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斯克會戰,蘇軍大勝後,故意放走百萬德軍
戰爭過程
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蘇聯軍隊進入反攻,本以為能一鼓作氣殲滅德軍,不料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組織了一場哈爾科夫反擊戰,在烏克蘭境內再敗蘇軍,奪回了戰場主動權。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陷入緊張中,此前見慣了德軍在蘇聯以少勝多,所以儘管蘇軍手中仍然握著巨大的優勢,各國仍然很擔心。
哈爾科夫失敗後,蘇軍撤退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個巨大的失誤,在庫爾斯克地區有兩個集團軍沒來得及撤走。曼施坦因看到了機會,1943年2月,他準備吞掉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
不過德軍最高統帥部認為時機不到,德軍的坦克專家古德里安也認為德軍在武器裝備上需要進一步完善,此時他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已經下線了,不過規模還不足以上戰場。
德軍猶豫不決,蘇聯大地冰雪融化,進入泥濘季節,進攻再被拖延,到了7月份。
蘇聯方面則得到了充足的準備時間,他們把原先因為失誤而形成的庫爾斯克突出部進行加強,讓其成為一個拳頭插進德軍的防線。朱可夫元帥在庫爾斯克部署了縱深階梯防禦,把參戰軍隊數量提升到130萬人,配備了兩萬門大炮,3500輛坦克,原本只有兩個集團軍的區域,現在放置了2個方面軍。此外,後方還有草原方面軍、5個坦克集團軍和空軍集團軍作為預備隊。
這是二戰以來,蘇聯軍隊第一次在人數、火炮、坦克等各方面數量全面超越德軍的戰鬥,而且是遠遠超越德軍。
德軍諸事不利,7月4日,一名偵察兵又被蘇軍抓到,他交代了曼施坦因將在5日凌晨進攻命令。蘇軍在7月5日德軍進攻之前炮火齊鳴,打亂了德軍進攻節奏。而德軍也遭到了二戰以來最困苦的一次戰役,寸步難行,損失巨大。
與此同時,7月份盟軍在西西里島登陸,美軍還轟炸了羅馬尼亞大油田,德軍石油供給瀕臨崩潰,只得撤出一部分軍隊去支援義大利方向,另外派了很多兵力防禦可能來自英國方向的登陸。
這場戰役長達50天,德軍損失50多萬人,1500輛坦克,3000門火炮,3700架飛機,精銳家當損失近半。上千輛蘇軍坦克與德軍坦剋死死的頂在一起,互射的炮彈將彼此打燃,來不及逃脫的士兵們燒焦的屍體遍布戰場。蘇軍損失80萬人,坦克6000輛,是德國全國坦克的2倍!但是蘇軍這一年,生產了1.45萬輛T34坦克,而德軍的生產能力卻被英國空軍限制死了。
此戰之後,德軍算是徹底失去了對抗能力,再也沒有組織其大規模的會戰。朱可夫評價庫爾斯克會戰時說:從今往後,我們憑自己的力量也能夠取得戰爭勝利了。
放走敵人
朱可夫向蘇聯最高統帥部請示:希望能夠率領西南方面軍合圍奧廖爾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主力。
中央集團軍群是正面威脅莫斯科的德國主力軍隊,鼎盛時期兵力超過100萬。此時蘇軍主力在庫爾斯克獲勝,已經非常接近德中央集團軍群後方,如果抄德軍後路,對方插翅難飛。
但是蘇聯最高統帥部回應稱:當前的任務是把德軍趕出蘇聯,我們需要在德國境內殲滅他們。
我們知道,雙方仇深似海,都恨不得立刻送對方上天堂。而且在的德國境內作戰,蘇聯軍隊客場作戰,地形不熟,顯然更為不利。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柏林之戰中,蘇軍最後不得不付出30萬人的慘重代價。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上,雙方進行了激烈的廝殺,彼此間的仇恨已經上升到了不共戴天的程度,幾千萬蘇聯人在戰爭中倒下。除了戰爭中死亡的人數之外,蘇聯軍隊在戰爭初期的接連慘敗,也給他們在軍事歷史上留下了諸多的遺憾和不甘。
原因
蘇聯為什麼選擇把德國百萬大軍放走,放棄立即殲滅呢?須知,這可是報仇的大好機會啊!不得不說,其中有複雜的思考:
首先,一個大家都很明白的道理,戰爭發生在蘇聯,就意味著破壞也發生在蘇聯。
其次,大規模的行軍會給軍隊帶來巨大的消耗,敗退的過程,能極大的消耗德軍的信心。1812年的拿破崙遠征軍,就是在後撤中崩潰,拿破崙本人險些被捉。
第三個原因,也是最根本的,是出於國際環境考慮。德軍在庫爾斯克徹底失去了進攻能力,卻保留了防守德國的幻想,未來他們會選擇在德國境內防禦。若德軍此時覆沒,失去防守自己國土的最後希望,就會向美英盟軍投降。
早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軍內部就瀰漫著單獨向美英投降的氛圍,德國副元首戈林曾經建議正元首下野,由自己主持對美英單獨投降。曼施坦因、隆美爾等人,也都有這樣的想法。無疑,這也確實是減少德國損失的最好方法。只是希特勒靠自己的影響力堅持,德國才戰鬥到了最後。
蘇聯領導人曾經有一句名言:死的希特勒,比活著的更可怕。
歷史也證明了蘇聯領導人的遠見:
雖然26個反法西斯聯盟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各國曾信誓旦旦的表態----「絕對不單獨與法西斯媾和」,可這並不可信,1945年,德軍將領約德爾等人逃到法國單獨向美英聯軍投降時,美英隨意找了一個蘇聯軍官代表蘇聯就認接受德國的投降,與單獨受降幾乎沒有區別。幸好蘇聯佔領了柏林和德國的廣大地區,重新舉行了受降儀式,否則這個啞巴虧是吃定了。
另一方面,1945年8月,美國再次違背《聯合國家宣言》,單獨接受日本投降,許多戰犯得以逃脫審判。二戰結束後至今,蘇聯、俄國仍然沒有與日本達成停戰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