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面對比人還高的長槍,古代步兵究竟怎樣使用,才能快速擊退敵人?

面對比人還高的長槍,古代步兵究竟怎樣使用,才能快速擊退敵人?

我國騎兵用槍,使用彈性槍桿,但是元明清後,由於朝廷限制民間馬匹,民間武勛世家的消失等種種原因,所以馬上大槍變短變小,變馬上大槍為小花槍,以便於步戰使用,但是步戰中彈性槍桿的問題多多。步戰用槍雖然也有反作用力,但還沒有人馬一體的巨大衝擊力,所以還不至於必須彈性槍桿緩衝,但彈性槍桿卻帶來了太多的問題。

首先是反應不夠及時,在敵人攻擊你時,需要比敵人更快的反應,更短的路徑才能及時把敵人刺向你的兵器撥打開來,但是彈性桿使這種攔截撥打,有一個時間延遲,例如當你右撥打時,因為槍桿是彈性的的,槍頭不會馬上聽從你的指令,把敵人武器撥打開來,而是會有一個延遲,會慢一些,而這一線功夫足以決定生死。這樣在搏殺中幾乎是致命的。

當然,可以使槍桿提前受力使槍桿震顫形變蓄力,但是這需要耗費更大體力。而且運動這種彈性槍桿的槍,撥打對手兵器需要一個預判過程,這樣一種技巧,非得大量訓練才可能達到。這對於一個幾個月前還在田地里拿鋤頭的農民,臨時塞給他一把槍就上戰場的士兵,如何能夠保證他們有效地運用他們的武器?

其次,彈性槍桿有一個問題就是塌腰點頭,例如我國最常見的彈性槍桿白蠟桿,當槍長2米時還好,塌腰現象不明顯,但是當槍桿長達4米、5米甚至7米時,塌腰現象就很嚴重了,槍身塌腰帶來的問題是槍頭點頭並震顫,無法精準的控制槍頭的落點。而要想不塌腰,那麼就得加粗槍桿,但是過粗的槍桿無法手握,而且重量太大,單兵徒步無法負擔。而對於這種情況,解決辦法還是跟騎槍的一樣,搖動槍身,利用攔拿手法使槍頭的靜態不可控狀態變為動態可控狀態。

可如此又帶來了新的問題,一是人的體力,要想使槍身隨時保持能量,馬戰中有馬力可借,而且騎馬刺殺衝鋒總是一回合一回合的,不須持久。但在步戰中,使槍身保持能量,必然消耗體力,而且步戰中往往持久作戰。這是人體力所不能承受的。二是訓練難易程度,人稱月棍年刀一輩子槍,這個槍就是指的就是我國傳統大槍術,其必須保證每天練習一段時間,才能保持住對杆子掌握的狀態。而一旦停頓一段時間,技藝就生疏。而如果槍換成硬性槍桿,其訓練難易程度大為下降,掌握槍法之正確理論,以一般人的悟性,一般人的吃苦程度,僅需要數個月,即可掌握,足以上陣殺敵。

大量的訓練不是臨時徵召的農兵所能達到的。所以在我國民間又有了這麼這種折中的辦法,即把槍桿上下搖動,使整個槍身在一個垂直的平面內呈上下波浪狀前行,同時輔以腳步,如此槍頭上下擺動前進,以刺擊敵人。這種算是攔拿扎槍法的一種步戰用簡化速成版,主要用於5米以上的超長軟槍。

所以以個人看法,在步戰中是是不適用彈性槍柄的小花槍的。發展於馬上大槍術的小花槍,其抖動槍花不過惑人耳目而已,實戰意義有限。

非但如此,其槍法許多步戰槍法也完全沿襲馬戰模式,例如傳統的許多步戰槍法里,均有扎馬刺槍的大量訓練,這實際上就是沿襲馬戰的一種訓練方式,唐宋時代的中原,即使是武勛世家也不是戰馬滿圈,尤其是好馬也不是予取予求的,所以往往輔以大量的地面訓練,比如李靖兵法書就說,在營地中設置木質鞍馬,使士兵平日在此練習上下馬。

而扎馬就是模擬坐在馬上的動作,在地面上進行了大量的扎馬攔拿扎,這樣以後騎上戰馬就可輕車熟路的進行馬上攔拿扎,格擋與刺擊了。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元明清,由於歷史社會環境的不同,民間武師已經很難接觸戰馬了,但是還是固執的沿襲先人的練習方式,扎馬在原地不斷的攔拿扎,請問哪個敵人會傻到湊上前去,讓你施展原地扎馬攔拿扎呢?所以要想刺中敵人,則必須移動腳步,只有在移動中刺殺,才能傷害敵人。而密集的槍陣則主要是防禦性的,依靠密集的矛牆阻止敵人靠近,阻擋敵騎兵的正面衝擊。而要想使用長槍衝鋒,必然排列成較為鬆散的陣列,一排排的衝擊,在跑動中刺殺敵人。反觀元明清史,我中原漢族一直沒有太好的槍陣戰績,恐怕也說明了一些問題。

而現代武術界很有些片面強調「槍身要軟,有彈性,不可硬」,這是有失偏頗的。明朝吳殳的《手臂錄》,記載的六家槍法,其中四家用的硬槍桿。當然,也有兩家用軟槍桿。除了沙家槍用經過處理的竹子做槍桿外,其中楊家槍也是因為長度過長才軟。而今人大都以軟槍圈槍攔拿為能。當然,從弘揚我中華傳統武術,為傳統武術延續傳承這個角度出發自然不錯,而且軟槍更具有觀賞性,以及顯示技巧,在演練、游場較藝中,一槍出去,槍身震顫,槍頭如花,瀟洒漂亮且顯功力,自然比直來直去的硬幹的要好看的多,而且在軟槍上,還有很多理論上的發展,如內家槍法的崛起。但從實戰角度,尤其從冷兵器戰爭角度出發,個人認為還是有待於商榷的。

吳殳《手臂錄》節選

而硬槍也分為不軟不硬與十二分硬槍,不軟不硬之槍用於攔拿與游場較藝,而十二分硬槍則用於訓練戳刺,以洞牆透壁。吳殳所推崇的硬槍實際上基本上是不軟不硬,如太硬,則不便於攔拿。一般說來,槍桿軟硬與武者的個人技藝風格相關,一般說來需要槍腰硬,而槍頭槍胸部位還是會在攔拿手法下產生彈性形變抖成槍花,以便於圈槍攔拿,攔拿對手兵器。

少林功夫-朴刀破長槍

在槍材選擇上,明代程沖斗的《長槍法選》中有「其木色有稠木、有檀木、有檢栗木,皆大木取小劈刨而成,多不堅牢易斷。必選生成者為上,有檕條木,有牛筋木(赤者為佳,白者次),有茶條木,有米枯木(有名烏檕),有拓條木,有白蠟條木(有名水黃荊)。」又如吳殳《手臂錄》中「槍材,以徽州牛筋木者為上,劍脊木次之,紅棱勁而直,且易碎。白蠟軟,棍材也。」。牛筋木裡面的白牛筋就是糙葉木,紅牛筋就是現在薔薇科的牛筋木,這些木材彎曲能量比都在0.60左右,極限強度680-1300之間,彈性都超過130,表面硬度不會超過850。而這裡彎曲能量比這個數值是最重要的,彎曲能量比過低,整支槍就會不易產生彈性形變,攔拿不易,但彎曲能量比過高,刺槍時槍頭就會顫動,無法精準命中目標,例如沙家槍所選竹材就是如此。但以個人的看法,槍材還應該硬一些,以便於實現直線的「撥」,而不是傳統的弧線「攔」「拿」手法。

而這些槍法在流傳中或湮滅於歷史長河中,或後人做了一些改動變化,今天之槍法或失傳,或與明代槍法迥異,但是這裡僅是論及槍器特性以及技術特色之間的關係。

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冷兵器 的精彩文章:

驍勇善戰的土耳其士兵手中的利刃—土耳其長兵器盤點
古代大俠真的可以隨身佩戴刀劍嗎?揭秘古代官府對於兵器的管制

TAG:天下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