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只為了給皇帝打小報告?清朝的言官制度都有這些特點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里,在背後打小報告的人都是很令人痛恨的,所以往往我們談到言官都是會把他想像成一個很壞的形象,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國家的古代監察制度是伴隨著封建主義制度的成長而成長,並隨著中央集權制度的出現而產生。在古代的監察制度有兩種不同的工作,一個是負責監視官員,當做皇帝耳目的御史,主要用彈劾的方法來進行監督,而言官則是另一種,他們負責收集別人說出的話,以用來找出皇帝犯下的錯誤並督促君主,主要的做法是規勸皇帝,審核詔令和奏摺。
是封建社會皇帝用來端正自己言行的一種方法,因為皇帝也知道只要是一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回,所以每一個朝代都會有這種監察制度和團體,而到了明清時期言官制度已經發展的非常壯大和完備。
在清朝的時候監察制度大多延續了明朝的,其中清朝的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都是用來監管下屬的制度,六科給事中是用來監督吏﹑戶﹑禮﹑兵﹑刑﹑工等國家單位的,而都察院則是用來監督中央和地方官員。而在雍正皇帝的時候對官員制度進行了改革,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被並為一起,算是實現了對大大小小的官員的督查的統一。
其中督察員以及其手下的監管御史被稱作道員,六科給事中被稱為科員,這些官員一般的職位都很小只有七品官員,這也是使這些官員兢兢業業防止偷懶的手段。
而在魏晉的時候,中央的監察機構就已經脫離了行政單位,變成一個獨立的個體,這也是為了防止權力的相互干擾。在中央或地方,言官都起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在國家安定方面,言官功不可沒。
為了防止一些昏君或者小人影響言官的公平執法,言官被賦予了兩種特權一個是言者無罪權,另一個就是風聞言事權。言者無罪權的意思就是,不管言官說了什麼,即使說錯了話也不應該被處罰,因為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但是言官是希望國家國泰民安才會勇於覲見,說出自己的想法,所以這種為了國家而說錯話的行為是可以被原諒的。而風聞言事權則是指言官道聽途說的一些事情,即使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也是可以和皇上稟報的,不管是什麼小消息,即使是在路邊聽到的流言風語,花邊新聞都是可以向上進言。即使消息是假的,言官也不會受到處罰。
雖然說這一制度往往會造成一些誤會,但是這也擴大了朝廷的監管範圍,言官並不是一些平民百姓,如果流言蜚語傳到了言官耳中,說明也是比較嚴重的事情。這幾項制度不僅僅監察了百官的言行,更是讓社會得到了安定,讓許多陰暗的事情暴露在光明下,讓社會和民心更安定。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歷史,就關注那樣的歷史挺有趣吧。
※二戰時日本太君為什麼留小鬍子?有什麼特殊寓意
※諸葛亮南下征南蠻的「南蠻」指的是哪裡?
TAG:歷史挺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