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所用的硃砂有毒,為什麼還用?

中醫所用的硃砂有毒,為什麼還用?

硃砂在現代中醫的運用中還是比較廣泛的,主要是以丸散劑的方式運用,不入煎劑,在《中國藥典》中,硃砂的用量為每次0.3~1.5克,主要的成份為硫化汞、硫化鎂,以及鉍、鐵、硅、鈣、銅、錳、銻、砷等多種微量元素。

純品硃砂中的含汞量為86.2%,含硫13.8%,如果是純品硫化汞(HgS)的話,由於硫化汞不溶於水,所以也就幾乎無毒性可言了,但同時也沒有任何的藥理作用。

硃砂中的毒性來自硃砂中遊離出的汞,汞與人體血液血紅蛋白的巰基有特別的親和力,經口服後由消化道吸收,與人體的血紅蛋白及血漿蛋白結合,隨血液循環進入人體組織器官,損傷腎、肝、心等臟器,引發一系列的汞中毒癥狀。

硃砂在中醫學上的運用始載於《神農本草經》,為《神農本草經》所收錄的上品第一味藥物:「丹砂,味甘,微寒。主身體五臟百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殺精魅邪惡鬼。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為汞。生山谷。」在古代,由於交通不便,以及科學不夠發達,所以人們所能夠獲得的藥物其實是不多的,因此也就顯得有點物以稀為貴,而在《神農本草經》成書的東漢時期,人們對於道教的煉丹之術極為推崇,因此好些礦物質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也是比較好理解的。

而硃砂見火則析出水銀,水銀有大毒,無論內服外用皆可導致中毒這一點,在古代也是被人們所周知的,《神農本草經》中所說的「能化為汞」其實也就說明了古人一早就掌握了硃砂中的硫化汞遇熱後會析出氧化汞這一化學反應的過程,《本草綱目》也同樣記載了:「入火則熱而有毒,能殺人。」《本草經疏》:「若經伏火或一切烹制,則毒等砒硇,服之必斃。」

在歷代的中醫藥文獻中,記載著許多的因不當使用硃砂所致的中毒,如《圖經本草》:「故人多煉治服食,鮮有不為葯患者…服餌者,當以為戒。」《本草衍義》:「又一醫流服伏火者數粒,一旦大熱,數久而斃,李善勝嘗煉硃砂為丹,經歲余,沫浴再入鼎,誤遺下一塊,其徒丸服之,遂發懵冒,一夕而斃。」

在現代中醫的運用中,硃砂是一味重鎮寧神的常用藥物,有清心定驚、安神解毒的作用,內服用於心火旺盛所致的心神不寧,胸中寒熱,驚悸不眠等證;外用則是用於瘡癢腫毒。

被譽為中醫藥三寶的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中都含有硃砂的成分,至於其它含有硃砂成分的方劑及藥物,也是極多的,如牛黃清心丸、紫金錠、小兒回春丹、一捻金、磁朱丸、六神丸…等。

那麼,我們回到文章的題目上來:為什麼硃砂有毒,我們還要使用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這是治病的藥物,而不是每天都必需的食品,只要在合理的劑量下合理地運用,也就可以將藥物的毒性給降低最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童兄弟的小窩 的精彩文章:

人類為什麼沒有尾巴?
《七龍珠》,為什麼長大之後的孫悟空不去找他的父母?

TAG:魔童兄弟的小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