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並非一個真正的隱者,一首詩看似平淡,背後是牢騷不平
提到王維,我們大家都會知道他是古代一個非常著名的詩人,而且長期隱居山林。但是對於王維來說,我們並不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隱者。因為他在40歲之前還都是在朝廷當中認知,而在40歲之後隱居山林,也不過是在距離長安城不遠的終南山隱居,而且並不缺乏和外界的聯繫。文學史上通稱為這種活法叫做半官半隱。
王維的詩歌當中最多的就是對隱居之地山林景色的描寫,其中滲透著對於佛學對於禪理的感悟。比如著名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就是這樣經典的詩句,滲透著詩人對生命獨特的感悟,讀來非常精彩。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唐詩,是王維比較特別的一首詩,因為全詩對於情感的描寫大於對於景色的描繪。這對於山水田園詩人來說可能並不常見。而且這首古詩表面上來看非常的平淡,但背後卻是是牢騷。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這就是唐詩,就是王維的《酬張少府》,題目當中的張少府也是一個著名的詩人,就是張九齡。他和王維是一對好朋友,而且兩個人之間有很深的友誼,彼此之間的文學唱和也很多。張九齡曾經擔任唐玄宗時期的宰相,但是後期的唐玄宗昏聵無比,李林甫等人擔任宰相之後,張九齡就被發配外地了。
這樣的一件事情給王維帶來了深刻的打擊,他的這首古詩就是向張九齡抒發同情之心,而且也寫出了自己對於當前朝廷的看法,背後滿是牢騷。
詩歌的一開始其實就是一種調侃。「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人到晚年,王維坦承自己對於外界的什麼事情都已經不放在心上。但實際上他是非常希望能夠放在心上有所成就的,只可惜現實不給他這樣的機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這也是他的自嘲。張九齡那麼有才華,而且文學史上也很有成就,政壇上很有幾把刷子上去,落到今天這樣的結局,王維更加認為自己在朝廷當中的前途非常渺茫。既然如此,還不如痛痛快快地承認自己沒有什麼政治才華,還不如早早的回歸山林。
最後的詩句是王維想像中的歸隱田園後的生活。「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松樹間的清風,吹開詩人寬鬆的衣服,山上的明月照耀著詩人一個人在彈琴。就如同他在另外一首唐詩當中所寫的「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一樣,那獨特的意境感有多美。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若要問我窮通之理,我可要唱著漁歌向河浦的深處去了。實際上王維也是在嘲笑的一種耐人咀嚼的意味。事實如此,還問什麼窮通之理,不如和我一起歸隱山林吧。
表面上來看是人表達的非常豁達,但是背後卻是滿腹的牢騷,而且除了第三聯的那十個字之外,其餘的詩句都是在寫詩人情感牢騷的抒發。這在他以山水是聞名的王維來看並不太常見,由此也能夠看得出這個詩人對於當時的朝廷非常失望。
※有點意思:一首唐詩看似消極,不過卻能啟迪我們如何抵禦現實苦惱
※宋詞三百首名篇:一首宋詞字字華美,讀來如同言情小說一般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