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一首讓你又哭又笑不能自已的歌,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一首讓你又哭又笑不能自已的歌,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對於一個沒有什麼社交的人來說,上班是雞血的(存疑),回家是睏倦的,鹹魚一般的生活也沒有多少情緒。但在來回通勤的路上,卻可以體會千百種人世情感……因為有音樂和耳機啊!

圖 | 《我是歌手》

說來也怪有意思的,音樂嘛,不就是一個個聲音組成的東西唄,怎麼就擁有了操控情緒的巨大力量?

1

譜寫旋律:

音樂中的數學問題

音樂最重要的是旋律。吵架進入白熱化階段的時候,會「聲音提高了八度」——這個「八度」說的就是音程。

簡單來講,音程就是一個音高到另一個音高的距離,距離單位是「度」。當「度」的距離合適的時候,兩個音高不管是相繼響起、還是同時響起,人們聽著都會覺得非常自然舒適,這叫「音程協和」;要是「度」沒有掌握好,就會引起刺耳、緊張、怪異等難受的感覺,也就是「音程不協和」了。

這跟數學還有一定的關係。中學物理課本里講到,音調越高,聲音的振動頻率越高,在作曲家的眼中,兩個音高振動頻率的比值數值小的時候,它們放在一起就會形成舒適的聽覺享受,也就是「音程協和」。

舉個例子,在簡譜中,從中音的Do到高音的Do,之間距離是八個度,而高音Do的震動頻率,剛好是中音Do的兩倍,構成1:2的關係,所以差八度的兩個音放在一起,就是典型的「音程協和」,好聽音樂的經典款組合。明亮大氣又和諧的「大三和弦」(比如Do,Mi,So三個音),頻率比是4∶5∶6。

相差八度的兩個音高的振動頻率,剛好是1:2的關係丨Music EZ.

那些帶來負面情緒的旋律,大都使用了比較「奇怪」的音程比,什麼16:9啦、15:16啦這樣的音高組合,是營造緊張、悲傷甚至恐怖氣氛的手段。悲傷陰鬱的小三和弦(比如Do Mi La),數值比為10∶12∶15,比大三和弦要大不少

分別用大調和小調演奏同一首曲子,感受一下

介紹一下水琴,專為恐怖旋律而生的樂器

再說旋律的速度。一般來說,慢速的音樂更利於表達悲傷的情緒。2016年一項研究中,給被試者分別聽慢速、中速和快速的音樂,在從慢速切換到中速時,被試者對音樂悲傷情緒的評分降低了37.7%。,切換到快速時,悲傷評分又降低了39.9%[2]。這個不難理解,緩慢的節拍頻率,更接近於悲傷時緩慢的心率,而快速的節奏,就跟你嗨起來時候的心跳一樣

對於一首歌曲來說,在旋律之外,還有節拍節奏的因素,我們之前也鑽過一下牛角尖。

2

挑選樂器:

提琴在低語,鋼琴在蹦躂

樂器有各自獨特的氣質:《二泉映月》必須得用二胡才能演奏出傷感,要是用尤克里里,可能會讓人笑破嘴角;《Hey Soul Sister》這種蹦蹦跳跳的歡快音樂,如果讓提琴手來演奏,可能會讓你想起失聯10年的小姐妹,然後潸然淚下……

沒錯,不同的樂器能帶來不同的情緒,這與樂器的聲音特性有關

在聲學上,有一套系統可以用來描述聲音特性:ADSR,也就是起音(Attack)、衰減(Decay)、延音(Suistan)和釋音(Release)。

「起音」是指聲音從無到最響時所需要的時間,「衰減」是聲音從最響下降到平穩所需的時間,「延音」顧名思義,就是聲音平穩延續的時間,而「釋音」指的是停止為系統提供能量後(比如小號手停止吹氣後),聲音能持續的時間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聲音的起承轉合,是表現聲音強弱狀態的折線圖,四個部分的起伏和持續時間不同,就會帶來不同的聽覺效果

用ADSR來表達聲音的強弱特點丨Wikipedia

舉個例子來說,小提琴演奏一個音,往往是由弱變強、再由強變弱,當琴弓離開弦之後,還會「餘音繞梁」一會兒,這就表示小提琴的音色「起音」和「延音」較長;再說鼓、鋼琴一類的打擊樂器(你沒看錯,鋼琴是通過琴錘擊打琴弦發聲的),發聲清脆,根本就沒有「延音」。

從上到下分別是長笛、小提琴、大提琴、鋼琴的ADSR值丨ResearchGate

「起音」和「延音」值越小的聲音,人們感受就越清脆,更能帶來輕快或激動的情緒,比如《菊次郎的夏天》中著名的鋼琴曲《Summer》,是不是聽著就一蹦一跳的?軍樂隊最常使用小號、長號、軍鼓,都是「起音」和「延音」小的樂器,聽上去格外鋒利;又比如搖滾樂中乾脆有力的鼓點,還等什麼?搖就是了!

弦樂、木管樂,「起音」和「延音」長,音色婉轉悠長,更適合表達憂傷、細膩的情緒,比如《一簾幽夢》《梁祝》這樣的曲目。

圖丨giphy

嗯,樂理部分寫到這裡,再複雜的就要涉及到更專精的東西啦,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了解一下。

3

音樂可以好聽,音樂可以治病

音樂與情緒的確有非常緊密的聯繫。研究音樂與情緒的關係,一方面可以寫出催淚或熱血的音樂來賺錢,把電影電視做得更加動人心弦,另一方面,還可以作為治療疾病的重要輔助

像胖丁這樣丨giphy

音樂治療不是「難過時聽聽歌就好了」,而是一門完整的正經的學科,對穩定情緒、促進腦損傷恢復、舒緩壓力和疼痛等等,都有一定效果。當然了,這也意味著提供音樂治療服務的不是DJ,而是正兒八經的音樂治療師——在美國,專業的音樂治療師不僅要學習音樂、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和行為科學等等學科,獲得相關學歷,還要通過美國音樂治療協會的考試。

雖然使人感到舒適的音樂有一些共同特徵,但跟感冒了可以自己買感冒藥不一樣,並沒有固定的音樂作品可以對症下藥,需要音樂治療師根據來訪者的情況,量身定做,可能輕音樂對某些來訪者有效,但有的非得聽激流金屬才會好。

與來訪者一起吹奏口琴的音樂治療師丨Lance Cpl. Lisa M. Tourtelot

綜合講到的音樂與情緒的各種關聯,我們決定在最後放一首聽完一定會快樂的歌給你

參考資料:

[1] https://www.musictherapy.org/

[2] Fernández-Sotos A, Fernández-Caballero A, Latorre J M. Influence of tempo and rhythmic unit in musical emotion regulation[J]. Frontiers in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2016, 10: 80.

作者:李小葵

編輯:李子

十分感謝知名樂評人鄧柯對本文的專業指導

一個AI

請秀出你的大喜大悲歌單!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聽資深科學記者爆料科學傳播「真相」
把睡眠變成娛樂,一起來做個「寶可夢」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