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的產物——嗡嗡嗡的飛行炸彈

二戰的產物——嗡嗡嗡的飛行炸彈

V-1導彈是德國以V字頭命名的、意為"復仇武器"系列的第一個型號。由於其脈衝噴氣發動機發出獨特的嗡嗡聲,又被叫做"嗡嗡炸彈"。從1935年起,希特勒為了重整軍備下 令加快對這一技術的發展步伐,於是在波羅的海的烏采頓島上修建了佩內明德試驗場。該試驗場不但是現代火箭及其武器的發源地同時也是"飛行炸彈"V-1這一世界上最早的 實用型巡航導彈(也稱飛航式導彈)的誕生地。

二戰的產物——嗡嗡嗡的飛行炸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可以看做是較早的巡航導彈(並非最早的巡航導彈,一般認為美國與1916年開始研製的"科特林飛蟲 "為巡航導彈的先驅,"休伊特斯佩里自動飛機 "為巡航導彈的前身,另,英國於1920年研製的"喉"式巡航導彈 與"科特林飛蟲"原理類似,而最早的噴氣動力巡航導彈可以追溯到蘇聯在1933年開始研究的06/1型飛航火箭,於1934年5月首飛,同年9月,蘇聯立項06/2、06/3、06/4三種後續型號)

嗡嗡嗡的誕生過程:

從1935年起,希特勒為了重整軍備下令加快對這一技術的發展步伐,於是在波羅的海的烏采頓島上修建了佩內明德試驗場。該試驗場不但是現代火箭及其武器的發源地同時也是"飛行炸彈"V-1這一世界上最早的實用型巡航導彈的誕生地。 早在1928年,德國人就開始研究衝壓式噴氣發動機。當然那時候的衝壓發動機的技術水平很低,不僅壽命短,而且振動大,在飛機上是無法使用的。到了1934 年,施米特和G.馬德林一起提出了用這種發動機作"飛行炸彈"的方案,而且於1939年做 出了樣機,只因當時達不到空軍的要求(如射程達到80公里以上),加上精度和成本等原因,而未引起重視,被擱置一邊。

二戰的產物——嗡嗡嗡的飛行炸彈

二戰爆發後,德軍曾佔領了法國,但在不列顛戰役中遭到了英軍的頑強抵抗。為了報復德國空軍又想起了施米特和馬德林的"飛行炸彈"。1942年6月由德空軍工程師勃列埃領導,在佩內明德開始進行V-1導彈的研製工作。最早稱弗賽勒Fi103或FZG76導彈,後來又稱"嗡嗡"彈(因為在飛行中有"嗡嗡"之聲),最後命名為V-1導彈。 1942年12月24日,V-1導彈的原型彈首次成功地進行了飛行試驗,並計劃於一年後投入使用,但是此計劃被在德國兵工廠服勞役的法國人所發現,他們設法將這一情報報告了盟軍。盟軍經過對佩內明德試驗場進行空中偵察,並拍了照片後,確認德軍在研製遠程秘密武器。

二戰的產物——嗡嗡嗡的飛行炸彈

盟軍的轟炸,主要在佩內明德東部,使V-2彈道導彈基地受到破壞,同時也影響到西部的V-1研製計劃,使其首次發射試驗和使用時間 推遲。直到1944年2月15日V-1才進行第一次發射試驗,3月份便匆匆決定大批量投產。從此,人類最早的實用型巡航導彈問世,並作為德國法西斯垂死掙扎的殺手鐧,曾大量用於對西歐戰場的作戰。作為一種初出茅廬的新型武器,雖然在技術上還不成熟,命中精度 和殺傷力不高,且遭到了盟軍飛機和地面火力的有效攔截,但還是給英國造成了重大破壞和傷亡。

總之單純就一種新型武器而言,V-1的優點是明顯的:第一是成本低,能大量使用,不受天氣和時間限制;第二是速度快,難以發現和攔截,第三是易損部件少,不易被擊落,即使被擊中自身也沒有人員傷亡。尤為重要的是V-1的出現標誌著一種全新武器的誕生,戰後美蘇等國根據所搜集的資料,在V-1導彈的基礎上開始了巡航導彈的研製和競爭,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發展,如今已成為現代戰爭的重要武器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