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南開大學曹雪濤團隊揭示hnRNPA2B1識別病毒DNA並促進IFN-α/β產生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通過模式識別受體(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識別病毒核酸可觸發宿主對病毒的先天免疫應答。這導致促炎細胞因子和I型干擾素的產生,其中NF-κB信號轉導調節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干擾素調節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IRF)信號轉導介導I型干擾素(IFN-I)的產生。通常而言,一旦DNA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它們就會在宿主細胞核內釋放並複製它們的基因組DNA。然而,在細胞核內識別源自病原體的DNA的過程仍然是個謎。
迄今為止,人們僅提出一種稱為γ-干擾素誘導蛋白16(IFI16)的蛋白可識別細胞核內的DNA病毒並激活IFN-I的產生和炎症反應。鑒於宿主細胞在細胞核中經常遇到源自病原體的DNA,因此科學家們想要鑒定出細胞核中其他未被描述的促進IFN-1產生的起始因子。
人們已鑒定出許多能夠識別病毒DNA並誘導IFN-α/β產生的蛋白,比如RNA聚合酶III,IFI16,DNA依賴性干擾素調節因子激活劑(DAI),LRRFIP1(leucine-rich repeat flightless-inter-acting protein 1),LSm14A,減數分裂重組11同源物A(MRE11),異源三聚體蛋白複合物DNA-PK,高遷移率族蛋白(HMGB),DExD/H解旋酶DDX41和環GMP-AMP(cGAMP)合酶(cGAS)。
然而,僅細胞質cGAS和DNA-PK經證實在功能上為體內的DNA感測器。此外,還報道了幾種蛋白參與DNA病毒誘導的炎症反應,包括AIM2的缺乏,IFI16,Rad50和Sox2。因此,需要更全面地了解針對DNA病毒的先天免疫應答,尤其是關於將細胞核中對源自病原體的DNA的識別與細胞質信號轉導的激活相關聯在一起的途徑。
圖片來自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v0758。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中國南開大學曹雪濤(Xuetao Cao)院士及其團隊研究了與單純皰疹病毒-1(HSV-1)的基因組DNA結合的核蛋白,以及與在病毒感染後遷移到細胞質中的核蛋白。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7月18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Nuclear hnRNPA2B1 initiates and amplifies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to DNA viruses」。
曹雪濤團隊發現hnRNP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1, 異質核核糖核蛋白A2B1)是限制DNA病毒感染的IFN-I產生的核起始因子。在細胞核中直接識別源自病原體的DNA後,hnRNPA2B1轉移到細胞質中,從而引發先天性免疫反應。hnRNPA2B1隨後同時促進諸如CGAS、IFI16和STING mRNA之類的mRNA進行核-質轉移(nucleo-cytoplasmic translocation,即從細胞核轉移到細胞質)並在細胞質中表達,這能夠擴大抗病毒先天免疫信號轉導。
這些研究人員報道hnRNPA2B1識別緻病性DNA並擴大IFN-α/β產生。一旦遭受DNA病毒感染,位於細胞核中的hnRNPA2B1感知病毒DNA,發生同源二聚化,然後在精氨酸脫甲基酶JMJD6的作用下在Arg226位點發生去甲基化。這導致hnRNPA2B1從細胞核轉移到細胞質中,在細胞質中,它激活TBK1-IRF3通路,從而導致IFN-α/β產生。
此外,hnRNPA2B1促進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 m6A)修飾和CGAS、IFI16和STING mRNA的核-質轉移。這接著又擴大了由這些因子介導的細胞質TBK1-IRF3激活。
因此,hnRNPA2B1在啟動FN-α/β產生和增強STING依賴性細胞質抗病毒信號轉導中起重要作用。
原始出處:Lei Wang et al. Nuclear hnRNPA2B1 initiates and amplifies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to DNA viruses. 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v0758.
※Nature:科學家成功解析出轉移性乳腺癌的基因組特性!
※Nature:中美科學家聯手揭示軍團菌效應蛋白SidJ調節磷酸核糖泛素化機制
TAG:生物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