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有名的 9 首訪古詩,尋找文明的蹤跡......
關注 中國詩歌網,讓詩歌點亮生活!
人生長於大地,於是歷史在大地上展開
人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建築、古道、運河…
這些恢弘的地標,都是人與大地的血脈聯繫
也是一個民族在歷史中存在過的恢宏見證
詩人走訪名勝古迹留下眾多佳作名篇:
詠懷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上世紀初,日本人曾斷言,中國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構建築,要看唐制木構建築,人們只能到日本奈良去。當時的中國正是風雨飄搖之際——中日戰爭一觸即發,日本學者強勢文化的姿態深深刺痛了以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為代表的中國建築史學者。
為了以事實駁斥日本學者的觀點,找到中國現存的唐代建築,從1931年到193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共率領考察隊考察了一百多個縣市, 近兩千座古建築。他們憑著堅定的信念,跋山涉水,歷盡艱險,終於在山西五台山找到了建造於唐代大中年間的佛光寺東大殿!
佛光寺東大殿是我國早期木結構建築的典範之作。敦煌五代壁畫《五台山圖》中就繪有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圖像。東大殿的唐代建築、唐代雕塑、唐代壁畫、唐代題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極高,被梁思成先生稱為「四絕」。東大殿形象集中體現了唐代木構建築豪勁雄渾、端莊絢麗的氣魄。
敦煌壁畫中的佛光寺
但是,你知道佛光寺在營建之初有什麼故事嗎?歷經千餘年滄桑的佛光寺建築,又度過了怎樣的前世和今生?
如果我們只是浮光掠影地一瞥其尊容,是不是離我們的文化根脈還太遠了?
漫步成都的街頭,品味她的繁華和美食,你能想像4500年前她的模樣嗎?
從北京的永定門到天安門、地安門,再到奧林匹克公園,一條長長的中軸線奔南向北,如同城市的脊骨和靈魂。你真的了解這條線的歷史深韻嗎?
北京中軸線
在我國的近現代歷史中,出現了一批新興的城市:上海、青島、廈門、煙台、長春、哈爾濱……在她們身上,攜帶著多樣的異國色彩,成為了她們的地標和名片。在這些異國風格的建築背後,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對我國的建築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還有那銅鈴錚錚作響的茶馬古道、謎一般的絕地之城古格王國,還有那被稱為千年水利的都江堰、大運河……誰不想跟從她們的蹤跡,觸摸歷史的吉光片羽。
都江堰
中華地標是文化遺產中的集大成者。置身於古人用心營造的空間之中,我們心中所搏動的何止是對千年往事的追憶,更是對自身之由來的深刻體認——我們不再於大地上彷徨。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無數的地標興起又湮沒,它們氤氳在神州的地表,記錄著歲月的故事,積澱下中華文化的悠遠芬芳。
秦磚漢瓦,唐閣宋廊,以及奔涌不息的大運河,在斗轉星移下默然凝視,在滄海桑田中寂靜守望。她們老了,但她們仍在用風燭之軀釘住中華文明的萬世永芳。伐木採石之聲猶然在耳,吁杭撻鼓之音牽魂九霄。
我們選取了中國13個最為典型的中華地標,涉及豐富的年代和類型,以求用最精鍊的案例呈現中國建築和中華文化的古今變遷。
在這門精品課里,我們還邀請到了奮鬥在文化遺產地一線的清源文化遺產保護團隊,這個團隊由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建築學院教授呂舟先生帶領,在遺址、在洞窟、在古村鎮,在祖國的高原與平川……只要有文化遺產的地方,就有清源的身影,他們一邊修文物,一邊講述文物的故事。
今天,他們將用音頻的形式,把這些年積累下來的豐富知識、一線經驗,都慢慢地敘述給你們聽,為我們所有人展現一個書籍之外、山河之間的別樣文化歷史。
掃描圖片二維碼,即可享受特惠價格
點擊試聽專欄《訪古尋蹤》
本期贈送3個《訪古尋蹤》音頻課
請在文末留言,說說
你對中國哪處文化遺產、古迹最感興趣?
為什麼?
小編將綜合點贊數量和留言質量
從中選出 3位幸運讀者
下周一(7月29日)中午12:00截止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