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這三人誰能做丞相?大臣說了6個字,皇帝大怒:乾脆你來做
朱元璋一直覺得劉伯溫太精明,精明得有些讓人討厭。有時候,朱元璋甚至認為劉伯溫的精明是雞賊,所以,他既佩服劉伯溫的才華,又很反感他這種氣質。朱元璋稱帝後,經天緯地的劉伯溫始終沒有得到朱元璋足夠的器重。
這從朱元璋登基之初,對功臣的論功行賞便可看出端倪。同樣是文臣,朱元璋以李善長為開國第一功臣,封韓國公,食祿四千石,而劉伯溫卻僅僅只是誠意伯,食祿二百四十石。李善長位居左丞相,為百官之首,而劉伯溫只是區區御史中丞。
兩人的封賞相差懸殊,但其功勞有如此懸殊嗎?顯然沒有。李善長從未上過戰場,也極少為朱元璋出謀劃策,長期以來,都是主持朱元璋的後勤工作。雖然後勤工作也很重要,但劉伯溫多次幫朱元璋出謀劃策,扭轉戰局,其功勞難道不重要?
只不過朱元璋有意打壓劉伯溫罷了。朱元璋打壓劉伯溫,除了討厭他雞賊式的精明,還因為劉伯溫早年的傲氣,以及對起義軍的偏見。
劉伯溫原本忠於元廷,即使被元廷拋棄後,也不願加入義軍。朱元璋得知劉伯溫的大才,先後兩次派人邀請劉伯溫出山,均被劉伯溫婉拒。
朱元璋最痛恨這類自命清高的讀書人,這從他稱帝後,誅殺夏伯啟叔侄便可看出。然而,當時不同後日,朱元璋正在創業期間,亟需劉伯溫這樣的人才,所以只能忍著脾氣繼續邀請劉伯溫。其後,劉伯溫雖然被朱元璋的「誠意」打動,出山輔佐朱元璋,但朱元璋因他兩拒邀請的事,始終心存芥蒂。
劉伯溫出山後,為朱元璋立下大功,但朱元璋最怕劉伯溫炫耀功勞,弄得似乎他朱元璋沒有劉伯溫便無法成事。所以,朱元璋曾特意如此評價劉伯溫,「卿能言之,朕能審而用之,式克至於今日」,意思是說,你劉伯溫雖然能出謀劃策,但其建言也是經過我朱元璋審定,根據實際情況使用,我朱元璋絕非缺你劉伯溫不可!
不過,話雖如此,但朱元璋心裡還是和明鏡似的,知道劉伯溫智謀確實在他之上。所以,在打壓劉伯溫的同時,朱元璋也常常向他諮詢建議。有一次,朱元璋問劉伯溫:「李善長之後,這三人誰能做丞相?」
朱元璋口中的三人,是指胡惟庸、王廣洋、楊憲,這三人各有優缺點,做一名精幹的普通官員綽綽有餘,但百官之首的丞相卻值得商議。朱元璋豈會不知?但他一時無人可用,只好向劉伯溫諮詢,選擇相對最優者。
劉伯溫不知是沒有洞悉朱元璋的用心,還是出於傲氣有意為之,居然直接回答六個字:這三人皆不能。
朱元璋見劉伯溫把他提出的三個人選全部否定,一時顏面無光,怒氣沖沖道:「既然他們都不能,乾脆你來做!」
劉伯溫當然明白朱元璋說的是氣話,只好如實回答:「我的性子太直,不適合左丞相。」
朱元璋想必更加不忿。他最討厭劉伯溫的傲氣,最討厭劉伯溫這種看不起人的表情。既然你自己做不了丞相,那你裝什麼裝!把朕看重的人全部否決,你什麼意思?想說我朱元璋看人的眼光不如你劉伯溫?
或許出於對劉伯溫的叛逆,又或許確實一時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朱元璋硬是把胡惟庸、王廣洋和楊憲都先後推上丞相之位。朱元璋對劉伯溫的態度,由此更可見一斑。
※大媽遇到一道士,吞下一顆白丸,沒過幾天便懷孕,生下一開國皇帝
※被壓五百年後,孫悟空為何反而變強了?你看如來對他做了什麼!
TAG:天漢羽林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