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軍報基層調查:演兵場上,我們還有多少習以為常

軍報基層調查:演兵場上,我們還有多少習以為常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作者:劉建偉?宋子洵?李玲玲

陸軍各部隊實戰化演練掠影。圖片攝影:葉洪林、高翔、代學玉、佘興虎

吃飯穿衣也要符合打仗要求!

面對瀋陽聯勤保障中心第966醫院的創新之舉,記者陷入深思:大力推進實戰化訓練,鍛造部隊能打仗、打勝仗能力,是當前全軍各部隊面臨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也是一項艱巨而複雜的系統工程。

推進實戰化訓練,必須改掉不符合實戰要求的習慣做法、沉痾積弊。如今,還有哪些習慣沒有糾治?還有哪些積弊需要消除?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深入多個基層部隊進行調研採訪。

不倒出鞋裡的沙粒,就翻不過實戰的「大山」

「忽略了戰場實際,平時訓練成績再好也沒用!」第79集團軍某旅王牌炮長、「翠崗紅旗連」四級軍士長王權利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竟然在最拿手的單兵綜合作業上失手了。

「一個月後按照新大綱標準進行專業考核!」今年初,連長許路宣布的消息讓戰士們的心都提了起來。大家都擔心的事,在王權利看來卻是小菜一碟。在之前的考核中,王權利是何等風光——單兵綜合作業用時整整甩了第二名1分鐘。

「這不是三指捏田螺——手拿把掐的事嘛!」可王權利卻忽略了一條新規定:新大綱要求部分課目訓練人員作業時的心率達到110次/分鐘以上。

考核中,由於心跳較快,在操作台上裝定分劃時,王權利的手不自覺抖了一下。就是這一抖,導致原本一次就能夠裝定好的分劃裝了兩次,時間耽誤了十幾秒。

考核結果可想而知,王權利以總成績0.33分之差,與第一名失之交臂。

「不倒出鞋裡的沙粒,翻不過實戰的『大山』,未來信息化戰爭容不得半點沉痾積弊。」調查中,該旅領導發現,不少官兵實戰化意識不強,源於沒有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還在用舊習慣去適應新戰場。

前不久,該旅組織班排台站協同考核。一連考核接近尾聲時,二連正組織導調火炮準備進入待考區。這時,導調員突然將對講機調整至三連工作信道,並下達考核命令,這一下可讓三連官兵慌了手腳。

由於雨後場地泥濘,加上原本估計的考核時間是在下午,導致三連裝配載用的背囊和單兵帳篷還整齊地擺放在宿營帳篷里,倉促應戰的三連在物資裝配載這個環節上整體超時1分鐘。

「往年考核不都是按照建制序列嗎?」三連官兵自覺輸得委屈,可導調員的一句話卻把三連官兵弄了個大紅臉:「敵人難道會按照建制序列攻擊?」

有過類似尷尬的,還有下士劉東雨。以往在拆卸炮閂這個課目上,劉東雨未嘗敗績。原因無他,憑藉入伍前在工廠學習的經驗,他習慣性地將炮閂中間零件結合緊密的部分打磨平滑,效果不亞於上了一層潤滑油。

可在一次考核中,劉東雨卻吃了虧。按照新大綱規定,炮手與瞄準手專業進行融合,時間變得更加寬鬆,但要求參考人員將炮閂裝到炮上。

由於平日里重技能輕體能,和劉東雨一組的兩個人使盡全身力氣才勉強將炮閂裝上,險些超出了考核時間。原本以為有驚無險,結果在考核員檢查炮閂時,還是發現了情況。炮閂內部磨損嚴重,導致擊針突出量不達標,技術檢查判定為難以擊發,成績不及格。

劉東雨不服氣,去找考核員理論,得到的答覆讓他無言以對:「如果不是在考核中加了這項檢查,你的問題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暴露出來。若是打起仗來,那就吃大虧了。」

捅破了習以為常的「窗戶紙」,大家發現了一系列訓練場上不符合實戰的習慣性做法帶來的諸多弊端。「如果平時訓練用虛勁、耍花槍,未來戰場就要吃苦頭甚至打敗仗。」回想起自己之前的訓練方式,劉東雨感到非常後悔。

一次成功是僥倖,兩次成功靠運氣,三次失敗是必然

「假如戰爭明天來臨,你準備好了嗎?」

一份調查問卷,讓某旅領導的眉頭擰成了疙瘩:33%的官兵覺得戰爭離自己還很遙遠,存在「打不起來」的思想;43%的官兵習慣把戰場當成競技場,採用「棄車保帥」「田忌賽馬」等方式參加考核比武和演習。

前不久,該旅組織階段性專業考核,在通過炮火封鎖區這一必考課目中,由於場地泥濘、駕駛難度大,排長劉星楠受領任務後,雖然計算出每次通過封鎖區的火炮為兩門,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習慣性地一次只讓一門火炮通過。

雖然火炮最終全部安全通過,但成績卻被判定不合格。「我的火炮全部安全通過,為什麼不合格?」裁判員一句話,讓劉星楠恍然大悟:「你的做法雖然保證了自身的火炮安全,卻佔用了後續梯隊的通過時間,遲滯了作戰行動的時間。」

「過於追求『保險』,以為考核中扣的幾分可以通過其他課目找回來,這種思想在官兵中普遍存在。」該旅領導說,「戰場無亞軍,敵人怎麼可能給你亡羊補牢的機會?」

「素練之卒,不如久戰之兵。」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官兵缺少的不僅是「素練」,更多的則是戰場意識不夠。一位曾在朱日和演兵場率部奪魁的指揮員一針見血地指出:朱日和演兵場上,「藍軍」之所以能夠取得32勝1負的戰績,靠的不是在某個裝備的使用上計較一分一厘,而是對戰場的把控與熟悉程度。

這位指揮員還提到,與朱日和類似,美軍也有一個承擔著實戰化訓練任務的訓練基地——歐文堡基地。在那裡,訓練中的一切都以實戰標準進行。從抵達訓練基地的那一刻,戰鬥就打響了。那裡的官兵會發現,他們幾乎沒有睡眠時間,不僅要頻繁地進行裝備整修與戰術部署,還要對付如幽靈般的假想敵。一位參加演習的美軍中士說:「到目前為止,我和我的戰友們已經連續兩天一夜沒有合眼了,而那些在戰車上的弟兄們的情況比我還糟糕!」

戰場上的角逐,往往始於意識形態的較量。「有些訓練看似練得很紮實,實則脫離實戰背景,難不住自己,更嚇不退敵人。」交流中,某旅領導告訴官兵,「一次成功是僥倖,兩次成功靠運氣,三次失敗是必然。把訓練場當成戰場,把每一次訓練當成打仗,才能夠在未來戰爭中克敵制勝。」

從「素練之卒」到「久戰之兵」,實戰化訓練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鋼盔下套了一頂毛線帽,這是誰規定的著裝規範?」年初休假歸來,某部七連指導員李小龍剛走上訓練場,就被全連官兵的著裝整得一愣。

「今天駐地氣溫驟降,這個著裝可是機關要求的。」儘管連長及時提醒,但看著大夥「大帽套小帽」的樣子,李小龍還是忍不住想搞一次軍容風紀教育。可隨隊訓練不過一個小時,李小龍的想法變了——冷空氣不斷侵襲,讓不保暖的鋼盔逐漸變成了一塊「冰疙瘩」,他只好趁著訓練間隙跑回宿舍套上了一頂毛線帽。

如果保暖措施不做好,戰鬥力就無從談起。記者踏訪多支部隊看到,在新大綱規範下,聚焦實戰的訓練做法不斷延伸到野外駐訓場演兵場。

「實戰化的重點在『化』!越是深入推進實戰化,就越需要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摒棄與打仗無關的條條框框。」某旅領導介紹,不僅是鋼盔下套上了毛線帽,按照實戰化要求,全旅還出現了許多新氣象。

7月中旬,烈日當空,暑氣撲面。可正在訓練的偵察連官兵卻身著冬季荒漠迷彩作訓服。

「這是夏天,部隊早已換裝夏季叢林迷彩服,為何還穿冬季迷彩服?」面對記者疑問,旅領導介紹,這次訓練任務需要穿越荒漠地帶,自然要按戰場環境穿衣。今年駐訓,他們緊貼戰場環境落實被裝保障和著裝規定,改變了單純按季節著裝的習慣做法。

戰鬥著裝重統一輕實戰,被裝保障重季節需求輕戰場需求……這是過去該旅存在的問題。如今,他們將保障物資發放由按時間節點發放改為按各分隊訓練需求發放,荒漠迷彩作訓服及配套頭盔等冬季保障物資也出現在夏季駐訓被裝保障明細表中。

「夏天穿叢林迷彩,冬天穿荒漠迷彩,這些做法早已成為官兵腦中的思維定式,可恰恰是這些習慣性做法,很可能會讓我們在戰場上吃敗仗。」如何打破陳規?該旅官兵思想很統一,那就是一切都按照打仗的標準來衡量。

變化正悄然發生。在剛剛結束的疏散隱蔽這個考核課目中,考核員在檢查四連二班的偽裝構工中看到了這樣一幕:過去偽裝架設,由於火炮配件多,偽裝網極易發生刮碰,嚴重影響偽裝時間。這次,二班在四角固定地釘和火炮之間連接背包繩,改變了偽裝網的架設步驟,有效避免了刮碰。

僅僅是一根背包繩,便使他們比優秀時間提前一分鐘架設完畢。這是創新還是投機?考核組的態度頗能說明問題:給二班總成績加5分,以鼓勵他們的創新做法。考核員說,是創新還是投機,區別就在於是否符合實戰需求,這種做法無疑也為那些墨守成規的班級樹立了一個實戰導向。

和平時期,從「素練之卒」到「久戰之兵」,我們的實戰化訓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記者相信,只要把實戰化訓練堅持下去,把實戰化意識根植於每一名官兵心中,我們離「能打仗、打勝仗」的目標就會越來越近。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年輕班長憑藉什麼奪冠,又靠什麼深得年輕戰士們喜愛
那些年,穿上軍裝的體育明星——是義務是夢想,更是榮耀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