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學前教育:從問題感知走向政策研究

學前教育:從問題感知走向政策研究

學前教育:從問題感知走向政策研究

學前教育:從問題感知走向政策研究

學前教育政策研究的升級與定位

「再窮不能窮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這是極具有感召色彩的口號,它曾經在很長時間裡,發揮情感捲入的作用,在我國各級政府那裡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幫助我國成功實現「窮國辦大教育」的壯舉。然而,從政策研究的意義上講,立足普通人的生活狀況,抽出簡單的問題,設置明確的政策目標,不過是「社會科學中的幼稚經驗主義」,對於義務教育這種同質性和共識程度高的政策是適用的,但對於學前教育這樣的異質性較高、政策目標多元的體系來說,經驗主義和慣性思維都會影響政策的適切性。

改革開放40年來,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走過了一條從被動「捲入」改革,到主動「設計」發展的道路。國有企業改革、農村集體經濟改革,改變了學前教育存量結構,學前教育事業「被迫」適應支持體系變革的需要,民辦學前教育佔據半壁江山;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將購買服務的概念引入我們的生活,「入園難、入園貴」的現實將發展學前教育擺到公共政策的優先位置上。於是,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當學前教育可以主動「設計」事業發展戰略的時候,如何適應當前的社會需求,提高政策的適切性和前瞻性呢?學前教育雖然規模較小、教育內容簡單,卻有著最複雜的公共政策。適應城市化生活方式的變化,學前教育怎樣為不同群體服務?一些關鍵的政策問題,考驗著我們的政策水平,逼迫學前教育政策研究「升級」。

學前教育:從問題感知走向政策研究

▌問題一

當前,「入園難」主要表現為入公辦園難,那麼,適應社會需求,是不是就是大力興辦公辦園?經驗主義的反應是這樣的,但是,政策分析需要回答,公辦園在社會需求中的優勢地位是怎樣形成的?公辦園在提供服務方面是否更有效率?在一個擁有多類型供給體系的市場中,財政中性作為一個更上位的制度是否清晰,並得到落實?

▌問題二

民辦園存在「逐利」現象,這是資本的本性決定的。那麼,對於這種「本質」不好的教育機構,我們是否就應該逐步壓縮它?直接的反應也是如此,並且能夠獲得很多人的贊同。但是,政策分析卻要思考,一個機構的行為特徵是由它所處的制度環境造成的,民辦學前教育出現的問題,有它的逐利性的緣故,但是,怎樣才能構建一個合適的制度環境,能夠讓民辦園的效率發揮出來,並且讓它的靈活性為社會多元化的需求提供滿足?

▌問題三

學前教育類型多樣,行政管理人員偏少,導致質量監管困難。那麼,直接的反應是增加行政管理崗位,設置學前教育的專門管理部門。這無疑是有道理的,學前教育沒有專門管理部門經常導致無人牽頭相關質量監管工作。但是,增加多少人能夠監管到分布在城市邊邊角角的幼兒園呢?能夠發現多少問題呢?政策分析需要回答的,遠不止監管部門,而是監管信息的獲取和分析,監管部門只是獲取信息的方式之一。如果治理信息能夠有系統化的搜集和處理方式,輔以人員的現場走訪和巡視,那麼,是不是學前教育質量監管需要的是質量監管的信息化問題,而不是管理人員的問題呢?至少,前者的優先順序要大於後者。

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入,政策問題也變得越來越複雜,需要藉助政策分析框架,去深入剖析運行機制和關聯因素,政策研究的升級迫在眉睫。

本文選自21世紀教育研究院出品的《教育政策觀察》

學前教育:從問題感知走向政策研究

作者:曾曉東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編輯:李語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