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900多萬人從事刷量產業!專家:相關方對虛假流量有上癮式依賴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模擬粉絲,90元/萬
精品真人粉,190元/萬
真人贊,6元100個
真人針對微博代寫評論,0.35元/條
視頻播放量,20元/萬
微博話題閱讀量,4元/萬
……
翻翻你的微博私信列表,或許你也曾收到各類以「xx傳媒」名義發來的類似圖片。在上面,數據服務被明碼標價——只要願意,粉絲可以有,互動可以買,閱讀量能夠提升,播放量可以增長……
「在利潤的驅動下,虛假流量已經滲透到整個互聯網世界的肌理。」25日,在騰訊安全沙龍上,騰訊網路安全與犯罪研究基地高級研究員張寶峰指出,他們觀察到,各類刷量平台在我國超過1000家。其中,處於頭部的100家每個月流水大概在兩百多萬元。「很多地下產業從業者也受高利潤吸引,逐漸湧入這一行業。現在可以觀察到國內刷量產業的人員規模累計達到九百多萬。」張寶峰說。
刷量方式一直在「進化」
上周,周杰倫的「夕陽紅」粉絲將他送上了超話榜首,用一場行為藝術證明周杰倫也有流量。而所謂虛假流量,從定義上來講,是經營者或者流量造假者通過作弊手段,為不法利益而製造的虛假數字,也可以稱之為非正常流量。
張寶峰說,從流量黑產的結構來看,社交業務類的流量黑產已經佔到了整個虛假流量黑產的1/3,長視頻類排第二,論壇內容類則緊隨其後。
哪個行業用戶多,哪個行業就會成為虛假流量的重災區。比如,不少流量黑產平台就瞄準了短視頻行業。刷粉、刷點擊量,刷出虛高人氣後,短視頻製作者不僅能獲得更多熱度,還可以在帶貨營銷、廣告變現上撈到好處。
「虛假流量的本質在於刷量。」最開始,刷量者通過代理IP和用戶登錄態模擬協議進行操作,隨著互聯網公司的對抗策略逐漸升級,傳統方法不好用了,於是很多論壇上就出現了一些「接單」和「派單」的群組,公關公司僱傭大量的網民作為水軍,來協力製造熱點和熱推。
「這種人工刷量『含金量』非常高,很多粉絲打榜也是通過大量的人工來製造出流量。這種人肉流量具有真實的IP甚至真實的賬號,互聯網產業公司利用技術也很難識別。」張寶峰說。
不過,靠人力刷量也有天然弱點——人流量不定,操作效率比較低,成本也比較高。現在最新的刷量手法為人工刷和機器刷相結合,專業術語叫做「掛機刷」:先通過人際網路渠道搜集、僱傭或租賃大量真實賬號,將這些賬號與下游的刷量平台相對接,通過刷量平台自動進行漲粉、轉發、打卡以及點贊、打榜等。
虛假流量不只是製造虛假繁榮
虛假流量在手,便可以設置議程,甚至引導輿論。張寶峰提醒,社交和資訊類產品中的虛假流量,其危害主要為內容安全危害。
一些運營者為了追逐流量背後的利益,杜撰大量謠言,通過虛假刷量的方式把謠言炒熱,引發更多關注。有網路黑公關便是採取這種手段,承接幕後金主發布的需求,炮製競爭對手負面消息或斷章取義、編造謠言,再利用虛假流量放大話題效應,從而幫助金主打擊競爭對手。有網路黑公關借著手中掌握虛假流量渠道,對一些公司進行威脅、勒索,收取「保護費」。如果「刷量」成為部分企業的思維慣性和常態做法,那麼商業競爭的賽道也會偏移,從比拼質量、服務、創意和價格,滑向比拼道德底線、黑產投入。
在電商平台上,虛假流量破壞的則是商業誠信體系。用戶評價體系是電商平台的基石,正是靠著它才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但如果銷量是假的,好評是買的,你還敢再信任這一套信用體系嗎?刷量,提升了交易的社會成本,阻礙行業進一步發展,甚至可能導致互聯網信用體系的崩潰。
產生上癮式流量依賴
可以說,天下苦虛假流量久矣,但虛假流量為何還能大行其道?
張寶峰坦言,這是因為虛假流量的相關環節已經產生了「上癮式的流量依賴」。
黑產製造流量獲取利益,流量需求方憑藉流量吸引資本或輿論的關注,資本、輿論依靠流量賺錢更大的利益。虛假流量就好像「皇帝的新衣」,大家沒有勇氣戳破這一泡沫,反而在產業鏈上各取所需。
在政府監管層面,虛假流量涉及的主管部門眾多,專業性強、取證難度大;在法律層面,虛假流量同時涉及民法、刑法、不正當競爭法和網路安全法等法律以及眾多行政法規。虛假流量是否涉嫌構成民事欺詐、不正當競爭、非法經營、計算機犯罪、詐騙犯罪等法律問題,還需要有更加清晰的界定。
張寶峰建議,治理虛假流量,還需多方努力。
從源頭來看,要進一步落實通信實名制的規則要求。虛假流量離不開海量的實名賬戶,治理流量欺詐的首要環節是從註冊流程的第一步——手機號碼的實名制入手。張寶峰說,只有加強對各類通信卡號的控制和管理,真正全面落實實名制,才能切斷惡意註冊的源頭。
從技術上來看,互聯網行業也要不斷完善識別惡意賬號的安全保護措施,不斷更新判定惡意賬號的安全策略,不斷升級相關的安全舉措。行業在不斷識別和清理虛假流量的同時,還要採取多種手段,遏制新增虛假流量的產生。
張寶峰說,歸根結底,虛假流量主要分為「刷量」和「黑公關」。其實,對於「刷量」中的「刷單」、「刷好評」,在實踐中,已有法院以非法經營罪、破壞生產經營罪為這種行為套上了法律枷鎖。不過,對於更廣泛存在的刷閱讀量、刷點擊量等行為,法律則並無定論。
假流量並非只存在於個別互聯網企業,而是如附骨之疽,危害整個互聯網行業。張寶峰呼籲:「打擊治理虛假流量必須依靠多方聯動,如公安、司法、工信部門、工商管理部門、銀行、通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和學界等,大家要共同推動建立預警機制、信息共享機制和反饋機制,形成合力。」
來源:科技日報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在月亮上摔一跤是什麼體驗?啥,差點喪命!
※上半年手機流量同比增110.2%,你貢獻了多少?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