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依法治國對法治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法治工作者隊伍,而法學學科體系建設對於法治人才培養至關重要。
學科體系發展呈現專業化與融合趨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原所長李林表示,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既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內容,也是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中國特色法治理論支撐的必然要求,是新時代中國法學研究創新發展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和學術使命。當前,我國法學學科建設高度重視法學研究創新發展,在推進新時代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等方面,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產生了一大批具有學術影響力、理論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實踐作用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法學研究成果,實現了法學全面繁榮發展的歷史性飛躍。
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建成,我國法學學科體系基本成熟,學科框架日漸完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認為,當前,我國法學學科體系發展呈現出分化與融合兩個趨勢。一方面,學科內部不斷精細化;另一方面,法學與其他社會科學甚至自然科學不斷融合,產生了一些新的法學二級學科。
新的二級學科不斷湧現以及既有二級學科內容不斷豐富,是當前法學學科體系建設所呈現出的新發展與新變化。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雷磊認為,這些新的二級學科體現了法學與倫理學、政治學、管理學、黨建學、監察學等學科的交叉。同時,法學學科建設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不斷調整充實學科內容,法學學科內部的統一性和協調性得到增強。
當前,法學學科體系的設置相比以往更為合理。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仁善認為,法學學科專業核心課程的最新調整,可以與法律體系中的主幹法律對應起來。在原有基礎上,一方面增加了國際法,以適應全球化的趨勢和要求;另一方面增加了法官職業倫理,以提升法律應用的質量。新的法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可以說是基於歷史,又超越歷史。
更好服務法治中國建設
不斷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對法學學科建設提出許多新課題、新要求。王軼表示,首先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需要法學理論予以解釋和回應。其次,科技發展對法學學科體系建設提出新要求。如何使新科技革命以及新技術的應用符合法律與倫理要求,如何使法律更加有效地規範科技發展,如何為技術變遷確立原則和規則,這些是當今法學領域的重大時代命題。再次,中國積极參与甚至主導一些領域國際規則的制定,必然要求將相關規範、制度、實踐予以系統化、體系化,這對法學學科體系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王軼看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體系要為中國法治建設成就提供成熟的解釋框架,對中國法治領域的現實問題具有有效的解釋力和回應力,還要能夠為世界法治建設提供中國方案。
李林表示,我們應當根據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要求,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一是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法學的中國化。應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遵循。二是堅持法學學科體系的科學性。要秉持科學精神,採用科學方法,遵循科學規律,立足中國特色法治建設實踐,與時俱進地提升傳統法學學科的綜合品質,持續不斷地加強新興法學學科的法理建構,持之以恆地推進交叉法學學科的理論建設。三是堅持法學學科體系的實踐性,使法學學科體系能夠更好服務於法治中國建設的偉大實踐,並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四是堅持法學學科體系的包容性。既要發掘中華法文化的歷史底蘊,又要學習借鑒世界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法學的基本立場和觀點,又要重視我們黨長期以來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在加強法治方面的理論創新。
雷磊認為,要著力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理學。一是要重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的基本概念體系。為此,要倡導對法的一般理論的研究,對法學共通的基本概念重新進行內涵界定與體系化建構。二是要重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的方法體系。要重視法學研究方法,將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與概念分析、經驗實證、經濟分析等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構築內容更為科學、體系更為合理的新時代中國法理學理論體系。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