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曹鵬:執著的「90後」,不老的指揮家

曹鵬:執著的「90後」,不老的指揮家

今年94歲的曹鵬,自稱「90後」指揮家,早可以頤享天年,卻仍放不下手中的指揮棒。舞台上的他,精神氣十足,總能用自己的專業精神和對音樂的熱情感染台上台下的人。即使在家裡接受記者採訪,他也要一絲不苟地穿上西裝打好領帶,提起音樂,他就兩眼發光,侃侃而談。上個月,他剛在澳門文化中心,帶領滬澳兩地青少年交響樂團共奏《七子之歌》和《我的祖國》。這個月,他又在上海夏季音樂節的舞台上,指揮了上海學生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他說:「和孩子們在一起,我總感到年輕,還有許多事可以去做。」

數十年如一日,做交響樂的使者

曹鵬是江蘇江陰人,20歲就參加了新四軍。從小頗有音樂天賦的他,常常教戰士們唱愛國歌曲。上海解放後,他作為華東軍區文工團的一員進入上海,轉業到了上海電影製片廠,成了上海電影樂團的指揮,曾為《龍鬚溝》等幾十部電影錄配音樂。在中國指揮界,曹鵬曾創下了多個第一:1960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留學期間,他指揮了我國音樂史上首次在海外舉行中國交響樂作品專場音樂會,並成為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介紹到海外的「第一人」。1963年,他指揮上海歌劇院首次演出整場外國歌劇《蝴蝶夫人》。1975年,他率上海交響樂團首次走出國門,赴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演出,讓海外觀眾聽見中國的聲音……

比起這些令人稱羨的藝術成就,更讓人敬佩的,是曹鵬對交響樂普及幾十年如一日的執著付出。上世紀80年代初,在上海音樂廳開音樂會的曹鵬,面對著台下零零落落的觀眾,在他們的談笑聲和嗑瓜子聲里,越發感到交響樂普及的迫切性。於是,他帶著樂團跑學校、部隊、工廠,一邊演奏一邊講解。一場接一場的普及音樂會和普及講座,培養起一批交響樂的忠實觀眾。

曹鵬一直相信,「交響樂無業餘」。2005年,80歲的他和從日本回國的大女兒曹小夏一起,創辦了中國第一個非職業交響樂團——上海城市交響樂團。後來,他們又陸續創立了上海學生交響樂團、上海城市青少年交響樂團,讓不同年齡的孩子都有機會學習交響樂。直到現在,曹鵬還定期指揮孩子們的排練和演出。「這些年,我並不是去培養音樂家,那是音樂學院應該做的事。我們是在為交響樂培養未來的觀眾,在提高孩子們的音樂修養和文化修養。」曹鵬說。

結緣自閉症孩子,用愛打開心扉

2008年,因為雜誌上一篇關於自閉症的文章,曹鵬和女兒曹小夏一起創立了「天使知音沙龍」,希望能夠用音樂打開自閉症孩子的心扉。由於國內尚無系統的自閉症音樂治療案例,「天使知音沙龍」只能一點一點摸著石頭過河。

曹鵬相信,要打開孩子們的心,就要先打開他們的耳朵。於是,「天使知音沙龍」開始教自閉症孩子學習樂器。每周六下午,老師和志願者們先為他們演奏舒緩的弦樂,慢慢過渡到聲音更響亮的銅管。當孩子學會了安靜傾聽,再開始交他們吹奏小號、圓號等樂器。沒想到,孩子們學得很快,甚至可以登台演奏完整的曲目,這樣的改變讓許多自閉症家庭重燃希望。如今,每次上海城市交響樂團去海外演出,曹鵬幾乎都會帶上「天使知音沙龍」的自閉症孩子們。「只要對他們有耐心、有愛心,就能用音樂打開他們的心扉。」曹鵬說。

如今的「天使知音沙龍」,除了教孩子們音樂,還會安排他們到中等職業學校學習烹飪、打譜、機器人編程等生存技能。為了給孩子們一個融入社會的空間,去年,由自閉症孩子充當咖啡師和服務員的「愛·咖啡」開張了,迅速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註冊志願者的人數達5000多名。每當曹鵬拄著拐杖來到咖啡館,孩子們全都會跑去和他打招呼,嘴裡喊著「曹爺爺,曹爺爺」,並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和他們在一起,我感到肩上仍有重任在。」曹鵬說。如今,他的心愿就是為自閉症的孩子建一所學校,讓他們有地方可以更好地學習和成長。「一旦開始了,就要堅持下去。我不能停下來,還要繼續發揮餘熱,去做更多更好的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集齊了唐、宋、元、明、清16張傳世名琴,上海這座千年古剎與千年古琴「對話」
又一上海國資重組落地,申能與上海電纜所聯合重組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