多少會有一點)而是這邊人才實在太多。郭嘉,已早逝多年,這便不去說他。而荀彧的人格、立場,註定他不會樣一件事。這大概是曹操陣營中真正的智者,聰明到了極致,以至於周國臣像,幾乎不能發覺他的智謀所在。甚至為曹操獻納的每一份建議與謀略,都隱置不言,這樣的人,即便要說什麼,也只會悄悄地在幕後與曹操言語,斷不會做如此行徑的推手!
那活兒技術含量太低,他不屑干1為了獻媚而說那些話,格調更低他也決不可能說。而最重要的是,他與有或的親屬關係,註定他不會明顯地拆自家叔叔的台。所以,也不是葡收。那麼程顯呢?這人極聰明,可是也有自己的問題,據說是道德有虧一一具體而言,便是在當年曹操缺糧到極限之際,他曾盡一切可能為曹操搜集軍糧,甚至有傳言說,他供應給曹操部隊的糧食中有人肉難道是他殺死無辜的平民,而後魔製成人肉隨作為軍糧交付前線?這條記載很含糊,只能說是姑且存貶。
但程顯的性格比較剛愎自用,很難與同事處理好關係,卻是可以背定的,其至與其關係不佳的人,干胞向曹操告圓狀,說這傢伙有課反的意思曹操笑了,你說某個武將要造反,那我還真信多少會有那麼點影子。可你偏說老程,哈哈,他頂多就是牌氣急點,說話有些做而已,至於造反,那就未必了1人際關係如此,程顯便不太可能做那種勸速的事,即便參與其中,也只是用和而已。賈呢?老賈的綽號是「毒士」,自然以出壞主意而著名於世。可他這種「壞卻與小人的那種「壞」完全不同。
他不會幫曹操干那種事,所以事後曹操也沒有對他有什麼特殊的待遇相報。至於劉降,此時做著曹操的倉曹掾,他的作用,似乎要等到後來才會慢慢顯現出來。所以,只剩下了董昭!據說,董昭在這個時候提出了一份重大建議:「自從初平年間起兵勤王以來,已然二十餘年光陰流轉,東征西戰、平除福亂,曹相為大漢江山建立的功勵實在不小,所以我以為,應該恢復古代的封建制度按理功病大小分封五等位。
所語古代的度重自是當年天子分封使的事,這種早就在秦天六國之後就連到委始皇的否定。可還是有很多人嚮往的很,包括信在內,都指望著劉邦興漢之後能制裂土地、分封諸侯。而當時的劉邦,確實也無法完全實行部縣制,唯有採用封建與那縣的交雜方式來實現過渡可隨看歲月變近,漢室的數百年大一統之下,其實無論是貴族還是百姓,都己然習了都縣制度,分封早已是過眼雲煙。所以,兩漢交替之際,劉秀的功臣們,便再無爭封地的可能。按理言之,到了建安這個年代,重昭再提恢復封建制度就有些突兀了。
問題就在於,重昭的「突兀」有他的原因。有一撥人正千方百計要抬高曹操的地位,尤其是要解決曹丞相與漢天子之同究竟造說了算的句題。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呢?說起來其實也簡單,漢獻帝雖然是個僵,但畢竟是一要之君,曹操身在許昌,若是橫玻、說一不二,那麼便很容易陷入反對的圍項之中。「大家,曹阿病果然是王莽再世,他壓根幾就不把天子放在眼裡,什麼春天子以令諸侯,他分明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乃權,劉各等已然羽翼豐滿,曹操者時無法將他們平除的歲月里,內有天子與心不滿的反對派。外有反對他的諸侯,曹操又能如何呢?
※努爾哈赤採取的措施,暫時緩和了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
※曾國藩的這種戰略思想原則,顯然是可取的
TAG:一身孤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