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書法名家留下的十大養生帖
自古,人們就注重養生,講究「天人合一」。正如《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下歷代名家所書養生帖,不僅可以知道古人養生的觀念,還能欣賞其書法。
1
《夏熱帖》
《夏熱帖》,五代,楊凝式書。紙本,縱23.8cm,橫33cm。草書8行,共32字。《夏熱帖》是楊凝式寫的一封信札。內容大意是,因天氣炎熱,送給僧人消夏飲料「酥蜜水」表示問候。後紙有宋王欽若,元鮮於樞、趙孟頫,清張照題跋及乾隆皇帝的釋文。
其書法兼取唐顏真卿、柳公權筆法,體勢雄奇險崛,運筆遒勁挺拔,與他的楷書、行書作品相比較,藝術風格迥殊,表現出了書家的豐富藝術變化,為楊凝式書法代表作之一。
2
《肚痛帖》
《肚痛帖》,唐代,張旭書。高41厘米,寬34厘米。此石為北宋嘉由三年(1058年)摹刻。釋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於術。於術,即白朮,產於於潛為道地上品。西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置於朁縣,屬丹陽郡,縣治即今浙江臨安市於潛鎮。東漢時改於朁為於潛。《藥性字典》載:「白朮之產浙江於潛者,號稱於術,性尤馴良」。列為中藥浙八味之一。
該帖是張旭狂放大膽書風的代表。字如飛瀑奔瀉,時而濃墨粗筆,沉穩遒邁,時而細筆如絲,連綿直下,氣勢連貫,渾若天成。在粗與細、輕與重、虛與實、斷與連、疏與密、開與合、狂與正之間迴環往複,雖有諸多矛盾,不可思議,卻如此的合諧一致,展現出一幅氣韻生動、生機勃勃、波瀾壯闊的藝術畫卷,天馬行空的胸襟與氣質,無處不體現作者創作時的藝術衝動和無拘無束。
3
《神仙起居法》
《神仙起居法》,五代,楊凝式76歲書。紙本,縱27厘米,橫21.2厘米。草書8行,共85字。當屬其晚年代表作,對宋代書法影響較大。該帖為古代醫學上一種健身的按摩方法,文體近似口訣。釋文:行住坐卧處,手摩脅與肚。心腹通快時,兩手腸下踞。踞之徹膀腰,背拳摩腎部。才覺力倦來,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厭頻,晝夜無窮數。歲久積功成,漸入神仙路。乾祐元年冬殘臘暮,華陽焦上人尊師處傳。
其帖看似信筆游弋,東倒西歪,結體運筆全出意外。卻能顧盼生姿,風神跳蕩,以險中求正的特點創立新風格,盡得天真爛漫之趣。米芾也稱讚它:橫雨斜風,落紙雲煙,淋漓快目。蘇軾評曰:自顏、柳沒,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採風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傑,有二王、顏、柳之餘,此真可謂書之豪傑,不為時世所汩沒者。
4
《地黃湯帖》
《地黃湯帖》,又名《新婦地黃湯帖》。東晉,王獻之書。草書,縱25.3厘米,橫24.0厘米,日本東京台東區書道博物館藏。「地黃湯」是一種中藥名,這是一篇談及此葯的尺牘。釋文:新婦服地黃湯來,似減。眠食尚未佳,憂懸不去心。君等前所論事,想必及。謝生未還,可(何)爾。進退不可解,吾當書問也。
王獻之真跡未能傳承至今,作為模本墨跡有數種傳世,其中之一即此唐摹本《地黃湯帖》。全篇書風柔韌兼備,沉著軒昂,一氣呵成。原珍藏於宋內府,高宗趙構題籤。為《淳化閣帖》卷第十所收。經賈似道,明代文徵明、王寵、文彭,清代孫承澤、吳榮光、羅振玉遞藏後,於明治四十四年(1911)十二月三日,通過文求堂歸中村不折(1866—1943年)所有。卷末有文彭、常生、成親王、英和等六家觀記題跋。吳榮光獲此帖時,模刻於所輯集帖《筠清館帖》。2006年春見於上海博物館《中日書法珍品展》。
5
《鴨頭丸帖》
《鴨頭丸帖》,東晉,王獻之寫在絹上的一件行草書代表作。此帖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共有兩行15字。釋文: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從帖子的語氣來看,應當是有人已服用過鴨頭丸,但感到效果不好,因此告訴過王獻之這個情況,王獻之服後,覺得果然如來信所說,所以回信約這位朋友明天聚會並將求
教。
這幅作品運筆非常熟練,筆畫勁利靈動,風神散逸,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徵:筆鋒人紙靈巧而又變化多姿,方筆、圓筆、側鋒、藏鋒都有,如「鴨」、「當」兩字起筆處是順著筆鋒直接入筆。字與字之間氣脈貫通,連中有斷,如第一行「明當必」。既有剛勁之美,又有遒婉之美,用墨巧妙自然,墨色有枯有潤,變化豐富。章法上行距很寬,顯得蕭散疏朗,堪稱是一幅不拘法則而又無處不存在法則、嫵媚秀麗而又散朗洒脫的草書精品。
6
《平復帖》
《平復帖》,西晉,陸機書。紙本,手卷,縱23.7厘米,橫20.6厘米,草隸書,9行86字。《平復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釋文:彥先羸瘵,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為慶。承使唯男,幸為復失前憂耳。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復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量之邁前,勢所恆有,宜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該帖的書寫年代距今已有1700餘年,是現存年代最早並真實可信的西晉名家法帖。它用禿筆寫於麻紙之上,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其字體為草隸書。
7
《養生論》
《養生論》,宋代,趙構書。趙構是宋高宗皇帝,宋徽宗的第九子。縱25.1厘米,橫63.6厘米,真草二體書就,是存世的趙構精品力作之一。《養生論》我國古代養生論著中較早的名篇。由三國詩人嵇康作,本文論述了養生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主張形神共養,尤重養神;提出養生應見微知著,防微杜漸,以防患於未然;要求養生須持之以恆,通達明理,並提出了一些具體養生途徑。
趙構所書《養生論》,完全承傳了「二王」一脈的書風,用筆潤媚圓和,豐腴圓潤不失清逸之氣,溫柔妍婉頗具清和流宕之像。結字疏朗秀整,真書工穩而韻意縈繞,草書流動而意態沖和,真所謂「禊帖嫡宗」。
8
《食魚肉帖》
《食魚肉帖》,唐代,高僧懷素所書。縱29厘米,橫51.5厘米,草書,8行56字。存世墨跡為摹本。該帖是懷素傳世名作書跡之一。釋文:老僧在長沙食魚,及來長安城中,多食肉,又為常流所笑,深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書,實疏(此字左半已破損)。還報諸君,欲興善之會,當得扶嬴也。九日懷素藏真白。禪僧的思想那時處於發展演變期,人們對禪僧不守戒律的行為還不太能接受。因此懷素一方面飲酒食肉,一方面又常常感到不便。
其書法高華圓潤,放逸而不狂怪,筆墨精彩動人,使轉靈活,提按得當,正如文徵明贊:「藏真書如散僧入聖,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軌範」。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認為筆劃稍嫌滯澀,枯筆中見有徐徐補描之跡,應是半臨半摹之本,但勾摹技巧高超,結體筆劃保持懷素書法的面目。就高古作品而言,早期摹本與真跡有同等重要的學術價值。
9
《覆盆子帖》
《覆盆子帖》,北宋,蘇軾書。紙本,縱27.7厘米,橫44.8厘米,行書,6行44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覆盆子甚煩采寄,感怍之至。令子一相訪,值出未見。當令人呼見之也。季常先生一書,並信物一小角,請送達。軾白。蘇軾懂醫藥,深諳覆盆子之藥用價值,故著人多為採摘,以作養頤保健之用。
其書上追二王、顏柳、李北海等,對傳統鑽研頗深,用筆多取側勢,行筆厚重、精到,結體扁平,體勢左低右高,形成豐腴跌宕,深厚朴茂的風格。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
10
《腳氣帖》
《腳氣帖》,北宋,蔡襄書。紙本,縱26.9厘米,橫21.7厘米,行草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腳氣帖》是一封信札,釋文:仆自四月以來,輒得腳氣發腫,入秋乃減,所以不辭北行,然於湖山佳致未忘耳。三衢蒙書,無便,不時還答,慚惕慚惕。此月四日交印,望日當行,襄又上。
蔡襄書法大多正楷,此帖別開生面,為行草書,其筆法精妙,行筆流暢,遒勁婉美,為蔡襄行草書佳作。
TAG:書法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