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雄渾、繁花似錦——明清掐絲琺琅器賞析
眾所周知,掐絲琺琅器是中國獨有的藝術門類,堪稱中國工匠精神的代表。每件掐絲琺琅器,必須經過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鎏金等複雜工藝,稍有紕漏,則前功盡棄。由於燒造難度大,生產成本高,明清兩代主要由皇室貴族使用。明末成書的《春明夢餘錄》將艷麗的景泰琺琅與宣德銅器、永樂雕漆、成化鬥彩並駕齊驅,認為它們「精巧遠邁前古」。到了清乾隆年間,琺琅器皿由皇帝獨享,后妃們只能使用瓷質或銀質餐具。
清乾隆?御制鏨胎琺琅纏枝花卉壽字紋鼎式爐
鏨胎琺琅每件都不同,皆為宮廷御制,很難找到完全一致,但在工藝上能有類似的參考。鏨胎琺琅是在金屬胎上鏨出花紋,使紋樣輪廓線起凸,在其下陷處填充琺琅葯料,經焙燒、磨光、鍍金而成呈現寶石鑲嵌的效果。鏨胎琺琅的存世稀少,較掐絲琺琅而言,他的銅胎略厚便於從銅表面往下鏨刻出紋飾。注重紋飾的華麗,銅的鍍金,是宮廷御制的重要銅胎琺琅品類。鏨刻琺琅的生產主要在乾隆的宮廷內務府、廣州兩地,主要是在乾隆時期宮廷御制、廣作進貢,大多數鏨胎琺琅集中陳設在圓明園,嘉慶後不再宮廷御制,工藝失傳。本品為內務府琺琅作製造,由內務府「南匠」工人負責督制,通常都是來自廣州的工匠。宮廷內府所制鏨胎琺琅體量均不大,相比下廣作進貢鏨胎琺琅體量較大,大多是在40、50公分,70多厘米高的也有很多,是圓明園殿堂陳設的重要品類。從本件鏨胎琺琅看,具有明顯廣作琺琅的「嵌琺琅」、「燒琺琅」的特點,是廣作琺琅與京作琺琅的結合,代表了乾隆時期御制鏨刻琺琅的最高水準。鏨胎琺琅的數量稀少,根據北京故宮對外公布的藏品單,命名為鏨胎琺琅的件數不過幾十件。
爐平口,飾朝冠耳,腹部四面及轉角處各設一扉棱,下承四柱形足,蓋頂飾四方鈕,造型仿自商代方鼎,形象逼真,頗具神韻。爐紋飾亦取法青銅鼎,口沿及雙耳處點綴回紋,四足則裝飾變體龍紋,腹部主體四面在天藍色地上以鏨胎鎏金飾螭龍組成的饕餮紋,但在局部形態上又略有變化,巧妙的將清代流行的福壽形象融入獸面之中。爐蓋頂則直接裝飾寶相花及輪狀花卉,寓意福壽連綿,永不停息。福壽之上鏤纏枝蓮紋,以利腹內香氣飄散。整器紋飾鏨刻精細,色恬靜而淡雅,紋飾風格古樸又不失時代感。
清乾隆?御制鏨胎掐絲琺琅萬福如意紋撇口瓶
本品的工藝較複雜,它並非單純的鏨胎或掐絲琺琅,而是兩種工藝同時使用,且外壁、內壁皆掐絲填琺琅,雙面掐絲琺琅的器壁較單面掐絲的要厚,且本品又有鏨胎,故而對銅胎的要求比較高,金屬質地太硬不利於鏨刻出紋飾。本件拍品的瓶身器表以寶藍色釉料為地,上施掐絲琺琅工藝,器身於口沿、底足處鎏金,並用鏨胎工藝在頸肩、及腹的交界處鏨刻蕉葉紋與萬壽紋,將瓶身畫面分為三個區域,於各部分掐繪不同題材的圖案。瓶下部主體分繪蝙蝠,蓮花為主題紋飾,朵瓣大而華美,枝葉蔓生其旁。並花苞骨朵,周圍草葉細長微卷,花瓣枝葉宛若隨風飄擺。蓮花施色近紅,花瓣層累繁密,似正從花苞向外綻放,造型端莊秀美,周圍繪荷葉蓮蓬花骨等植物伴於前後,描摹精細,布局得當。上部多色掐絲八寶如意紋,更具層次感,一派高貴富麗氣息。花下枝葉肥厚健碩,施色深淺變化不一,周圍亦作小朵紅色牡丹相互映襯。器身下部以蕉葉紋托底,整器畫面布局緊密,呈現華麗典雅之氣,與器底寶藍色釉料相襯托,更添高貴雍容之美。紋飾採用了渲染滲透的手法,使枝葉表現出由綠漸黃,又由黃至枯的變化,增加了藝術效果,掐絲精緻,為清代乾隆時期宮廷造辦處所制。
清代掐絲琺琅只有宮廷能擁有,在乾隆時期的皇帝萬歲節時,掐絲琺琅器餐具只有皇帝能用,臣子使用瓷器,可見其等級非常高。掐絲琺琅在清代由宮廷內務府、各地皇家織造局製造,民間不允許生產。尤其是帶鏨胎工藝的,只用於皇帝的寢宮、書房、行宮等,如圓明園、寧壽宮等地。
明晚期?銅掐絲琺琅花卉十字金剛杵紋大凈水盆
明中期以後,掐絲琺琅器的圖案裝飾逐漸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在題材日趨豐富多樣化。纏枝蓮花紋雖仍是主要裝飾,但同時各種瑞獸紋樣也普遍出現在琺琅器的紋飾上。布局風格則日漸繁縟,並出現各式瑞獸。
本品雙面掐絲填琺琅,外壁碗沿白地祥雲紋,腹部主紋飾為藍地掐絲纏枝蓮花紋,其蓮花中間的花芯造型較特別,上下為祥雲,中間似葫蘆形。碗底足處外沿亦飾一圈白地花朵紋;圈足則用海水紋裝飾一周,圈足底亦其愛上纏枝蓮紋。此大凈水盆的紋飾很滿,除了邊沿露出銅胎,其它地方全掐絲填琺琅,工藝講究。盆內壁掐絲出雙龍戲珠紋,龍填綠藍、綠色,其頭部具有明中晚期龍紋特點,身軀強壯有力。
明晚期?銅胎掐絲琺琅龍紋折沿水洗
平口,寬沿,直腹,平底。內外壁通體均以天藍色琺琅釉為地,瑩潤凝厚,色彩鮮亮。另以綠、黃、白、紅等各色琺琅釉繪成組趕珠龍紋圖,寓意吉祥。洗是戰國晚期出現的一種青銅器,用於日常的盥洗,形體都比較大。清康熙朝的琺琅器可以代表清早期掐絲琺琅工藝的發展狀況,是清代琺琅器生產承前啟後的時期。所成器物的琺琅色彩純正、表面光潔、掐絲細而規整,直接影響著後世琺琅工藝的發展。此洗琺琅釉色淡雅,掐絲纖細,紋飾流暢,顯然有別於明代琺琅的風格,為清宮造辦處琺琅作製品。工藝精湛,保存完好,存世無多。
清?彷明款掐絲琺琅鴛鴦荷池雙層蓋盒
底部款識較為特別,中央處上分陰刻出一個清代官員的帽子,下面楷書陰刻「彷明」,此種款在故宮博物院藏品中亦有,是清代宮廷彷明代器皿的標識,意為「官彷明」,是清晚期請宮廷生產,亦可見CHINESE CLOISONNE THE PIERRE ULDRY COLLECTION,the Asia Society Galleries,圖357a、358a、359a。
雖為仿明作品,但他的時代特徵較為明顯,掐絲較明代的更為纖細均勻,紋飾圖案亦較明代的精緻很多。此蓋盒為圓筒形,蓋面微微隆起,掐絲部分皆鎏金,蓋盒底部、內部亦鎏金,金水純度高,顯出金光奕奕之色,亦是皇家富麗堂皇的象徵。此拍品工藝精湛,掐絲細緻,紋飾圖案清麗,配色、用料皆為仿明代宣德時期而造。蓋面掐絲出一對鴛鴦在荷塘中棲息的場景,構圖主次分明,一對羽翼豐滿艷麗的鴛鴦在湖水、荷花的襯托下尤顯悠然自得,寓意安康美滿,安居樂業。外壁飾纏枝蓮紋飾,設色復古,是清代官彷明掐絲琺琅中的精品之作。
明景泰?銅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軸頭一對
此對軸頭為官造,是少見的明確帶「大明景泰年制」的掐絲琺琅軸頭。銅鎏金掐絲纏枝花卉紋,造型小巧別緻,掐絲精巧,所填琺琅料因天然礦物所研磨而成,故燒制後有元明時期特有的結晶顆粒。軸頭兩端為相連的蓮花瓣形狀,此種軸頭紋飾明永樂時期已有,見1998年香港佳士得lot547「明永樂?掐絲琺琅軸頭?(一對)」。中國書畫裝裱有著悠久的歷史,並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地發生著演變,逐漸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各種形式。在書畫裝裱的組成中,軸頭無疑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景泰年間的掐絲琺琅在我國琺琅工藝史上非常著名,是掐絲琺琅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以至於將掐絲琺琅類都統稱為景泰藍。最早掐絲琺琅起源於元代外來銅胎琺琅技術,景泰年間的景泰藍製品,從故宮等地陳列過的實物來看,工藝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宮廷內的御用監(皇家廠坊)設有製作景泰藍的作坊(《日下舊聞考》)。這個時期制胎水平已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市面流傳的明景泰時期的琺琅數量十分稀少,此件拍品是少見景泰年間的小而精的官造掐絲琺琅。
※六一兒童節看古人曬娃,才知道什麼是高水平
※錯過了帝王綠,又錯過了羊脂白,可別錯過了柿子紅!
TAG:半山古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