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何寧可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一代梟雄項羽在中國歷史,是一位永遠被後人津津樂道的傳奇人物,雖然最終命喪在烏江,讓世人唏噓不已,對於項止烏江自刎的做法,後人都表示不能理解,一個英雄人物,就是失敗了,只要保住了性命,東山再起,未嘗不能呢。當時天下群雄爭霸,項羽被認為是最具皇帝潛質的人,只可惜,征戰無數的項羽,卻犯了人生中最難以挽回的一個那錯誤,那就是在世人皆知的鴻門宴上,放了劉邦,這也間接給自己埋下了一個定時炸彈。
其實項羽被劉邦逼到烏江時,本可以藉助當時一個艄公渡江擺脫困境的,但是他卻放棄了這樣的機會,留下來拚命與漢軍對抗,這點讓後人難以理解,其實,當時的項羽並非不想走,而是當下,他突然頓悟了一件事情。
項羽從小就是一個心志遠大的人,在孩提時就敢指秦始皇出行的車駕,放言未來自己會取代他,成長過程中,項羽所學的本領,也都是希望能當高出別人一等,一生征戰無數的項羽,性格向來耿直,也正是因為這個性格,才會被心思縝密的劉邦騙過,輕易地放走了劉邦。放走劉邦之後 的項羽,也是悔不當初,後來爆發楚漢之戰後,漢軍更是將楚逼得節節後退,最後在項羽身邊的,僅有幾十人。劉邦後來打了一場心理戰,在晚上的時候,讓手下的人,在楚軍的營地周圍高唱楚歌,這勾起了每一位楚軍的思鄉之情,令他們無心再戀戰。
身為統帥的項羽,也深知自己身邊的這些江東子弟,此時一心只想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 ,根本無心再打仗了。第二天來到烏江時,烏江亭長再次提起了江東子弟,這也讓項羽頓悟,即使自己當下帶些這些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日後再重新養精蓄銳,但是又能怎麼樣了,當時的百姓只希望能過太平日子,根本不想打仗,就算是對自己忠心不二的江東父老,內心也抱著同樣的想法。而以劉邦的個性,必然不會輕易放過逃脫的項羽,到時只會再給江東的無辜百姓,帶來更多的殺身之禍。
項羽雖為一介武夫,卻能在最後關頭,捨棄自己的名利地位,去換取普通百姓的平靜安穩,後人有人評價,項羽不能承受失敗,選擇結束生命是弱懦的行業,其實不然,他的自刎並不是懦夫的表現,反而是一代英傑,在生死之關,真正的舍小我,為百姓的大義之舉。
參考資料:《史記》
※玄武門之變:不怪李世民、更不怪李建成,他才是罪魁!
※17歲被養父姦汙,哥哥卻讓她忍辱求全,最終她選擇報復整個中國
TAG:歷史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