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2019年基本公共衛生工作重點之五:預防接種

2019年基本公共衛生工作重點之五:預防接種

2019年基本公共衛生工作重點之五:預防接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註:黑色加粗字體為平台為方便大家理解,針對提問做的簡要概括,詳細解讀請參考其後段落)

1. 轄區內免疫規劃兒童和其他重點人群指哪些人?

答:和2011年版內容一樣,主要包括0-6歲兒童和其他接種對象。

包括按照國家免疫規劃兒童免疫程序服務的0-6歲兒童,按照國家免疫規劃兒童免疫程序補種服務的 0-14歲兒童; 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特殊人群免疫程序服務對象,按照國家或地方應急免疫、群體性免疫等實施方案開展接種的對象。

2. 建立預防接種卡、證是在戶口所在地嗎?

答:應該在兒童居住地的接種單位辦理。

預防接種證、卡(簿)按照居住地實行屬地化管理。兒童出生後1個月內,其監護人應當到兒童居住地的接種單位為其辦理接種證;接種證遺失者應及時補辦。

產科接種單位應告知新生兒監護人一個月內到居住地接種單位建立接種證、卡,或直接為新生兒辦理接種證。戶籍在外地的適齡兒童暫住在當地時間≥3個月,由暫住地接種單位及時建立預防接種卡(簿);無接種證者需同時建立、補辦接種證。辦理接種證的接種單位應在預防接種證上加蓋公章。

3. 預防接種是通過何種方式通知兒童監護人的?預約告知包括哪些內容?

答:採取預約、通知單、電話、手機簡訊、廣播等適宜方式通知兒童監護人,告知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地點和相關要求。

4. 接種疫苗前,詢問、告知並記錄的內容有哪些?

答:詢問受種者身體情況;告知受種者(監護人)疫苗相關事宜;記錄詢問、告知過程。

詢問受種者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接種禁忌等,告知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所接種疫苗的品種、作用、禁忌、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可採用書面或(和)口頭告知的形式,並如實記錄告知和詢問的情況。

5. 如何確定接種對象?

答:通過確定、核實、搜索等步驟完善落實具體工作。

確定:根據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免疫程序、群體性預防接種、應急接種或補充免疫方案等,確定受種對象;受種對象包括本次受種對象、上次漏種者和流動人口等特殊人群中的未受種者。

核實:清理預防接種卡(簿)或通過信息系統建立的兒童預防接種個案信息,根據預防接種記錄核實受種對象。

搜索:主動搜索流動人口和計劃外生育兒童中的受種對象。

6. 接種單位應張貼的預防接種宣傳材料有哪些?

答:應張貼的預防接種宣傳材料包括以下4方面:

①預防接種工作流程;

②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品種、免疫程序、預防接種方法等,第二類疫苗除公示上述內容外還應公示疫苗價格、預防接種服務價格;

③預防接種服務時間、諮詢電話;

④相關科普宣傳資料等。

7. 接種疫苗後,在接種卡和接種證上應記錄哪些內容?

答:接種後及時在接種證、卡記錄接種疫苗品種、生產企業、批號、有效期、接種時間,接種醫生、受種者等內容,並錄入信息系統。

8. 接種疫苗後,受種者應留觀多長時間?

答:30分鐘。

受種者在接種後留在接種現場觀察30分鐘。如有不良反應,及時處理和報告。

9. 什麼是「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

答: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Adverse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簡稱AEFI)是指在預防接種後發生的懷疑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反應或事件。

10. 什麼是「預防接種異常反應」?

答: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範接種過程中,或者實施規範接種後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相關各方均無過錯的藥品不良反應。

11.「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報告範圍?

答:按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發生時限,分為以下7種情形:

24小時內

如過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過敏反應(蕁麻疹、斑丘疹、喉頭水腫等)、中毒性休克綜合征、暈厥、癔症等。

5天內

如發熱 (腋溫≥38.6℃)、血管性水腫、全身化膿性感染(毒血症、敗血症、膿毒血症)、接種部位發生的紅腫(直徑>2.5cm)、硬結(直徑>2.5cm)、局部化膿性感染(局部膿腫、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蜂窩組織炎)等。

15天內

如麻疹樣或猩紅熱樣皮疹、過敏性紫癜、局部過敏壞死反應(Arthus反應)、熱性驚厥、癲癇、多發性神經炎、腦病、腦炎和腦膜炎等。

6周內

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綜合征、疫苗相關麻痹型脊髓灰質炎等。

3個月內

如臂叢神經炎、接種部位發生的無菌性膿腫等。

接種卡介苗後1—12個月

如淋巴結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其他

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其他嚴重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

12.「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責任報告單位和報告人包括哪些?

答:醫療機構、接種單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疫苗生產企業及其執行職務的人員,均為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責任報告單位和報告人。

13.「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報告時限要求?

答:根據異常反應嚴重程度分別在48小時內或2小時內填寫個案報告卡,報告給受種者所在地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責任報告單位和報告人,應當在發現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後48小時內,填寫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個案報告卡,向受種者所在地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發現懷疑與預防接種有關的死亡、嚴重殘疾、群體性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對社會有重大影響的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時,在2小時內填寫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個案報告卡,或群體性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登記表,以電話等最快方式向受種者所在地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14. 預防接種單位應具備什麼條件?

答:在機構、人員、設備三方面上滿足以下條件:

①具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件;

②具有經過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計生主管部門組織的預防接種專業培訓並考核合格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護士或者鄉村醫生;

③具有符合疫苗儲存、運輸管理規範的冷藏設施、設備和冷藏保管制度。

15.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第三版)》(以下簡稱《規範》)中,關於預防接種提到,脊灰疫苗第3劑要在<12月齡完成,但是程序表裡面為什麼沒有體現?

答:《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程序和說明》規定了各種疫苗具體完成時間。

國家衛生計生委2016年底下發的「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程序和說明」中,有一個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的通用原則。其中,對每種疫苗的接種劑次,均規定了具體完成時間。如脊灰疫苗第三劑次建議在12月齡內完成,第四劑次在4周歲內完成。

16. 可以把預防接種告知單作為告知記錄嗎?

答:建議建立固定的紙質模板,規範且省力。

告知和詢問的記錄,應有一個相對固定的紙質模板。在告知和詢問過程中,同時完成記錄,雙方確認簽字。一是規範詢問、告知流程並記錄,二是減少醫生工作量。

17. 每種疫苗接種均需記錄填表嗎?應接種人數如何填寫?

答:均需要,具體填寫要求如下:

接種的每種疫苗、每劑次均要記錄填表,並且匯總後要進行報告。

第一類疫苗報告應種數和實種數,第二類疫苗報告接種數。應種數是從接種單位初始報告;縣區級是各鄉級報告單位匯總結果,同樣市級是各縣級匯總結果。應種人數是逐級匯總後上報。

來源:山東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