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未來10年最有出息的孩子,來自這幾種家庭

未來10年最有出息的孩子,來自這幾種家庭

文 |自然的恩典·主播 | 安東尼

來源 |自然的恩典(ID:full_wisdom)

高考成績揭曉後,榮登榜首的那些「別人家的孩子」,真是羨煞我們這些圍觀的父母。

看看自家孩子,連寫個作業都要抓耳撓腮、左顧右盼、東張西望。

恨鐵不成鋼的爸媽們,難以隱藏內心極度失望的落差,忍不住掐腰跺腳怒吼道:「瞅瞅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之心,自是殷殷切切,拳拳可親。

可是哪些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影響孩子的一生?

究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

懂得言傳身教

做孩子榜樣的家庭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只有「言傳」沒有「身教」,等於無效。

不但無效,而且還會起反作用。

又是一年高考季,近期網路上熱度最高的話題都是「高考狀元」。

很多家長看到這些新聞後紛紛感嘆:

「到底是什麼樣的神仙家庭,才能教育出如此優秀的孩子?」

廣西南寧的高考理科狀元楊晨煜取得了數學、英語雙滿分,語文140,理綜290,總分730分的好成績。

這是廣西恢復高考以來的最高分,不僅刷屏朋友圈和新聞,還登上了微博熱搜。

他不僅是學霸,還是興趣愛好廣泛的全能學霸。

書法、羽毛球、足球均有涉獵,平時喜歡看紀錄片,對科研有興趣。

楊晨煜的媽媽對教育頗有體會:

「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幫助養成習慣,家長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丟一邊自己玩手機,定型之後,未來的路會很好走。

平和,穩定的家庭環境,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

還記得那個在央視《中國詩詞大會》上大放異彩的武亦姝嗎?

她憑藉強大的實力和淡定的心態,取得了詩詞大會開播以來的最高分,成功奪冠,被譽為「國民才女」。

為了讓孩子愛上學習,武亦姝放學回家後,爸爸不再下棋,而是主動拿起書來,和她一起閱讀;

武亦姝的爸媽還經常會和女兒一起玩「詩詞接龍」遊戲,誰輸了就要做家務。

有了父母陪伴和以身作則,從幼兒園到讀高中,武亦姝從未遠離過詩詞。

如此數年,小時候頑皮厭學的亦姝,逐漸愛上學習,蛻變成了知禮尚學的高中生,乃至養成了今天的「國民才女」。

今年高考,武亦姝雖不是「狀元」,但也以理科總分613分(滿分660分),上海市77名的好成績,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無論是楊晨煜的破紀錄高分,還是武亦姝的多才多藝。

一定意義上,都是父母自我修行的反射:

父母教給他們的最重要品格,是延遲享受,是自律;

父母影響他們的最重要手段,是「身教」,而不是「說教」。

由此可見,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究竟有多重要。

就像一位智者曾經說過:

「孩子的所有問題,百分之百是父母的問題。

父母是原件,家庭是複印機,孩子是複印件。

如果複印件出了問題,那麼我們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問題。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全部會進入孩子的潛意識。」

孩子就像是一件作品,父母就是他的雕刻師,他被雕刻成什麼樣,當然取決於雕刻師。

而想要雕刻出卓越的作品,就一定要用對方法。

最有效的教育,就是讓孩子看到父母是如何做的。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教材,是孩子最大的榜樣!

幫助孩子建立夢想的家庭

父母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夢想,然後再幫助孩子建立偉大、美好、無私的夢想。

夢想就像一粒種子,它會自動吸引宇宙的能量為己所用。

就像蘋果種子,他會自然把天地的能量轉化成蘋果。

夢想是孩子一生髮展的動力,是對未知世界的嚮往、對生命極限的超越。

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讓孩子自己做出決定,學習內心真正熱愛的東西,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超級領袖的第一大品質,就是夢想。

夢想就是一粒種子,它是生命的基因,是孩子珍貴的品質,決定著未來的一切。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馬雲如果沒有夢想,就沒有今天的阿里巴巴。

夢想是來自宇宙的禮物,而且還是免費的禮物,但是很多人卻沒有獲得它,沒有使用它。

一個人一生有沒有成就,是由他的夢想決定的。

所以父母在幫助孩子把成績搞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建立一個夢想。

並且,我們作為父母,自己也要有夢想。

為什麼要幫助孩子建立偉大,美好,無私的夢想呢?

因為宇宙的特性就是偉大,美好,無私。

當我們的夢想也是偉大,美好,無私的時候,就會跟宇宙的強大力量相連,我們的夢想將會得到整個宇宙的幫助。

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生命中那些珍貴的品質,孩子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因為,人只有因為美好的品質才變得更加珍貴!

正確鼓勵和讚美孩子的家庭

開口說孩子,要盡量鼓勵,給予正能量。

不要打擊式教育,給孩子灌輸負能量。

人是什麼?

人什麼都不是,像個空瓶子,裝什麼就是什麼。

曾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話題:「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有多大的傷害?」

摘取部分網友留言分享給大家——

我媽曾說:「在你身上看不到一點希望」。我自卑了二十年。

「你也就是比你哥學習好,其他什麼都比不上!」哪怕我已長大,想起這句話依然害怕得發抖。

我30歲了,還是那麼自卑,就因為從小聽著「你的鼻子真塌、你的嘴真大、你看誰誰誰永遠都比你考得好……」

一個情緒動蕩、不會好好說話的家庭,會對孩子的心靈有怎樣的破壞作用?

無法預計。

但足夠讓他們在每一次回家、每一次吃飯、每一次睡覺的時候,都感到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甚至會伴隨(毀掉)他們的一生。

有一項調查,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過父母語言上的傷害。

「廢物」、「丟人」、 「是個人都比你強」……

最終,在父母那裡受的氣,全都以犯罪的形式,發泄在了別人身上,可人們卻往往忽略了悲劇的源頭。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正確鼓勵孩子呢?

1、積極地肯定

「我相信你能做到!」而不是 「我希望你能做到!」

前者給孩子堅持下去的信心,後者會使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在遇到困難時容易半途而廢。

2、避免雙重標準

父母對孩子提出所有的要求,自己一定也要達到。所謂言傳身教,就是如此。

3、重視孩子的貢獻和價值

每個人在家庭中、社會中都在謀求「存在感」,孩子也不例外。

父母滿足孩子存在的需要,有利於發展孩子高自尊的人格。

4、接納孩子的缺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優勢,往往也有不足之處。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分清楚缺點和錯誤,因為錯誤可以改正,缺點唯有接納並儘力彌補!

5、「鼓勵進步」比「關注成就」更重要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父母關注並肯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呈現出的進步和能力的提升,有利於培養孩子接受挑戰的勇氣、掌握克服困難的方法、發展應對挫折的能力。

每一個生命都是優秀的,每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完美的。

而積極向上、信任真誠、鼓勵讚美的語言,會像陽光一樣滋養著每個生命。

所以,千萬不要小覷了鼓勵和讚美的力量。

父母、老師們的一句話、一個神態、一個表情,都會留在孩子的腦海里,並鑄就他們的潛意識。

無論過去多少年,孩子們依然會記得被父母、老師鼓勵讚美的畫面。

這就是一顆種子,會在他們的生命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懂得正確「放養」孩子的家庭

真正的放養,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

父母要懂得「抓大放小」,把握一個大原則,給孩子相對寬鬆的成長空間。

很多父母會有這樣的疑問:

「管得嚴,擔心孩子叛逆;

管得不嚴,擔心孩子放飛自我,到底怎麼辦才好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經這樣建議父母:

「我們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中之士、農、工、商,三教九流。

讓他們自由地對宇宙發問,與萬物為友,並能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學習。 」

其實,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如果真的希望孩子變得越來越好,就不可以一味放手,任由孩子釋放天性,而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會孩子懂得並理解規則,培養他們的敬畏之心

讓孩子理解規則,是教孩子認識世界、保護自己的第一步。

就像告訴孩子,馬路上是不可以隨意跑動玩耍的。

因為車很多,速度又很快,如果隨性玩耍,很容易被車撞到。

所以,走在馬路上的時候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樣人和車才能和平相處。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過是希望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如果說健康快樂成長是硬幣的一面,那麼理解並遵守規則就是另一面。

只有教會孩子理解並遵守規則,才能保證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

二、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教他們意識到分寸感和界限感

每個孩子都愛玩,可是一旦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於孩子來說,將是畢生可用的財富。

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曾管理一個研究項目,該項目研究不同領域和行業中許多傑出人物的童年。

研究發現,這些傑出人物在孩提時代,他們的父母曾想盡各種辦法防止他們半途而廢。

所以說,不要讓順應孩子天性成長,成為父母偷懶的借口。

希望孩子快樂,需要先讓孩子改掉自身的不足之處,建立自己的好習慣,意識到分寸和界限的存在。

放養,絕不是「放羊」,不是完全放手不管。

而是在「放」和「收」之間,找到那個最適合孩子的「度」。

既讓他獲得心靈的自由成長,又用父母的經驗幫他把握分寸。

想要培養出一個三觀正、心理健康的孩子,一定需要父母對孩子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高質量的陪伴。

真正的放養,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

懂得運用「第三方」教育的家庭

最好的教育,是擅用第三方。

在一些特定情況下,父母有什麼話可以請孩子佩服或尊重的人來說。

要知道,在孩子面前,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得親自上,也不是所有的話都得親自說。

近期的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因為招待別的小朋友,對兒子嗯哼有點急躁,嗯哼因此發了一整天的脾氣。

眼看矛盾就要升級,但霍思燕沒有發火,沒有繼續解釋,而是撥通了杜江的電話。

她把情況簡單地向杜江描述了一遍,對杜江說:

「幫我跟麒麟說,我沒有發脾氣,我就是著急才嚇到他了。

你能再跟他說一遍嗎?」

杜江答應後,媽媽把電話遞到嗯哼耳邊。

杜江耐心地對嗯哼說:

「麒麟,媽媽就是因為家裡來了小朋友,稍微有點忙。

可是媽媽沒有故意朝你發脾氣,媽媽最愛你了,對吧?

你是知道的,對吧……」

聽了爸爸的勸解,嗯哼一邊答應著,委屈一下子都化成眼淚哭了出來,鑽進了媽媽懷裡。

這時候,霍思燕再次道歉,母子倆言歸於好。

霍思燕放棄直接溝通,請求「第三人」幫助的做法,無意中利用了傳播學中的「第三人效應」。

「第三人效應」最早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戴維森教授於 1983 年提出的。

簡單來說,就是藉助第三者的話語去勸說一個人,比直接去勸說效果更佳。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父親和母親是最佳的合作夥伴,而不應當是「單打獨鬥」和「偶爾支援」的關係。

在家裡,爸爸要積極做媽媽和孩子間的「第三人」,媽媽也要做爸爸和孩子的「第三人」。

爸爸要對孩子說:

「媽媽沒有發脾氣,她只是有點著急,媽媽很愛你。」

媽媽要對孩子說:

「爸爸雖然出差了,但是他很想你,想跟你通視頻,爸爸很愛你。」

無論我們利用「第三人」還是充當「第三人」,根本都在於維護孩子與外界的關係,讓孩子感到身邊人的溫暖和善意。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父母是孩子最親愛的人,只有父母互敬互愛,孩子才會覺得世上有真理,人間有美德。」

作家莫言曾說:「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我們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何不反思一下自己能不能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其他父母周末帶著孩子去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的時候,有的父母在帶孩子玩吃雞打王者;

其他父母正以身作則帶孩子繪畫、讀書、培養興趣愛好時,有的父母邊打著麻將玩手機,邊趕孩子快去學習……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我們無法選擇擁有什麼父母,但能努力讓自己成為怎樣的父母。

讓自己脫穎而出,成為有格局、有能力的人,把自己的素養、見識傳給子女,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和祝福。

願我們都能理解愛與教育的真正含義,培養出眼裡有光、內心富足的孩子,然後放心看著他飛遠,去擁抱全世界!

- END -

有書君限時福利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如何才能做一個目光長遠的父母

給孩子一個溫暖、舒適的成長環境?

有書君隆重推薦這本「育兒聖經」——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全球熱銷300萬冊,家家必備的育兒經典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免費領取啦~

作者

自然的恩典,來源:自然的恩典(full_wisdom),引領美樂愛覺的生活方式。有書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作者。

安東尼,有書籤約主播。自媒體「三個聲音」主創,電台主播,用聲音行走的資深媒體人,各媒體平台邀約主播。微信公眾號:三個聲音。

今日專享:《鄧小平改變中國》

#鄧小平在1978年力挽狂瀾的全過程。

點擊加入會員成長計劃,領取全年專享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楊冪離婚後談親子教育:我永遠不會對孩子說這5句話
「35歲,年薪100萬,被裁只用5分鐘」

TAG: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