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烏蘭布通之戰:游牧民族的最後輝煌如何落幕?

烏蘭布通之戰:游牧民族的最後輝煌如何落幕?

文/王凱迪

公元1690年,在今天內蒙古大草原的(今赤峰境內),兩支旌旗鮮明的軍隊展開廝殺,雙方的隊伍皆以騎兵為主,同時兼雜著火器部隊與步兵,漫山遍野的軍隊來往衝殺,弓箭與槍炮交相輝映,直至最後陷入了殘酷的肉搏戰。當戰場硝煙散盡之後,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他的對手,最後一支雄霸漠北的游牧部落——噶爾丹蒙古人,終究折戟沉沙在遼闊的草原。自此之後,游牧民族的世界再也無力重燃成吉思汗式的榮耀。

01 噶爾丹席捲漠北

早在烏蘭布通之戰前的十餘年前,本屬於漠西蒙古四部之一的準噶爾部就一統天山南北,先是襲殺和碩特部首領,又趕走土爾扈特部(該部在乾隆時期又從伏爾加河流域遷回),成為漠西蒙古領袖。隨後,準噶爾又南越天山征服塔里木盆地諸國,並一直向東遠徵到河西走廊西部一帶。

到1680年左右,準噶爾汗國又向西征服了中亞費爾干納盆地與哈薩克的部分區域,成為了內亞草原地帶規模最大的游牧帝國。在成為西北霸主之後,準噶爾將矛頭指向了蒙古人光榮的發源地——漠北草原。

烏蘭布通之戰:游牧民族的最後輝煌如何落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688年,噶爾丹在沙俄的側翼相應之下,悍然越過阿爾泰山脈,進入蒙古高原,向鄂爾渾河流域的喀爾喀蒙古(漠北蒙古,後來俗稱的外蒙古)發動攻擊,喀爾喀人狼狽逃竄向內蒙古,並向康熙皇帝求援。於是,大清與準噶爾部的大戰一觸即發。

02 噶爾丹的隱憂

席捲漠北後的噶爾丹雖然看起來勢力雄厚,然其背後卻有難言之隱。在噶爾丹在漠北耀武揚威的當口,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也就是當年噶爾丹所弒兄長的遺子)在北疆伊犁河流域自立大旗,帶走了噶爾丹東征大軍中的五千兵力(占噶爾丹部眾總數的六分之一),並與清政府公然聯合,從而極大削弱了準噶爾部在南疆與中亞的統治力量。

隨後,準噶爾大軍百年成為了流竄與大漠南北的無家之軍,被其裹挾的蒙古軍隊雖多,但難以真正歸心,反倒是掌握了滿蒙聯盟大旗的清政府,利用存亡救續的大義,獲得了大漠南北蒙古人的心理歸附。

03 大清強軍

轉觀清朝方面,康熙皇帝對於這場戰爭的準備十分充足,他不僅提前預知了噶爾丹南下的主要目的是「劫掠」而非佔地,並且堅定了「不使其一人一馬還」的全面殲滅戰略。康熙皇帝在戰爭之前先後九次巡查蒙古地區,在黑龍江到西安的遙遠戰線上制定了完備戰略策應體系。當噶爾丹主力在呼倫貝爾地區大肆擄掠之後,便向南沿大興安嶺西麓南下,而康熙皇帝則御駕親征,在烏蘭布通附近的必經之地與噶爾丹的強盜軍團迎面對戰。

烏蘭布通之戰:游牧民族的最後輝煌如何落幕?

圖/清朝皇帝出征

交戰之前的清軍軍力明顯佔優勢地位,八旗軍與蒙古各部落共計十萬人左右,是當時噶爾丹部的兩到三倍,其中包括了滿洲火器營與漢族鳥槍兵5000餘人,熱兵器力量與擁有俄國滑膛槍但數量相對較少的噶爾丹軍持平。清軍初戰並不順利,康熙皇帝的舅舅佟國綱在統領左路軍隊衝殺時被槍殺,多名蒙古族將領陣亡,後依靠清軍集體戰力的優勢才將噶爾丹軍隊逼入高處險寨中。

烏蘭布通之戰:游牧民族的最後輝煌如何落幕?

圖/烏蘭布通之戰地圖

隨後,噶爾丹軍隊在清軍圍困之下不得以求和,並乘空隙逃亡漠北,而此時的康熙皇帝已經與漠北各部進行了深度合作,不僅將大量人畜遷往漠南,更讓漠北各部伺機偷襲其歸路,導致噶爾丹的部落在軍事封鎖之下只得逃回漠西,喪失了再次南下的根本力量。

參考文獻:1.多桑蒙古史

2.聖武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