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婚姻狀態:李世民27歲嫁女,白居易37歲脫單,底層終生未婚

大唐婚姻狀態:李世民27歲嫁女,白居易37歲脫單,底層終生未婚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墓志銘系列/不定期更新/細雨絲竹(撰文)|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那應該是一場赫赫揚揚的婚禮,因為聯姻雙方的家世背景都很不一般。

一方姓蕭,正宗「蘭陵蕭氏」後裔,家長大名「蕭瑀」,字「時文」,是南朝梁明帝蕭巋第七子、西梁靖帝蕭琮的異母弟,還是隋煬帝蕭皇后的弟弟、隋煬帝楊廣的小舅子。

蕭瑀個性剛直,一板一眼,不善變通,言辭尖刻,屢次犯顏直諫,深深地得罪過姐夫隋煬帝,險些喪命,被逐出京城,貶為地方官。隋末亂世,蕭瑀棄暗投明,拋棄姐姐、姐夫,轉投唐高祖李淵,獲封「宋國公」。由於蕭瑀的夫人獨孤氏與唐高祖李淵的母親元貞皇后、隋文帝文獻皇后(倆皇后為親姐妹)系出同宗,因此,蕭瑀和李唐皇室也有多重的親戚關係,在李淵手下官至尚書右僕射。總之,蕭家既是底蘊深厚的傳統世家,也是出將入相的當朝顯貴。

大唐婚姻狀態:李世民27歲嫁女,白居易37歲脫單,底層終生未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王勁松飾演的蕭瑀

蕭瑀年過半百,無論在什麼年代,都是升級做岳父或公公的合理年齡。此刻,在即將舉行交拜、撒帳、觀花燭、合巹、卻扇等婚禮儀式的「青廬」前,他穩步向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男子走去。

青年長身玉立,體格強健,神采英毅,一襲華服,盛裝打扮,從年貌來看無疑是蕭瑀的子侄輩,想必正是本場婚禮的男主角,新郎。

然而,當各位看官掏出紙巾,準備見證蕭瑀老淚縱橫,咬牙切齒地警告新郎「你要善待我女兒」的時刻,卻見他鄭重其事地一拱手,招呼那青年道:「親家翁!

那被蕭瑀稱呼為「親家翁」的青年,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後來的唐太宗。

大唐婚姻狀態:李世民27歲嫁女,白居易37歲脫單,底層終生未婚

《隋唐英雄傳》李世民

本場婚禮的新娘是李世民的庶長女(名不詳,後來封為「襄城公主」),新郎則是蕭瑀的嫡長子蕭銳。

五十多歲的蕭瑀和二十多歲的李世民,兩代人結成了親家。這樁對現代人來說難以置信的婚事並非虛構,而是蕭瑀親口認證的史實。

《獨異志》等資料有載,蕭瑀在擔任「尚書左僕射」期間參加過時任皇帝李世民主持的一場宴會。李世民開玩笑說:「與會群臣中身份最高貴的人先喝。」蕭瑀一聽,毫不客氣地搶先伸手取杯。李世民問理由,蕭瑀笑答:「臣是梁朝天子兒、隋朝皇后弟、尚書左僕射、天子親家翁。」李世民龍顏大悅,拍掌歡笑,宴會盡興而散。

【《獨異志》:唐蕭瑀嘗因內宴,上曰:「自知一座最貴者,先把酒。」時長孫無忌、房玄齡等相顧未言,瑀引手取杯。帝問曰:「卿有何說?」瑀曰:「臣是梁朝天子兒、隋朝皇后弟、尚書左僕射、天子親家翁。」太宗撫掌,極歡而罷。】

由此可見,蕭瑀擔任尚書左僕射時期,其子蕭銳已經和「天子」李世民的女兒結婚。那麼,蕭瑀是在什麼時候擔任尚書左僕射的呢?

查《舊唐書》等史料,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安插親信,接掌軍政大權,於當年七月壬辰象徵性地把蕭瑀從「尚書右僕射」調任「尚書左僕射」,作為新老交替期的一個過渡,算是尊重李淵、安撫「老人」的一種表示。

蕭瑀其實不是李世民的嫡系,估計他們結兒女親家也是早先由李淵做主決定的。所以蕭瑀在僕射的位置上註定無法安位。果然,他這個尚書左僕射只幹了短暫的一年半,到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十二月,就因為和同僚在朝堂上吵架等緣故罷官去職,回家反省,此後再也沒能回歸相位。

【《舊唐書》:(武德九年)乙酉,罷天策府。七月壬辰,太子左庶子高士廉為侍中,右庶子房玄齡為中書令,尚書右僕射蕭瑀為尚書左僕射……貞觀元年春正月乙酉,改元……三月癸巳,皇后親蠶。尚書左僕射、宋國公蕭瑀為太子少師……六月辛巳,尚書右僕射、密國公封德彝薨。壬辰,太子少保宋國公蕭瑀為尚書左僕射……十二月壬午,上謂侍臣曰……尚書左僕射、宋國公蕭瑀坐事免。】

因此,蕭瑀和李世民最遲在公元626年至627年之間已經做了兒女親家。其時,李世民年方二十七歲左右。蕭瑀的年齡在《舊唐書》等史料中有明確記載,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8年)以七十四歲高齡辭世,倒推回626-627年就是五十二歲左右。

【《舊唐書》:(貞觀)二十一年,(蕭瑀)征授金紫光祿大夫,復封宋國公。從幸玉華宮,遘疾薨於宮所,年七十四。】

至於新娘襄城公主,結合其自身排行、姐妹中最低婚齡虛歲十一歲(程咬金兒媳清河公主)、五妹長樂公主生於武德四年(621年)及其父母可能獲得生育能力的年齡下限等四條因素分析,推測襄城公主結婚年齡在虛歲十一到十五歲之間,在現代人看來,也是蠻早的。

在《獨異志》所記載的那場宴會中,對於締結差輩兒親家這一點,李、蕭雙方都表現得很坦然、很自在,絲毫也不感到彆扭。實際上,在他們這個既擁有高貴門第、又擁有實權的圈子裡,早育、早婚,確實是一種順理成章、司空見慣的行為,二十七歲做岳父、十一歲做新娘也好,並不誇張。

道理很簡單,必要的經濟實力、較大範圍內的社會名望及政治影響力——此三者全部具備,不愁出不起彩禮和嫁妝,添丁進口也不怕養不起,在此條件下,能夠早日結兩姓之好,整合兩家的資源,加深彼此親族間的羈絆,形成「1+1>2」之合力,共同做大,攜手做強,何樂而不為呢?完全不必受法定婚齡的束縛。

例如,李世民本人是在十六歲那年完婚的,婚前可能還納有通房侍婢或小妾(無名氏,疑似襄城公主生母),明媒正娶的妻子長孫氏婚齡十三歲;夫妻倆嫡出的女兒——長樂公主李麗質十三歲結婚;李世民的外甥女竇胡娘(唐高祖李淵二女婿竇誕之女)十三歲嫁給長孫氏堂兄長孫無傲做續弦夫人……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大唐右勛衛郎將長孫義莊故妻竇夫人墓志銘並序:夫人字胡娘,雍州長安縣人也。王孫以宗室英賢,入補袞職,伯度以帝舅豪戚,功著燕然……父誕,參旗軍將,國子祭酒,刑部尚書,原州都督,領軍大將軍,大理卿,安豐郡公,加莘國公……年十三適長孫氏,百兩言歸,四德兼肅……豈范范天道,早喪淑良,晈晈陰精,恆娥遂往。】

大唐婚姻狀態:李世民27歲嫁女,白居易37歲脫單,底層終生未婚

可是,如果說早婚適用於所有圈層,或者說適用於整個隋唐時代,卻有失偏頗了。婚姻市場從來都有基尼係數,存在「貧富」差距,古今皆然。

唐代早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發展,朝廷為促進生產力快速提升,積極鼓勵早婚早育。唐太宗於貞觀元年二月下詔,規定民間婚齡為男子二十歲、女子十五歲。畢竟是開國之初,經濟處在平穩復甦期,老百姓的物質條件還不是很好,法定婚齡設置比較寬鬆,沒有用皇家貴族的慣例來要求普通人。約一百年後,唐玄宗開元年間,經濟高度發達,「小邑猶藏萬家室,公私倉廩俱豐實」,法定婚齡顯著下調,降低為男十五歲、女十三歲。

【《唐會要》:1.貞觀元年二月四日,詔曰:昔周公治定製禮垂裕後昆;命媒氏之職,以會男女……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及妻喪達制之後,孀居服紀已除,並須申以婚媾,令其好合。2.(開元)二十二年二月敕: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聽婚嫁。】

法令歸法令,實際執行情況卻是參差不齊。

據學者對唐代墓誌的研究,在樣本範圍內,女性平均婚齡約為17.79歲。其中,13-14歲結婚者佔比12.37%,15-19歲結婚者最多,佔比62.37%。綜上,13-19年齡段結婚者合計佔比近75%。20-22歲結婚者佔比13.92%。23歲及以上年齡結婚的女性極其罕見。(註:以上百分比數據出自張國剛、蔣愛花《唐代男女婚嫁年齡考略》。)

在上述墓誌可考範圍內,男性11-20歲結婚者及21-25歲結婚者分別佔比31.7%,合計佔比63.4%;26-29歲結婚者佔比約為9.8%,30—35歲結婚者佔比19.5%,36歲及以上結婚者佔比僅有7.3%。(註:以上百分比根據張國剛、蔣愛花《唐代男女婚嫁年齡考略》提供的數據樣本計算。)

身後留有墓誌的古人絕大多數出自貴族、官宦之家,結婚年齡尚且呈現早晚不均的態勢,廣大下層庶民恐怕更是「飽的飽死,渴的渴死」。

當歷史進入唐代中晚期,社會秩序不穩定,生存環境滑坡,土地等財富日益向少數階層集中,貧富差距擴大,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婚姻狀態。由此,相對於唐代早期,中晚唐時期的晚婚問題較為突出。白居易詩中的「近代多離亂,婚姻多過期,嫁娶既不早, 生育常苦遲」,便是感慨這種現象。

和現代人崇尚多元化的生活方式而自願選擇獨身不同,古人晚婚大多是由於客觀困難所致,主要因素有二,其一:窮。女性置辦不起陪奩,男性準備不起聘禮。

如《唐故江夏李氏室女墓志銘並敘》所述,亡人李氏家道清寒,來不及與世家大族婚配就不幸早逝了。墓誌為李氏寫下了沉痛的一筆:「吾家道素空, 不及早嬪於大族以顯其懿範, 故其追痛之大, 倍於常理也。」

杜甫在《負薪行》也寫道:「夔州處女發半華, 四十五十無夫家。更遭喪亂嫁不售,一生抱恨長咨嗟。」貧困加戰亂,導致夔州底層女性終身無法締結姻緣

白居易在《議婚》中書寫得更加直白:「富家女易嫁, 嫁早輕其夫。貧家女難嫁, 嫁晚孝於姑。」

晚婚原因之二:高不成、低不就。代表人物正是多次賦詩評論婚姻問題的白居易。

白居易同情貧家女晚婚,但他本人遲至37歲(虛歲)才結婚。在他初婚的年齡,唐太宗李世民陛下至少已經有兩個孫兒上幼兒園大班了。而對比上文列舉的唐代男性婚齡佔比區間,白居易也榮幸地躋身最為「老大難」的7.3%,屬於極少數脫單困難戶。

大唐婚姻狀態:李世民27歲嫁女,白居易37歲脫單,底層終生未婚

已婚男士撩已婚閨中寂寞琵琶女,emmmmm……

個人認為,以白居易為代表的「高不成、低不就」晚婚現象,是魏晉以來「門第血統崇拜症」進一步深化的結果(可參見拙作:《程咬金的第二春:再婚對象不是「人」》)。

在重視配偶原生家庭背景的社會氛圍下,門第或實力在上流社會中位居中下游的士人待價而沽,不急於結婚,以經營仕途為重,希望憑藉事業上的成功換取一位出身高門大族的妻子。至於七情六慾、傳送接代之類的訴求,都可以先利用身份微賤的婢妾來解決。

白居易出身地方小官僚家庭,父祖均終官於縣令,家世固然比平民百姓強得多,但在貴圈中,這樣的家庭就排不上號了。白居易出仕之初,甚至買不起京城的住宅,只能在郊區租房棲身。

當然,假如白居易願意將就,早年娶個門當戶對或門第稍遜於白家的女子想來也不會很難。然而他一直不肯結婚。有一個傳說,依據白居易一些朦朦朧朧的詩作,說白居易是為了守候一段得不到家長認可的初戀而堅持獨身的。可是,這樣一位出身封建士大夫家庭的士子,有多大可能具備超前的思想意識,寧願背負「不孝」罪名,長期抗拒結婚呢?即便他本人有此想法,家族也不能容忍。

大唐婚姻狀態:李世民27歲嫁女,白居易37歲脫單,底層終生未婚

白居易與湘靈的傳說

所以,白居易晚婚最有可能的原因還是「高不成、低不就」,索性積累資本,靜待時機。仕途起起落落,無形中一再地拖累著白居易的婚事。直到唐憲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任職左拾遺,方才和一位楊女士結婚。而這位楊女士,想必系出傳承七百年的傳統貴族——弘農楊氏。

假設婚姻市場是一個角逐優質資源的戰場,白居易大器晚成,終歸笑到了最後。但既然是戰場,就不免有人出師未捷身先死。譬如下面這位蕭弘愈君。

蕭弘愈出身蘭陵蕭氏,論血統可歸入一等,但歷史演進到晚唐,蘭陵蕭氏的政治實力和社會影響力已呈衰落之勢。自從初唐的蕭瑀以來,蘭陵蕭氏沒有再出過一位宰相級巨頭。宮廷中,在唐高宗的蕭淑妃宮斗慘敗、死於非命之後,蘭陵蕭氏也未再湧現什麼「硬正仗腰子」的人物。

具體到蕭弘愈所屬的這一房,蕭弘愈的祖父蕭璧官至大理寺評事,從八品下,典型的基層幹部;父親蕭行群終官於右金引駕游擊將軍、守左衛翊府中郎將,也不過是四品,只算得中級武官。

家庭實力下滑,配偶門第相應走低。蕭弘愈的祖母出身義陽朱氏,母親出身東海徐氏,聲望與蘭陵蕭氏已然不在一個重量級上。蕭弘愈的繼母曹氏、賈氏越發連郡望都拿不出手了,在蕭行群的墓誌中忽略不提。

【唐故右金引駕游擊將軍守左衛翊府中郎將上柱國蕭府君墓銘:府君諱行群,字中逸,蘭陵人也。其先派裔自於齊宣帝……考璧,皇大理評事。妣義陽朱氏夫人……官居四品,歷事五朝……娶夫人東海徐氏,中年而逝。有二子:長曰弘宣,前任孟州岩邑府果毅……次弘愈,素蘊才藝,常工隸篆,往年進獻,請試翰林。聖旨允從,許俟負闕。無何因疾,一旦而終……府君再娶夫人曹氏,十換星霜,相次而卒。三娶夫人賈氏,中饋承家,潔修令范。】

蕭弘愈是家中次子,或許不滿足於父親那樣的婚配前景,故而選擇暫不結婚,等待有朝一日,復興家業,再尋覓和「蘭陵蕭氏」相匹配的對象。可惜他二十八歲就罹患某種急症而猝逝,先父親蕭行群而去,最後擔任的職務為太常寺協律郎,一個低階小官,終身未婚。

大唐婚姻狀態:李世民27歲嫁女,白居易37歲脫單,底層終生未婚

蕭行群在古人中屬於長壽一族,日後活到七十七歲高齡,如今白髮人送黑髮人,承受了外人難以想像的悲痛。幸好,蕭弘愈的侍妾在他十九歲時就為他生下一個兒子,名叫「蕭滿」,可以延續蕭弘愈的血脈,給了蕭行群些許安慰。

【唐故朝請郎試太常寺協律郎蕭公墓志銘並序:公名弘愈,字中孚,其先蘭陵人。祖宗之盛業,著齊粱之紀……王父璧,皇大理評事,尊丈人行群,守左千牛衛、中郎將、上柱國……嗚戲!年盡二十八,官止試協律,天命難知,得不痛慟?丈人哀悼,不忍如喪,珠眶親屬,鄉黨咸若耿涕,蓋為人之周也……公未婚,有侍巾之子曰滿,年九歲,(闕)秀惟肖,可為父後。】

放大到整個晚唐社會來看,蕭弘愈還是大齡「單身汪」中的一位幸運兒。他雖然未婚,但並不缺少異性伴侶,全家都是官員,物質上也不匱乏。

但是,那些底層勞動者呢?

他們終日為衣食奔命,卻依然買不起房,結不起婚。無處釋放的精力腐化為對朝廷和社會的怨恨,在心裡越積越深,開出敵意滿滿的惡之花。若干年後,在殺進帝都長安城的黃巢起義軍中,一定有他們的身影。

大唐婚姻狀態:李世民27歲嫁女,白居易37歲脫單,底層終生未婚

主要參考資料:周紹良主編《唐代墓誌彙編續集》,張國剛、蔣愛花《唐代男女婚嫁年齡考略》,王麗娜《墓誌中所見唐代晚婚女考論》,古籍《舊唐書》、《獨異志》等。

作者簡介:細雨絲竹,又名淺樽酌海、井飛鳥,南京大學法學院畢業,金融從業者,文史控、推理迷、言情痴、考據癖。長篇小說《神探王妃》、長篇歷史散文《魚玄機》(筆名「淺樽酌海」,已簽約出版,繼續創作中;前者部分連載於晉江)。

END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大唐婚姻狀態:李世民27歲嫁女,白居易37歲脫單,底層終生未婚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