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梅蘭竹菊四君子,風華絕代比佳人

梅蘭竹菊四君子,風華絕代比佳人

梅蘭竹菊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門前屋後都有它們的身影,梅蘭竹菊更是文人騷客的最愛,被稱為『四君子』,在詠物詩文和文人字畫之中尤為常見,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一講文人騷客筆下的『四君子』。

梅蘭竹菊指:梅花、蘭花、竹、菊花。被人稱為「四君子」。品質分別是:傲、幽、堅、淡。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於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詠物詩文和藝人字畫中常見的題材,號稱花中四君子。四君子並非浪得虛名,它們各有特色 :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為高潔志士;

蘭:空谷幽放,孤芳自賞,香雅怡情,是為世上賢達;

竹:篩風弄月,瀟洒一生,清雅淡泊,是為謙謙君子;

菊: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是為世外隱士。

「四君子」是中國畫的傳統題材,以梅、蘭、竹、菊 謂四君子。是傳統寓意紋樣。

明代黃鳳池輯有《梅竹蘭菊四譜》,從此,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畫家用「四君子」來標榜君子的清高品德。《集雅蔡梅竹蘭菊四譜小引》:「文房清供,獨取梅、竹、蘭、菊四君者無他,則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滌人之穢腸而澄瑩其神骨。」四君子並非浪得虛名,確實各有它的特色: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蘭,空谷幽香,孤芳自賞;竹,篩風弄月,瀟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趨炎勢。關於梅蘭竹菊對梅蘭竹菊的詩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為背景的。梅蘭竹菊,佔盡春夏秋冬,中國文人以其為「四君子」,正表現了文人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直節,菊冷艷清貞。中國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負載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脫離或拓展了原有的意義,而成為人格的象徵和隱喻。

大凡生命和藝術的「境界」,都是將有限的內在的精神品性,升華為永恆無限之美。

一、梅

梅花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之首,也是「歲寒三友」之一,因其所處環境惡劣,卻仍在凌厲寒風中傲然綻放於枝頭,是中華民族最有骨氣的花,是民族魂代表。梅的傲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前進、百折不撓。我們更加熟悉那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它的品格與氣節就是民族精神的寫意。

梅花是中國的傳統之花,堅強、高潔、謙虛的品格為世人所敬重,歷代中引來無數愛梅、贊梅的文人志士,在文學藝術史上,關於梅的詩和梅的畫數量之多恐怕是其它花卉所不及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首詩詮釋了梅花自強不息的傲雪的精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說明梅花不與群芳爭艷的高潔之美。

商代時期便有梅花已有四千年歷史之久,從上面的顯達人士到下面的布衣平民,幾千年來無一不對梅花深愛有加。梅花是花中壽星,在中國很多地區存在千年古梅。民間有梅具「四德「、「五福」的說法,梅花的五個花瓣代表著吉祥,為福、祿、壽、禧、財,五個吉祥神;梅花還常被人們看作是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國畫中畫梅的方式有很多種,有圈梅、墨梅、紅梅、粉梅、白梅、赭梅、黃梅、等,其中圈花最難,用筆講究似方非方,大小相襯,前後左右攢聚;畫枝要求勁挺有力,腕力與臂力足夠,要表現出梅花傲雪凌霜之神韻。

畫中梅花也常以梅蘭竹菊組合形式出現,象徵君子品質,正直、純潔、堅貞、氣節。

梅花與竹子和兩隻喜鵲畫在一起,代表著「梅竹雙喜」。畫喜鵲站在梅梢上鳴叫,寓意喜上眉梢、喜事臨門。

二、蘭

空谷生幽蘭,蘭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幽」,因其生長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凈那種綺麗香澤的姿態,以清婉素淡的香氣長葆本性之美。這種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屬於林泉隱士的氣質,更是一種文化通性,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風格,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蕩胸襟,象徵著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蘭花從不取媚於人,也不願移植於繁華都市,一旦離開清幽凈土,則不免為塵垢玷污。因此,蘭花只適宜於開在人跡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適宜於開在詩人們的理想境界中。

宋人鄭思肖在南宋滅亡之後,隱居吳中(今蘇州),為表示自己不忘故國,坐卧都朝南方。常畫「露根蘭」,筆墨純凈,枝葉蕭疏,蘭花的根莖園藝,不著泥土,隱喻大好河山為異族踐踏,表現自己不願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氣節。寥寥數筆,卻筆筆血淚。倪瓚曾為其題詩:「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所以,詩人愛蘭詠蘭畫蘭,是透過蘭花來展現自己的人格襟抱,在蘭花孤芳自賞的貞潔幽美之中,認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三、竹

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國人民喜愛,有「梅蘭竹菊」四君子、「梅松竹」歲寒三友等美稱。中國古今文人墨客,愛竹誦竹者眾多。

竹在清風中簌簌的聲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讓詩人深深感動,而竹於風霜凌厲中蒼翠儼然的品格,更讓詩人引為同道,因而中國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說:「何可一日無此君!」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樸實直白的語言,顯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涼爽的閑庭中,翠竹依階低吟,挺拔勁節,青翠欲滴,婆娑可愛,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鐵骨,又有蘭翠色長存的高潔,並以它那「勁節」、「虛空」、「蕭疏」的個性,使詩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風。它的「勁節」,代表不屈的骨節/骨氣;它的「虛空」,代表謙遜的胸懷,它的「蕭疏」,代表詩人超群脫俗 。

四、菊

如果說,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種烈士不屈不撓的人格,春蘭空谷自適,是一種高士遺世獨立的情懷,那麼,秋菊才兼有烈士與高士的兩種品格。晚秋時節,斜陽下,矮籬畔,一叢黃菊傲然開放,不畏嚴霜,不辭寂寞,無論出處進退,都顯示出可貴的品質。

兩千多年以來,儒道兩種人格精神一直影響著中國的士大夫,文人多懷有一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儘管世事維艱,文人心中也有隱退的志願,但是,那種達觀樂天的胸襟,開朗進取的氣質,使他們始終不肯放棄高遠的目標,而菊花最足以體現這種人文性格。詠菊的詩人可以上溯到戰國時代的屈原,而當晉代陶淵明深情地吟詠過菊花之後,千載以下,菊花更作為士人雙重人格的象徵而出現在詩中畫里,那種中和恬淡的疏散氣質,與詩人經歷了苦悶彷徨之後而獲得的精神上的安詳寧靜相契合。因而對菊花的欣賞,儼然成為君子自得自樂、儒道雙修的精神象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隻蟹的逆行 的精彩文章:

文人有四友,個個皆國粹
人有生死,字分陰陽

TAG:一隻蟹的逆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