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媽媽,我丟了100塊錢」,兩位媽媽這樣做,10年後孩子差距巨大

「媽媽,我丟了100塊錢」,兩位媽媽這樣做,10年後孩子差距巨大

相信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過丟東西的經歷。當孩子丟東西後常常會表現出不同的反應,只需要根據孩子的反應便可以窺探到不同家庭教育的成效。

有的孩子在丟東西後會表現出明顯的慌張與不安,有的孩子會表現出略微的尷尬但卻很坦然,而又有些孩子對丟東西這件事表現出的卻是完全沒有感覺的樣子。為什麼孩子們會有這些不同的表現,從這些表現的背後我們是否可以預見他們10年後的不同?

「媽媽,我丟了100塊錢」,兩位媽媽這樣做,10年後孩子差距巨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連個錢都拿不好,你還能幹什麼?」

前幾日在小區的小賣部門外遇到了同樓鄰居家的母子。孩子的媽媽正在氣急敗壞的數落著孩子的不是,而孩子則低著頭沉默不語。原來孩子希望用自己的零用錢買零食,並要求由自己親自拿著100元錢和媽媽一起去小賣部,卻不曾想十幾分鐘的路竟然把100元錢弄丟了。

從孩子媽媽的臉色可以看出她很生氣,甚至多次用強調的語氣對孩子說:「連個錢都拿不好,你說你,我還能讓你干點什麼,你還能幹什麼?不讓你拿錢你非拿,這下好了,錢呢?錢去哪了?你告我,那100元錢去哪了?……」孩子媽媽看到的是孩子丟掉的100元錢,卻沒有看到孩子渴望自食其力、渴望表現自己,更渴望得到媽媽的誇讚和認可。

眼前的這一幕,不僅讓我想到一次去朋友家聚會時遇到的畫面。朋友的孩子大致十一二歲,他媽媽交給孩子三百塊錢,要他去離小區不遠處的菜市場買羊肉、配菜和一些酒水,具體買什麼寫了一張紙條交給了孩子。卻不曾想孩子回來時,只帶回了幾種配菜,至於羊肉、酒水和另幾種配菜沒買。

「媽媽,我丟了100塊錢」,兩位媽媽這樣做,10年後孩子差距巨大

原來逛菜市場的時候,孩子在買菜掏錢時可能把錢掏掉了,所以最後只買回了幾種配菜,而丟的錢大概在二百六七左右。可當時孩子和他媽媽的反應,卻讓我眼前一亮。孩子對他的媽媽說:「媽媽,對不起,是我粗心了,可能掏錢的時候把錢給掉了。我在市場里把走過的地方重新找了一遍,但還是沒找到,可能是被人撿走了。下次再買菜時我會注意一些,把零錢和大鈔分開放在不同的口袋,避免一下子把錢全部弄丟了。」

而孩子的媽媽反應也讓我忍不住心裡為他們點贊,只見媽媽蹲下伸抱了抱孩子,說了句:「這次錢丟的有點慘,今年剩下幾個月注意不要再丟錢了。」說完撫摸了下孩子的頭,又掏出錢給孩子,讓他去把剩下的食材買齊。最後還不忘對孩子說句:「還要辛苦你一趟,早去早回,這回可要注意了,看你表現啦。」

等孩子出門,我對孩子媽媽挑了一個大拇指,說了聲:「厲害。」孩子媽媽只是笑了笑,自豪的說了句:「在家裡兒子比他爸爸強,生活里很多事都是兒子在幫我。」回憶到這裡,再看看眼前依舊訓斥著自己孩子的媽媽,突然嘆了一聲氣。

我上前勸了這位鄰居媽媽幾句,卻在無意間發現一個細節,那就是孩子被媽媽數落了也有好一會的時間,他卻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掉眼淚,只是低著頭面無表情的沉默著。

「媽媽,我丟了100塊錢」,兩位媽媽這樣做,10年後孩子差距巨大

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同時是一位孩子的父親,我清楚這一幕意味著什麼。這樣沒臉沒皮數落孩子的情況,恐怕不只是一次那麼簡單,孩子竟然如此這般平靜的神態。對孩子而言這是一種生活的常態,從而導致以後孩子做事情,稍微有些不如意便會消極低落,甚至10年後的格局也會如此。

那麼,在孩子丟東西的時候,媽媽真正的做法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1.表明立場,錢和孩子誰更重要

當孩子丟錢後,做為媽媽第一件事不是問孩子錢丟在哪裡這樣的「愚蠢」問題,更不能忙著指責孩子,因為指責也於事無補。一位情商高的媽媽,要懂得利用每一次「機遇」,傳達給孩子一些理念,或藉此教會孩子一些實用的道理和做法。

當孩子丟錢了,恰恰就是送上門的「好機遇」。做為媽媽,第一時間要用自己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孩子比錢重要。但同時也要稍稍提醒孩子,他們丟了錢,媽媽也會心疼,所以下次要多用心看管自己的口袋裡的錢,注意掏錢時不要再弄丟了。

2.在啟發教育與譴責教育二選一中,為何要選擇前者?

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在有心的媽媽眼裡都是一次次啟發教育的機會。而在無心或粗心的媽媽眼裡,事情就是事情,只要孩子做錯了事情就應該譴責,唯有譴責才能讓孩子以後長記性。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付出的代價越大,孩子被罵甚至被打的越狠,吃的這「一塹」越能長智慧。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答案是,確實如此,但付出的代價卻不是這些「譴責教育」媽媽所理解的那樣。這樣的孩子在很大概率上會存在性格缺陷。要麼膽怯、懦弱,要麼害怕失敗,又或者在媽媽不斷地「磨礪」下成為「刀槍不入」的堅硬孩子。這樣的「堅硬」往往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或成為社會的精英,但內心卻很難找到快樂與家的溫暖。這份代價,對於孩子這一生而言太大了,也會讓他們活的太辛苦了。


3.媽媽應該在意孩子的感受還是哭泣?

當孩子因為丟錢被媽媽「拚命教育」時,這位媽媽會「很爽」,也終於有了難得發泄的機會。可是,眼前孩子的眼淚究竟是認錯的眼淚、成長的眼淚、還是無助的眼淚呢?這位媽媽有在意過孩子的感受嗎?如果在成長中,一個孩子的感受屢次被忽視,那麼這個孩子在長大後,又會怎樣?

答案很可能是習得性無助,也就是孩子無力去抗爭,甚至找不到努力的理由和動力。不是孩子不想去努力,而是莫名的缺少那份努力的力量。這一切的根源,都在於孩子從未被懂過、理解過,所以他們無法為那份懂與理解去拼盡全力。在孩子的內心,沒有值得守護的東西。

「媽媽,我丟了100塊錢。」也許這一幕發生在10年前,當十年時光一晃如水早已淡去在媽媽和孩子的記憶里。可當初兩位媽媽不同的回應,更像是每一個家庭教育理念與家庭文化的縮影與傳承。當在10年後的今天,又或是一個10年後的未來,他們的孩子一定差距巨大,為什麼呢?相信孩子的媽媽、爸爸們心中都有一個答案。

對於兩位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你還看出了什麼?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期待你獨到的見解與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