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貪著世間妙欲,就會危在旦夕

貪著世間妙欲,就會危在旦夕

甘露滴

(五)

貪慾心的本性始終無法得到滿足,越享受欲樂越會增上貪心,猶如乾柴烈火。從未經歷過男女間貪慾的人,雖然心中會有貪慾,還不會嚴重到不可抑制的程度,但如果享受一次貪慾後,就會越來越希求繼續享受,結果不斷地增長貪心,始終沒有滿足的時候。

有些人很天真地認為,自己只享受一次貪慾就足夠了,但這樣斷絕貪慾無疑是異想天開,如同飲用鹽水只會越喝越口渴,越享受貪慾越增上,永遠也無法滿足。

假如在世間上享受貪慾會得到滿足,那在我們一生中也曾享受過數以千次的各種妙欲,在這個無始無終的輪迴中,我們也享受過無數次的妙欲,可以確切肯定並不存在一個不曾享受過的貪慾。以前享受過了但今日我們的貪慾還在不斷增長,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輕,故我們應該依靠佛教的對治法來加以斷除。

六道中除了地獄眾生外,其他的眾生如旁生和人等都有不凈行,即使那些渺小的動物也同樣追求貪慾,但慾壑難填,看到它們也是非常可憐!所以無論有情轉生到三界中的哪一個地方,愈享受世間貪慾,將來愈無法滿足,對此我們應該依靠有效的對治法來斷除。

其實我們認真去觀察貪慾時,男歡女愛乃至於世間上最誘人的妙欲都是有為法,是無常的性質,無有任何意義。即使一生中都沉浸在不凈行之中,也無法得到滿足,最後得到的苦果卻需要多生累劫去承受,這種誘人的貪慾除了把眾生引入三惡趣外,對往生也沒有任何助益。

依賴貪心,不但所得的安樂甚少而短暫,而且今生和來世獲得的痛苦眾多又漫長。比如拉馬車的牲口,它為了在路邊吃一撮草,卻遭受到不斷地鞭撻。所得的利益只有一口草那麼少,但自己卻感受巨大的恐怖與痛苦。得利少,苦更多,世間貪慾就是如此。

享受世間妙欲猶如服食甜蜜的毒藥,享受時異常甜美可口,但吞下肚後卻會喪失寶貴的生命,結果與當初的期望恰恰是相反的。只要已經享受過任何一種貪慾的快樂,其業力一定會與之形影不離,這種痛苦的果報縱經千百劫也必定會成熟。貪慾實際是一切痛苦的根本。

我們在世間享受如白駒過隙一樣短暫的快樂,但痛苦卻是遙遙無期。比如兩個出家人觸犯了淫戒,他們當時所獲得的區區安樂不足掛齒,但將來遭受的痛苦卻是無窮無盡。他們不但違犯了別解脫戒而且毀壞了密乘戒,即違越了密乘十四根本戒中的第五條根本戒。

我們貪著世間的妙欲,就如野獸貪著琵琶的妙音時被獵人趁機射殺,同樣只要貪著世間妙欲就會危在旦夕。色聲香味觸等妙欲實際上是把我們引入地獄的因。如果能無誤通達各種痛苦的果報,如親見地獄閻羅卒執持利器追殺那些罪業眾生後,那我們就不會再去造惡業,也絕對不敢再對異性生起貪戀之心。

痛苦的果報一直如影隨形地緊跟著我們,但我們卻仍然恍惚迷離,不知警惕,因此世間人真是愚不可及、非常可憐。無始以來,正是貪心把六道眾生束縛在輪迴中無法得到解脫。因此我們現在若不運用殊勝的智慧來對治貪慾,那麼將來必會感受無有休止的痛苦。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貪慾具有令人不寒而慄的過患,同時也對世間上貪慾粗重的眾生生起無比的悲心。我們也應該這樣觀想:凡夫為了享受這短暫的安樂,其代價卻是三惡趣的痛苦,心坎深處自然對他們生起強烈的悲心。我在一個作明佛母的讚歌中曾這樣唱道,業力深重的人將非常珍貴的戒律也換成一剎那的淫樂,這種人真是可憐!

清凈戒律是一切功德寶藏的根源,是一切暫時與究竟解脫之基,是無與倫比的裝飾,以這樣莊嚴飾品的戒寶來換取短暫的欲樂,如人買櫝還珠一樣可憐。本學院近八千人戒律非常清凈,但如果男女僧眾互相破戒了,這是造了近五無間罪。這種不可救藥的人真是天見猶憐,我們應該對他們生起悲心,千方百計去饒益他們。可是,令人感到哀傷的是,包括我在內的所有管家,也無法饒益他們,若他真正已經把戒失毀了,那麼在今生中我們也無法挽救這種人。

假如他仍可以與僧眾共住,或許今生還有一絲希望,但相對他而言,破戒後就再沒有權力享受僧眾的財物,也不能再使用經堂,在經堂中跨上一步也不允許,因為破戒之人繼續享受僧眾的財物,來生會感受無量的痛苦。因此我們開除這種人也實在是迫不得已。釋迦牟尼佛的教典中指出,破了戒的人必須擯除。

這些不守戒律的出家人一旦被開除後,自然會到社會上營謀世間法而造惡業,看起來這種人的墮落也是一種必然,非常可憐!本師釋迦牟尼佛和大悲觀世音菩薩對這種人並非不發大悲心,並不是不願意攝受,他們雖然可憐,但對他們也是沒有什麼辦法救度。

這種破戒者必須離開道場,不能染污僧團,當他離開僧眾時,此情此景對我個人來說感到特別心痛,為此我曾經多次給管家們付囑過,如果要開除破戒的人時,最好不要讓我知道,否則我會特別傷心難過。因為雖然這些破戒的出家人依止了我,但我也無法饒益他,沒有使浪子回頭,內心裡非常痛苦。

墮入無間地獄的眾生,其罪業在一剎那一剎那地損減,過了一段時間後,罪業自然會越來越輕。但是有些貪慾強烈而破了戒律的人,他的罪業卻是日漸增長,所以在這裡造惡業的人,還不如墮無間地獄好。

尤其男女眾之間的戒律作為一切戒律的根本,我們應該用出世間殊勝的智慧來對治貪心,本著強烈的大悲心來對待那些已犯戒的可憐眾生。如在藥師佛的十二大願中,專門有一個大願就是願這些破戒的眾生不要墮入惡趣,宗喀巴大師也曾發願:破壞了戒律的人,我一定要度化他們。

希望漢藏居士也要持守清凈的戒律,即必須要守持圓滿的居士戒。居士不要對出家人的修學和戒律造成損害與不良的影響,否則來世在地獄中遭受劇苦時,已經追悔莫及。依靠對治貪心的智慧和對貪心者生起的大悲心,能夠斷除一切貪慾,圓滿世間的一切功德。

如果在一瓶清涼的甘露中放進一點點不凈糞,由此甘露即刻變成令人作嘔的不凈物,那麼再也無人問津了。同理,如果一個人心中隱藏著極猛烈的貪慾,則終其一生也無享受快樂的機會。麥彭仁波切在其他教言中講:「如果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已經被女人所控制,別人也會時時傳揚他的過失,自心也不可能轉移到善法方面來。

貪慾粗重的人傳講佛法,別人也不會依教奉行。因此古印度的一些大成就者,在即將接受空行母之際,不會再傳法,然後就會趨向荒無人煙的寂靜處,如野獸一樣過生活。

我們要弘揚和行持佛法,前提是必須護持清凈戒律,否則無法攝受他人。在從前,格魯派高僧大德的戒律非常清凈,只要是擁有空行母的人,無論他是誰也沒有資格坐上金剛上師的法座,在格魯派中,每次開法會都如是按規矩辦理。但在寧瑪派中存在一些不如法的做法,有時破戒律的那些人卻十分傲慢地坐在高處。寧瑪派大德華智仁波切曾嚴肅地指出:「你們應當跟隨前輩大德學如法的,不應該學不如法的。」當今出現一些末法時代的現象在此就不用再提了。

如甘露瓶中有了一滴不凈糞,那其中所有的甘露都被污染了。同理,若一個僧團中出現一個破戒之人,則整個僧團都被他污染了。如果自己經常持守清凈的戒律,能夠知足少欲,遠離一切貪慾,那麼這種人就像遠離了一切傳染病,自己心裡會得到殊勝的快樂。如某種病(麻疹),患過一次後就再也不會生同樣的病了,同理,我們斷除貪心後就像種子燒焦再也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一樣,貪慾就不會重生。

傳講/法王晉美彭措

口譯/索達吉堪布

摘自/《竅訣寶藏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要努力培養一顆利他心
從那夜起,出家的念頭佔據了我的腦海(上)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