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會說中國話就會說英語!這些中文竟然都來自英語「美食篇」

會說中國話就會說英語!這些中文竟然都來自英語「美食篇」

你知道很多漢語的辭彙源自英文嗎?掌握了它們,會說中國話就會說英語!

首先,提一個你一下子能想起來的,那就是三明治:sandwich,一聽就是一家人。可是它的英文名字又是從何而來的?sandwich其實本來是一個地名,是英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小鎮上住著一個老爺,就愛打撲克,打到不吃飯的地步。沒辦法,他的僕人只好想辦法把雞蛋和香腸夾在麵包中間,讓主人在打牌的時候塞上一口。

會說中國話就會說英語!這些中文竟然都來自英語「美食篇」

沒想到主人一吃就愛上了這個「快餐食品」,還隨便給它取了個名字「sandwich」,逢打牌必說:拿sandwich來!牌友們看到紛紛效仿,三明治就很快傳遍了英倫三島了。

和三明治很像,漢堡包的英文名字「Hamburger」也是來自於一個地名:德國漢堡市Hamburg。這裡的人們喜歡把牛肉剁碎加入麵粉,製成肉餅烤著吃。後來這種吃法被德國移民帶到了美國,加上了撒了芝麻的圓麵包,漢堡包就此發揚光大。

有意思的是,因為漢堡的主原料是搗碎的肉餅,所以在美國俚語中,「Hamburger」也可以指被打得遍體鱗傷的人,而「make hamburger out of sb.」就是「把人打成肉餅,痛打某人」的意思啦。

說完了三明治和漢堡包,怎麼能不提另一道受人喜愛的主食—披薩呢?它的漢語也音譯自英文pizza,而pizza則是自根據義大利語pita演變而來。最早的披薩出現在公元前三世紀,那是的人們會把麥餅抹上橄欖油和香料放在石頭上烘烤,一想就感覺很好吃了。

會說中國話就會說英語!這些中文竟然都來自英語「美食篇」

除了主食,各類搭配小菜也少不了音譯名字的身影,比如沙拉「salad」、培根「bacon」和起司「cheese」。

培根是音譯名,直譯的話叫「煙熏豬肉」更合適,它可是西方經典的早餐。不過長期食用培根,卻可能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每天只吃兩片培根肉,你患直腸癌的幾率就會增加18%,所以它可不能稱之為健康食品了。

和培根不同,起司「cheese」的營養就豐富得多了,一公斤的乳酪製品往往由10公斤左右的動物奶製成,蛋白質、鈣、脂肪、磷等成分都少不了。

除了表示乳酪,「cheese」還可以在什麼情況下應用呢?沒錯,拍照的時候!中文我們說「茄子」,英語里就說「cheese」啦,因為這個單詞中包含了長母音/i:/,發這個音的時候我們要把嘴角向兩邊張開,像微笑一樣,這時候你的舌尖會輕輕觸到下齒。類似發音的單詞還有我們「we」和茶葉「tea」,你學會了嗎?

這個單詞還有一個小陷阱那就是它結尾的「se」不念/s/而念/z/,所以它的完整發音是/t?i?z/,可不能直接根據中文再音譯回去念成/t?i?s/啊。

會說中國話就會說英語!這些中文竟然都來自英語「美食篇」

今天最後一個詞的來源可是饒了好幾個彎,那就是我們熟悉的芒果「mango」。這個名字的鼻祖乃是印度的泰米爾語,叫做「ma—gay」,第一個音表示芒果這種水果,第二個音「gay」則是未成熟的意思。因為那個時候沒有什麼運輸條件,都是趁芒果還沒熟的時候就把它採摘下來了。

隨後在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來到了亞洲,把「ma—gay」整編成了葡萄牙語「manga」,後來這個詞又變成了英文單詞,最後才被音譯成中文的「芒果」,是不是繞了好大一圈?

好啦,今天關於美食的音譯詞先和大家聊到這裡,記得點贊、收藏,我們下期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