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華為 5G 手機:快到飛起!穩得一批!

華為 5G 手機:快到飛起!穩得一批!

如果你最近剛好打算換一部新手機,那麼十有八九會有人勸你:「再等等吧,5G 就要來了,現在買多虧啊。」

於是有的人加入了持幣觀望的隊伍,想當第一撥吃螃蟹的勇者;但更多的人心中則仍舊充滿了疑問:

5G 手機會很貴么?

5G 套餐的資費也不便宜吧?

買了 5G 手機,找不到 5G 信號怎麼辦?

5G 真的有用么?

新事物的出現往往伴隨著質疑和不解。雖然現在有關 5G 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但畢竟看不見摸不著,大眾對它有所顧慮也情有可原。

實踐出真知。這一次,我們拿到了華為首款商用 5G 手機——華為 Mate 20 X (5G)。藉此機會,我們也想試著為你揭開 5G 神秘面紗的一角:當未來照進現實,會產生怎樣有趣的化學反應?

正所謂「機如其名」,與去年發布的 Mate 20 X 相比,Mate 20 X (5G) 外觀上唯一的區別,大概就是機身背面的 5G 標識了。即便如此,這塊極具辨識度的 7.2 英寸超大屏幕,仍然在上手之初就給我帶來了巨大的震撼:雖然視覺衝擊力強了不少,但機身尺寸和重量的增加也給日常操作習慣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由此也引申出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目前的 5G 手機尺寸普遍都偏大呢?

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 5G 也逐漸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

立足當下,展望未來

為了搶先體驗 5G 速度,我帶著 Mate 20 X (5G) 專程來到了據說已經實現 5G 信號覆蓋的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果然,一下公交,手機信號圖標上就跳出了「5G」的字樣。

自貿區一棟建築樓頂的基站,由 Mate 20 X (5G) 拍攝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並非有了 5G 信號,我們的手機就能自動連上 5G 網路,硬體層面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基礎。目前,各大晶元廠商幾乎都通過「SoC 外掛基帶」的方式來實現對 5G 的支持。Mate 20 X (5G) 搭載的麒麟 980 SoC 同樣沒有集成 5G 基帶,其對 5G 網路的支持,是通過外掛巴龍 5000 晶元來實現的。多一塊晶元,自然需要更大的空間來容納。由此說來,Mate 20 X (5G) 較大的機身尺寸或許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外掛基帶對手機內部堆疊造成的壓力

好不容易找到了 5G 信號,當然要來測個速了:

5G 網速測試

4G 網速測試

可以看到,在 5G 網路下,下載速度已經超過了 800Mbps;而切換到 4G 網路後,峰值下載速度只有不到 30Mbps。也就是說,5G 的網速達到了 4G 的 26 倍左右,結果還是非常令人震撼的。當然,單純的測速並不能完全等同於實際使用體驗。我們在測試過程中也發現,前海蛇口自貿區的 5G 網路覆蓋目前仍然存在比較明顯的區域差異,不同地點的 5G 信號強度和網速之間還有較大波動,以至於當我們嘗試批量下載在線視頻這類對網速和網路穩定性要求較高的任務時,並沒有獲得理想中「瞬間完成」的驚艷效果。不過 800Mbps 的測速結果還是讓我們看到了 5G 網路的潛力,相信隨著基礎設施建設和網路覆蓋的不斷完善,在不遠的將來,我們都將有機會親身感受到 5G 為生活帶來的便利。

用 5G 一時爽,一直 5G 一直爽。我當然希望隨時都能享受飛一般的網速,然而眼下深圳也並不是走到哪兒都有 5G 信號。好在華為的巴龍 5000 晶元在支持 5G 的同時,也向下兼容 4G、3G 和 2G 網路制式,並且採用了雙卡設計。所以在體驗 Mate 20 X (5G) 的這段時間裡,除了 5G 卡之外,我還插上了自己的聯通 4G 卡。值得一提的是,EMUI 系統中還有一項叫做「智能切換上網卡」的功能,可以根據實際的網路狀況自動選擇用哪張卡上網,不需要手動切換。

如此一來,有 5G 信號的時候盡情享受「速度與激情」,找不到 5G 信號,換成 4G 照樣能用。因此,我在使用 Mate 20 X (5G) 的過程中,並沒有遇到過信號方面的問題。可以預見的是,5G 網路的覆蓋必然會經歷一個「陣痛期」,而巴龍 5000 晶元加持的 Mate 20 X (5G) 則能夠最大程度地確保處在「陣痛期」中的用戶始終擁有良好的網路體驗。

除了支持雙卡雙待以及多種網路制式之外,搭載巴龍 5000 晶元的 Mate 20 X (5G) 也是首款同時支持 NSA 和 SA 兩種組網方式的雙模 5G 手機。NSA 的全稱是「非獨立組網」,即 5G 網路的建設依託於現有的 4G 基站等設施,二者共用核心網。這種組網方式最大的優點是建設成本低,但缺點也很明顯:它就好比在繁忙的大馬路上額外分隔出一條快車道,由於道路本身的承載能力有限,所以不僅車速跑不了多快,還容易堵車。也就是說,基於 NSA 組網方式建設的 5G 網路很難真正發揮出 5G 高速率、低時延的優勢。

與 NSA 相對的是 SA(獨立組網)。顧名思義,這種組網方式需要「另起爐灶」,單獨建設 5G 核心網,就像是在老路旁邊新修一條高速公路,不僅車速能快起來,堵車的機率也更低。然而修路不僅費時間,還得花錢,以獨立組網方式部署 5G 網路也是如此。可以說,SA 是 5G 的理想形態,但實現這個目標註定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時期內,NSA 和 SA 共存將成為 5G 網路發展的常態。

得益於巴龍 5000 晶元的性能優勢,Mate 20 X (5G) 對兩種組網方式、多種網路制式以及雙卡雙待都有不錯的支持。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刻,這樣一部手機既能滿足當下的使用需求,又為今後的發展趨勢做好了準備。即便你打算當一個勇敢的嘗鮮者,也無需擔心 Mate 20 X (5G) 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淘汰。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車速快了,油耗自然會增加,「5G 會不會比 4G 更費電」也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遺憾的是,由於現在我們很難在全方位的 5G 網路環境下對手機的耗電量進行觀察測試,所以也無法基於實證給出準確的回答。不過至少從理論上來講,無論是外掛基帶,還是數量更多的天線,以及為了保證信號強度而引入的大規模 MIMO、波束賦形,圍繞 5G 的硬體升級和技術迭代多少都會對手機的續航造成壓力。目前的 5G 手機普遍都是「大塊頭」,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容納更大的電池。

Mate 20 X (5G) 的電池容量達到了 4200mAh,以我中度的使用需求來說,支撐一天完全沒有問題。而比起大電量,充電效率給我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Mate 20 X (5G) 搭載的 40W 超級快充在關鍵時刻的確能解燃眉之急,而且並不需要嚴格的測試,你就能真切地體會到它驚人的速度。前幾天發生過這麼一件事:晚上下班回家忘了帶插頭,一覺醒來,手機電量已經亮起了黃燈;早上 9:10 趕到辦公室的時候,電量只剩下 16%;趕忙插上充電線便開始工作,沒想到只花了半個小時就充到了 75%;等到 10:00 抬頭一看,電量已經充到了 96%,10:10 便完全充滿。也就是說,只花了一個小時,40W 超級快充就讓電量告急的 Mate 20 X (5G) 滿血復活,足以應對一整天的使用。我想即便進入 5G 時代,「大電池 超級快充」這套「組合拳」也完全可以打消 Mate 20 X (5G) 用戶的電量焦慮吧。

充足的電量是保證使用體驗的基礎,而 5G 網路普及後激增的數據量和更豐富的應用場景,也對手機的性能表現提出了考驗。Mate 20 X (5G) 在這方面早有準備:麒麟 980 SoC 的硬實力自不必說,其雙核 NPU(神經網路處理器)的配置也帶來了足夠強大的 AI 性能,而 AI 恰好是 5G 時代最具潛力、也最值得期待的發展方向之一。

就算暫且不談 5G,從目前來看,麒麟 980 的 AI 算力也能創造更豐富的使用體驗,影像系統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這一次,在保持出色靜態拍照能力的同時,搭載 EMUI 9.1 的 Mate 20 X (5G) 還帶來了「華為智慧剪輯」功能。它可以藉助人工智慧,對你日常拍攝的視頻片段進行篩選和剪輯,還能自動為成片添加配樂和特效。也就是說,只需輕點手指,你就能獲得一段生動有趣的 Vlog 作品。於是,毫無經驗的我也隨手拿 Mate 20 X (5G) 拍攝了一些零碎的素材,並試著用「華為智慧剪輯」製作了一段視頻:

可以看出,雖然素材的排列順序還比較隨機,結尾也略顯唐突,但是片段剪接的位置基本都能與配樂的節奏合拍,最終成片的效果用來發發朋友圈是完全沒問題的。重點是,整個製作過程都由手機自動完成,我所做的不過是選好素材,然後點擊幾個按鈕罷了。如此「傻瓜化」的操作,相信也能讓更多人體驗到記錄生活的樂趣。

除此之外,Mate 20 X (5G) 軟體層面的升級還有不少乾貨:EMUI 9.1 採用了隨機讀取性能和安全性更強的 EROFS 文件系統,以及編譯效率更高的方舟編譯器。你完全不必了解這些新特性背後的技術細節,只需要知道它們在幕後默默工作,可以讓手機操作系統以及第三方 APP 的運行效率和流暢度得到提升,這就足夠了。

大潮將至,蓄勢以待

使用 Mate 20 X (5G) 的這幾天,我總有種奇特的感受。一方面,它已經具備了連接 5G 網路的能力,我也得以通過它短暫地體驗了一把「未來速度」的暢快淋漓;另一方面,回歸平日的我仍像往常那樣拿它作主力機,而以我的使用強度,似乎很難榨乾它的全部潛力。從徠卡三攝的拍照體驗,到超級快充的續航保障,哪怕有 5G 的光環傍身,這台手機仍然繼承了華為 Mate 系列備受用戶喜愛的各種功能和亮點。我想,在眼下這個承前啟後的時間節點上,Mate 20 X (5G) 所具備的特質,就像一顆「定心丸」,應該能夠讓那些對 5G 心存疑慮的人少一些猶豫,多幾分信心。

也只有這樣,它才能配得上「華為首款 5G 商用智能手機」的名號吧。

感謝 @羅萊爾特為本文拍攝產品圖

為 5G 喝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第二代 Honda CONNECT 系統將於今年搭上新車產品
怎樣才是給 iPhone 充電的正確姿勢?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