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高溫引發熱射病竟會致命,如何急救
宋紅梅
進入三伏天,天氣愈發炎熱,「熱射病」也成為了網路熱門話題。有些朋友可能覺得這個詞有些陌生,但提起「中暑」大家都很熟悉,其實熱射病是中暑分類中最嚴重的一個類型。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熱射病的事情。
體溫調節機制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先帶大家來回顧一下體溫調節的知識(點擊《孩子為什麼會發燒?》即可查看)。
人的體溫調節是通過位於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體溫調定點設定正常的體溫,通過產熱和散熱之間的平衡來保持人體體溫的恆定。
產熱的一個重要方式是骨骼肌收縮,會有發抖、寒顫等表現;散熱則是由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如臉部發紅)和出汗等來完成。
熱射病的分類
所有和熱相關的疾病都是源於過度暴露在熱的環境中所致的(也有一些機體本身的基礎疾病的原因)。
人體散熱是通過皮膚傳導、對流、輻射、蒸發四條途徑進行的,在炎熱環境下,特別是環境溫度超過了皮膚溫度,以及相對濕度超過75%時,人體的散熱機制失效,導致身體核心溫度(指胸腹腔和中樞神經的溫度,一般測量直腸溫度)升高,通過直接損傷細胞、分泌炎症因子、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後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機制,可引起全身炎症反應,最後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和損傷。
中暑
在暑熱季節、高溫或高濕環境下,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即為中暑。
中暑根據臨床表現分為輕、中、重三型,而重型中暑又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不及時治療可迅速導致死亡。美國統計在青少年運動員中,熱射病是繼創傷致死和心源性疾病致死之後的第3大致死原因。
熱射病分為:
- 經典熱射病:是由暴露於高溫環境引起的,常見於暴露在炎熱環境下的較年幼兒童,以及有影響體溫調節的基礎慢性疾病患者 。
- 勞力性熱射病:勞力性熱射病一般發生於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的年輕、健康個體。常見於運動員和進行基礎訓練的新兵。
熱射病的癥狀
熱射病的神經系統癥狀可能是比較輕微的,例如僅表現為判斷力受損或行為不當;也可表現為更顯著的癥狀,如癲癇發作、譫妄、幻覺、共濟失調、構音障礙或昏迷。
熱射病其它的臨床表現還包括心動過速和呼吸急促;皮膚可能發紅、出汗;嘔吐和腹瀉也常見;此外,有凝血病的患者可能表現出紫癜、咯血、嘔血或便血。
熱相關性疾病的進展隨著暴露於熱環境中的時間逐漸加重,在出現熱射病之前多出現熱衰竭的表現,包括:心動過速、出汗明顯(鍛煉時尤其明顯)、噁心、嘔吐、頭痛、疲勞、無力、頭暈、暈厥但可迅速恢復正常精神狀態、嚴重口渴、精神狀態正常或輕度意識模糊但對降溫處理反應迅速(30分鐘內緩解)、輕中度脫水等徵象。
該如何急救?
由於熱射病發生併發症和死亡的風險與過熱的持續時間明顯相關,所以提高公眾認識,特別是識別出上述熱衰竭的情況,及時有效地採取院前的急救措施對改善熱射病的預後非常重要:
- 首先需要將患者從熱的環境下移開,至涼爽環境,比如戶外陰涼處、開空調的車內或開空調的建築內;
- 應為患者脫掉多餘衣物,給予含鹽的冷飲料(如運動飲料);
- 同時快速啟動降溫措施,例如向患者噴洒水或生理鹽水以及採用手動或用急救車的風扇或空調進行扇風,來實現蒸發降溫;
- 多數認為在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放置冰袋以及靜脈輸注室溫生理鹽水可補充蒸發降溫的效果;
- 重症患者建議進行冰水浸浴。
通過測量直腸溫度得出的核心體溫降低通常滯後於實際發生在下丘腦的核心溫度降低,一旦熱射病患兒的核心溫度接近為38℃(100.4℉),通常應停止降溫,以防止溫度過低。
藥物在熱射病處理中的作用有限。退熱劑(如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對熱射病患者的過高熱無效,因為其可加劇肝損傷或使凝血障礙惡化,所以不建議使用。有建議對熱射病患者應用苯二氮卓類藥物(如靜脈注射咪達唑侖)以防止在降溫過程中發生寒顫。
需要注意的是開展院前降溫措施的同時應呼叫120急救,不應以任何的院前急救為由延誤將患兒及時轉運至急診科治療。
警示
家長朋友們需警惕:不會打開車門鎖或被困在座椅上的年幼兒童被單獨留在車裡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即使環境溫度只是中等程度的高溫,密閉的車內溫度也會迅速升高至危險水平。應對家長進行教育和指導。
TAG: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