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得太極拳呼吸與換勁之法,則太極拳功夫必成!

得太極拳呼吸與換勁之法,則太極拳功夫必成!

文|網路 編輯|禪音

學習傳統太極拳,初者可達去病健身、養身之功效,久之,拳藝熟練而漸漸深入加以探討、精研後,進而達到技擊致用。達技擊致用的功夫須要有渾厚內勁做基礎,培養渾厚的內勁,首要注意呼吸養氣之法,故呼吸養氣為學習太極拳重要法門之一。

初學太極拳者,祇求呼吸自然,動作和緩,拳架姿勢正確,演練時不要有多餘之拙力,方能使全身舒展鬆開,氣血暢通。陳鑫曰:「勢到成時,氣歸丹田。」也就是說:「至於中氣歸丹田之說,不必執泥,但使氣降於臍下小腹而已。」待動作嫻熟,達到中正安舒之境界,則呼吸自長。動作愈緩和,呼吸愈深長。能使肺臟吸養量增大,橫隔膜升降量深長。

隨著拳藝嫻熟、呼吸暢順,而漸漸能體會氣沉丹田,上體輕靈,下體穩重,而氣海產生溫熱的感覺。此溫熱的效應,即中氣歸丹田之養氣的氣,此氣經循循善養,逐漸充沛,腹實體輕,則內勁之基礎俱備矣。

先天的力量是生來本有,勁道卻是經長期培養練出的。先天力量雖然經過刻意鍛煉,仍是一種橫力的表現,將隨年老而力衰。勁道卻是經長期培養而漸入佳境,常見耄耋老瘦,弱不禁風,其內勁渾厚,發人於無形之間。

功夫練出來之內勁,有如煉鐵成鋼。是以內勁之培養,須由鬆柔、養氣入手,外以練形,內以養氣:養氣呼吸自然,氣歸丹田,日漸充實,而富有彈性。體會至此,宜加功夫,一動則氣行四肢,靜則氣歸丹田,經此日久鍛煉培養丹田中氣,日益充實,進而斂入脊骨,注於腰間。如何斂入脊骨,是將氣下沉,從兩肩收於脊骨,再注於腰間。惟須注意,是以意行而自然,切勿妄運,致生弊病。

應用時,勁起於腳根,主於腰間,發於脊骨,形於手指,成一股整勁。此乃太極拳柔中帶剛之真內勁也。凡橫力練出者,於鬆散無意時,則勁不存在,突然受襲,必受傷害。而內勁渾厚者,有如皮球滿氣,觸之自然反彈,其氣自然充滿全身,無絲毫之間斷,雖受擊不致受傷。橫力練出者,每被擊之處多以力頂,故易致傷也。

太極拳技高者,多為粘巧之勁。又靈又捷,不見其形,手到勁發。未中之前無勁,即中之後無勁,惟中之頃,疾如閃電,一發便收,斂氣凝神毫不費力。

吾人已知中氣與內勁為一體之兩面:

行於骨縫中者為氣,其氣中正,不偏不倚,謂之「中氣」:形於肌膚表者為勁,其勁自內引發於外,謂之「內勁」。是以換勁的基本要件,練架鬆柔,盡除拙力,先求正確,再求純熟,熟後而化:呼吸自然以養氣,氣歸丹田,日久充滿。

簡言之,由意引氣,由氣催形,動則俱動,靜則俱靜,練外以引內,由內而達外,終至內外合一,陳鑫曰:「外之所形,莫非內之所發。」又曰:「氣不由中心丹田而發,則氣無所本,而失於狂妄,氣不充至肌膚毫末,則功夫短少而氣歉,則外強中乾,必至失敗,此內勁不可不研練也,果能研練至此,則神乎技矣。」

太極拳論云: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太極拳之堅剛內勁系由柔軟鬆開而生,練架子愈柔軟鬆開,則長內勁愈速,稍有強硬不松之處,即為內勁之阻礙,蓋鬆開,則兩臂容易沉重,不鬆開則兩臂仍是輕浮,是為明證,凡持練太極拳須用力者,大抵天生有點力量,喜恃其力,或習過硬拳,不肯捨棄,故尚不能堅信極柔軟然後極堅剛之說,雖練太極拳,不能得太極拳最精妙之意也。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打開通往太極之門的「小開關」
《入靜》一絲禪的意境在其中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