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藝術家當導遊,盪馬路、看門道、賞藝術,這麼嗲的旅行團,你來不來?

藝術家當導遊,盪馬路、看門道、賞藝術,這麼嗲的旅行團,你來不來?

「要不是參加『藝行上海』的活動,都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城市有這麼多寶藏!」7月26日午後,上海發出今夏第一個高溫橙色預警,上海文聯大廳里,人群漸漸聚集。他們中有特意請假的上班族,有放暑假的孩子,也有外國留學生,貼上一個「藝」字貼紙,他們都加入了一個特別的旅行團——「藝行上海」。

第一站就在文聯展廳,書法家戴小京導賞正在舉行的第27屆上海市青少年書法篆刻展。「書法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精神的一種樣式,老子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書法就像這樣一道門。第一重是技法,第二重是形式,第三重是精神,也就是古人所說的神采。」戴小京娓娓道來,「不過,大家不要被我的話嚇到,想要學習書法,任何職業任何年齡都沒有障礙。每個人都能從自己的角度感知中國書法,選其一端,得其一,也會生出萬千。」紐西蘭姑娘埃米莉為同伴做著翻譯,來自華師大對外漢語系的她中文更嫻熟些,大家邊聽邊討論。40分鐘很快過去,臨別時分,戴小京被團團圍住求加微信,還有人直接拿出了孩子的書法習作求教。「寫得很有趣,就這樣寫下去,完全可以。」得到書法家的鼓勵,母子倆都很高興。坐上大巴前往下一站,一路上,前后座的幾個年輕人討論得很熱烈,「現在有些所謂創新的書法更像行為藝術。戴老師講得好,聽得懂,聽得進去!」

第二站是劉海粟美術館,車剛停穩,有人招呼,「繼續上課啰!」得到一片歡笑的回應。第二站的導賞員是劉海粟美術館副館長阮峻,從美術館「雲海山石」的設計理念與劉海粟的藝術關聯講起,再到展廳欣賞展覽。在劉海粟十上黃山的作品前,大家邊聽邊看。「有老師講解,看出了門道!」有人禁不住感慨。

最後一站來到上海國際舞蹈中心,這裡駐紮著上海芭蕾舞團、上海歌舞團、上海舞蹈學校及劇場,頂著烈日在建築間穿梭,大家興緻勃勃。上海芭蕾舞團為這群特別遊客開放了排練廳,團長辛麗麗在幾個會議的間隙匆匆趕來。排練廳里,上芭的演員們帶來了原創舞劇《馬可·波羅——最後的使命》選段,上海芭蕾舞團首席演員吳虎生和最年輕的主要演員戚冰雪將馬可·波羅與闊闊真公主即將分別時的一段雙人舞跳得細膩動人、絲絲入扣。11歲的小歆也在學芭蕾,看得目不轉睛,媽媽問她:「和在劇場里看芭蕾有什麼不同?」小女孩有些害羞地說:「距離好近,他們跳得太棒了。」一旁的小男孩分享了自己的一個秘密:「我最近就在看馬可·波羅的書。」

「藝行上海」去年7月舉辦首期活動,已經舉辦七場。每場活動通過「上海文聯」微信公眾號發出預告,不到一周時間裡就有數百人報名。限於規模,往往只能「十里挑一」。「報了名沒被通知,自行9人來『蹭行』,擔心之後兩個行程車裡坐不下就主動放棄了。」活動結束了,微信群里還餘波盪漾,張霞分享了自己的朋友圈,「活動很好!全民藝術化,生活工作學習品質化。」

「藝行上海」到過上海哪些地方?每次的路線都由市文聯媒體中心精心策劃,發揮文聯旗下各文藝家協會及各區文聯資源。去年7月,首場「藝行上海」主打「紅色七一」,以71路公交車為線索,一頭是中共二大會址,另一頭是在文聯展廳舉辦的民俗生活展,將紅色歷史與生活記憶連接。這之後,「藝行上海」到過松江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松江史學者程志強、書法家盛慶慶、攝影家馬凌雲出任導賞人;在七寶老街的「吳頤人藝術世界」里,書畫家吳頤人坐在輪椅上與大家分享創作心得,「蟋蟀草堂」後的馮念康藝術工作室里,美術家馮念康與書法家楊耀揚現場揮毫;「人文嘉定」串起了陸儼少藝術院、韓天衡美術館、嘉定孔廟,見到了韓天衡美術館的「主人」韓天衡,讓參加活動的市民雀躍不已。

「4月那場探訪愚園路的活動,大家從下午1點半一直盪到了晚上6點還意猶未盡。穿弄堂、入堂奧,很多人說,沒想到一條看似尋常的馬路背後有這麼多奧妙,希望跟著更多專家走街串巷盪馬路,感知上海文化的細節。」策劃活動的胡凌虹介紹,結合「上海名人」與「海派地標」,「藝行上海」由文藝家全程導覽,探尋上海豐富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挖掘特有的文化掌故與歷史記憶。「大咖」與大眾同游共賞,每次行走都其樂無窮。「問道於街坊,聽聞於往事,『藝行上海』是史海拾貝、藝海撈針,把上海昨日散落的碎片串聯起來,在城市建築、水系、馬路的肌理中,發現她生生不息的精神,大音希聲的魂脈。從這一意義上說,這是尋根之旅,也是尋寶之旅。」上海市文聯黨組書記尤存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還沒裝ETC?你不急銀行急!
白天美術館觀展,晚上公園裡看戲,申城群眾盡享文化盛會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