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輸不起,罵不得,孩子的「玻璃心」與您的表揚息息相關,您知道嗎?

輸不起,罵不得,孩子的「玻璃心」與您的表揚息息相關,您知道嗎?

果莓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的同事小穎家的孩子非常優秀,這孩子在班裡每次考試都是第一第二名,小穎和老公也一直誇孩子聰明,孩子對於父母也是言聽計從,一家人每天都是樂呵呵的。有一次月考孩子發揮得不太好,回到家裡看著就不太高興,小穎聽了孩子的成績後也沒太生氣,畢竟小孩都有粗心的時候,於是她只是稍微提醒孩子下次注意。沒想到這孩子一下子來了火氣,他對著小穎大喊:「我當然知道要怎麼做,不用你管!」

小穎當時也是被孩子突如其來的爆發嚇到了,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做,等孩子回到自己屋子裡,她才稍微緩和了過來。小穎自問從來沒有過分的批評孩子,平時對孩子的要求也是盡量滿足,為什麼自己只是象徵性地提醒了兩句,孩子就變成了這樣呢?我在聽了小穎的話之後,意識到了問題:家長平時讓孩子太驕傲了,受不得批評,小孩養成了「玻璃心」的性格。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玻璃心」這個詞,它指的是一個人的內心太過於脆弱,以至於失敗之後聽不得他人的批評和建議,他的心就像玻璃一樣容易破碎。

孩子的「玻璃心」絕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具有直接的聯繫。

一、父母哪些做法會造成孩子「玻璃心」?

1. 總是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想法

現在的物質條件相比以前是很不錯的,而且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對於這個珍貴的寶貝,家長自然是給予了無限的寵愛,很多家庭多少都會慣著點孩子。父母的這種做法固然可以理解,可是一旦寵愛變成了溺愛,就會使孩子的心態發生巨大的變化,直接影響到他日後的生活。

我身邊有許多這樣的家長,不管孩子要什麼他們都會滿足,從沒有對孩子說不的時候。家長本來的意願是讓孩子懂得家長的付出,從而努力學習,卻沒想到孩子逐漸地把家長的付出當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一旦父母稍微不能滿足孩子的想法,孩子就會變得胡攪蠻纏。

同時,這樣的孩子也經受不起失敗。一些學習很不錯的孩子,都有這樣的問題:平時的狀態一直很好,考試成績每次都名列前茅,可一旦某一次發揮得不好,立刻就進入消極自閉的狀態。這就是因為父母在家裡把孩子「捧得太高了」,導致孩子打心底認為自己就應該受到這種待遇,一旦遇到失敗,孩子往往會一蹶不振。

2. 不讓孩子接觸失敗

有些父母「深知」成功教育的重要,於是在生活中不惜親自給孩子鋪路,讓孩子在人生道路中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勝利的,父母把失敗和孩子徹底隔絕開來。更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體驗成功的感覺,在自己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還會故意輸掉,想以此來培養孩子的好勝心。

實際上這種做法是大錯特錯的。父母給孩子創造過多的成功,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唯我獨尊的錯覺。但人外有人,一旦孩子走進學校、走向社會,面對真正的挑戰時就難免失敗,這時候孩子的內心世界將會產生崩塌,逐漸變得自卑。

3. 總是否定孩子的成就

有些父母為了不讓孩子驕傲,對於孩子採取了批評式教育。孩子取得的種種成就父母總是視而不見,有時還會雞蛋裡挑骨頭地糾正孩子的不足,還管這個叫「精益求精」;而一旦孩子做錯點什麼事,父母立刻化身成世界上最嚴厲的老師,無限放大孩子的錯誤,厲聲呵斥。

同時,如果孩子在平時提出自己的觀點,父母也總是看到孩子想法的負面因素。比如孩子想學習鋼琴,父母就會提出:「你的手指不夠長,怎麼夠得到琴鍵?你根本不是學樂器的料。」

這種批評,會嚴重損害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對父母微不足道,以至於內心變得很脆弱,遇到困難就產生退縮的想法。

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都要有一個度,超過了這個度,多出的任何話語都是對孩子的傷害。

二、父母在批評和表揚孩子時應該怎樣把握尺度?

1. 批評孩子時,正確判斷孩子的失敗原因

有些父母見不得孩子失敗,只要孩子有一點做得不對的地方,父母不管三七二十一,首先就要責罵孩子。

成年人都難免犯錯,更何況孩子呢?重要的不是他的成功與否,而是他失敗的原因。如果孩子盡了自己的所有努力,但還是沒能成功,那說明孩子的能力和他想要完成的事情還有差距,父母要做的是理解孩子,同時鼓勵孩子繼續嘗試,磨練自己。

2. 表揚孩子時,先了解孩子成功的原因

這一點和上面相同,父母在不隨便批評孩子的同時,也不要因為孩子做的一點小事就大肆讚揚。比如說孩子今天幫著媽媽把碗刷了,這是一件小事,媽媽誇獎他時應該說的是「不錯,懂得幫媽媽做家事了」,而不是「這麼小就知道幫家裡做事,長大了肯定有出息!」

要點在於你表揚孩子的話語是否符合孩子做的事情,既不要過分表揚孩子做的小事,也不要隨意看輕孩子做的大事。

3. 看看孩子和以前相比是否有進步?

不管是批評還是表揚,我們做家長的目的還是希望看到孩子的進步。孩子成功了,父母別急著獎勵,先看看他是不是還在以前的事情上「原地踏步」;孩子失敗了,父母別急著否定,要對比看看孩子這次做到的程度是否比以前更遠。

「以前我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孩子變成了玻璃心,現在我們說什麼孩子都不聽該怎麼辦?」

三、父母如何引導玻璃心的孩子?

1. 多陪孩子,先給足孩子安全感

父母多陪伴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和孩子的親密度,以後再教育孩子時,孩子也更願意靜下心來聽你說話。

2. 正確判斷表揚和批評的尺度

這就需要我們父母深入了解孩子,在平時多觀察孩子,記住哪些話是孩子能承受的,哪些是孩子不能忍受的。對於孩子能承受住的表揚和批評,家長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加入想法,讓孩子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3. 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父母的改變

孩子的第一榜樣都是父母,如果父母這個時候能夠挺身而出,用正確的行動告訴他:孩子,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是這樣做的。在一旁的孩子也很容易受到鼓動,主動去面對困難,打消自己的玻璃心。

孩子的內心都是脆弱的,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對,很容易把孩子變成玻璃心,家長一定要把握教育的尺度,讓孩子正確認識成功與失敗!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家長朋友們,您家的孩子有過玻璃心的時期嗎?您又是如何應對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與果莓媽媽一起探討!

我是果莓媽媽育兒師,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兒知識,幫助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於然 的精彩文章:

「我不想長大」,彼得潘綜合征的形成,和童年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孩子做事經常有始無終?您先別急著訓斥,培養「閉環思維」很重要!

TAG:心於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