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流行書風先驅,不容小覷的書法「大咖」
他是誰?
也許你對他並不熟悉,那麼享譽海內外的毛公鼎則是路人皆知,毛公鼎曾是他的舊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毛公鼎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2017年西泠拍賣春拍時一件西周青銅兮甲盤,成交價RMB: 212,750,000(含傭金),也曾是他的收藏。
西周宣王五年?青銅兮甲盤 現高:11.7cm 直徑:47cm
膜拜吧!他就是中國金石第一人,收藏界的巨擘——陳介祺。
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齋,晚號海濱病史、齊東陶父,山東濰縣人,出生書香門第,仕宦之家,官至翰林院編修。他對於經史、義理、訓詁、辭章、音韻等學問,無不精研,公務之餘,嗜好金石文字的搜藏與考釋。
中年卻突然辭官歸濰縣故里退隱,後半生以藏古、鑒古、釋古、傳古為己任,成為收藏最富、鑒別最精、傳拓最佳,對於古器物及銘文考釋多有創見的晚清金石學領域的傑出代表人物。魯迅曾說:「論收藏,莫過於濰縣的陳介祺。」近代學者一致認為陳介祺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宗師。他的藏品質精量富,青銅彝器、權量詔版、璽印、封泥、陶文、鏡鑒、刻石、磚瓦、古幣、泉范、碑帖、書畫等無所不包,總量超過兩萬件。《中國大百科全書 考古學》讚譽他為「清代金石學家中收藏最富的一位」。
關鍵是:所藏無一贗品!!!
陳介祺藏有商、周古鐘11件,取其整數,因而書齋稱「十鐘山房」。又因集有三代及秦漢印7000餘方, 名其曰「萬印樓」。
山東濰坊 十鐘山房
珍藏在日本京都住友家族「泉屋博古館」的原陳介褀藏編鐘十鍾,至今2017年,已經在此保存了整整一百年。
【楚公鍾拓片】
【銘文】:楚公家自鑄錫鍾孫孫子子其永寶
【大意】:楚公家自己鑄造的錫鍾,子子孫孫都要永遠把這個鐘好好寶藏。
山東濰坊 萬印樓
他編印的《十鐘山房印舉》至今仍然是篆刻藝術家的必修課。
陳介祺書法主攻北碑,並從金石彝器中汲取養料,形成獨樹一幟的書法風格。陳介祺認為:「取法乎上,鐘鼎篆隸,皆可為吾師,六朝佳書,取其有篆隸筆法耳,非取貌奇,以怪樣欺世。求楷之筆,其法莫多於隸。蓋由篆入隸之初,隸中脫不盡篆法,由隸入楷之初,楷中脫不盡隸法。」他早年對金文、小篆、隸書用功很深。中年後以篆隸筆法參 合金文結體,來寫楷書,風格獨特。
陳介祺 《篆書好古明至七言聯》紙本篆書 123×30cm×2 青島市博物館藏
釋文:好古文儆徇玩物,明至理恥動機心。
款署:翰生姪倩能藏書耆古,余勉其以通古文字為正。書甲戌自作應之,丁丑九月三日乙卯,簠齋陳介祺
陳介祺 《行書地偏雨冷七言聯》紙本行書 123×30cm×2 天津博物館藏
釋文:地偏竹徑清於水,雨冷詩情瘦似梅。
款署:板橋先生句,簠齋陳介祺。
陳介祺 《篆書書味墨華七言聯》
釋文:書味養心存赤氣,墨華傳古附青雲陳介祺
陳介祺所書對聯,嚴格地說屬於以行楷書為主體,融合了篆、隸書以及部分金文的結體方式雜糅而成的書體,筆畫厚重典雅,結體古樸端莊。正因為加入了篆隸的筆意與結體嘗試,使得他的行楷書超過很多民國書家單純的行書或楷書,雖字距、行距比較寬博,但不見了整飭型行楷書的板滯。他的楷書以顏真卿為根基,在行書上借鑒了晚清何紹基的結體和筆意,並融合了北碑的厚重,使他的字收放有度,既有帖學書法的流暢與精緻,又有魏碑的厚重,兼顧了篆隸的古樸奇趣。
陳介祺的書法由於加入了金文和石 刻銘文的結體與用筆特點,很多作品因用墨過濃而產生枯、 燥、瘦、硬的問題,特別是加入了很多顫筆和破筆,顯得蒼勁有餘而蘊藉不足,特別是行筆和收筆速度過快,使得線條的氣力不能一以貫之,更容易產生枯槁凋零之感。
陳介祺的書法正是被他在金石搜集、研究、整理方面的貢獻所完全掩蓋。時下書法界流行著一種被稱之為「流行書風」的現象,它的一個很顯著特徵就是各個書體雜糅,特別是篆隸與行草書雜糅。這種情形可以追溯到各種書體形成的漢代,當時出現了篆隸雜糅;也出現在魏晉時期,出現了隸書草書雜糅;清代著名的「六分半體」,就是將篆隸楷草等書體進行雜糅。本文所談到的陳介祺也是這方面的佼佼者,他幾十年廣泛庋藏金石資料,逐一考訂、鑒定,並融入他的書法創作中,形成獨具自家面貌的書法風格。
陳介祺畢生專註於對先 秦三代與兩漢的研究,雖對篆書用功很勤,但並不意味著他的篆書一定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在民國時期,受清末考據學和「尊碑抑帖」的影響, 湧現出如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吳大澂、羅振玉等一大批擅長篆書創作的書家,陳介祺的篆書雖借鑒了甲骨文、金文的營養而形成個人獨特的風 貌,但總體而言,依然無法超越上述數人的巨大影響。
※清新雅緻,好功夫
※演員夏雨臨歐體,讓多少明星「書法家」無地自容!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