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著急,才是對父母最大的考驗
文/良子
本文由父母課堂(ID:fumuketang)
原創首發
1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對孩子影響最糟糕的媽媽,就是著急的媽媽。
適度的焦慮是好事,它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會督促我們積極解決問題,從而變得更好。但總是一味的焦慮,而不想著如何去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變得更糟。
是啊,在生活中,似乎著急成了常態
早上,送孩子們去幼兒園,因出發晚了些,我擔心遲到,一路上開啟了飆車模式,爭分奪秒,見縫插針。
終於到了幼兒園,送弟弟到教室後,一回頭哥哥竟然不見了。
心一緊,趕緊到二樓教室找哥哥。走到一半,卻從窗戶里看見,哥哥正一個人站在校門口,哭得一抽一噎。
"媽媽,我以為你走了呢。"哥哥一邊哭一邊抱住了我。
唉,這急匆匆的早晨,險些因為著急弄丟了老大,真想打自己一巴掌。
哥哥險些走失,讓我心裡一驚,隨即發現"著急"就是我的常態,整天行色匆匆、風風火火,好像每一秒都在趕時間,每一刻都是為了下一刻。
然而,著急並未讓我們把生活安排得更有條理。相反,著急常常讓生活更亂,讓我們更頭大。愛著急是身邊很多媽媽的常態,同樣身為媽媽的我,不能再理解更多,卻依然要勸你慢一點,再慢一點。
別著急,忙中太容易出錯;別著急,會錯過孩子的成長;別著急,忽略了生活中那些美好。
下面的 事你做過嗎?
2
比如危險物品:耐心的父母會陪著孩子去認識。著急的父母會喝止:「不許碰!危險!」
比如吃飯:耐心的父母會允許孩子以自己的節奏吃,就算是邊吃邊玩食物,甚至食物抹的滿身都是。著急的父母則要求孩子乖乖張嘴接受喂飯,趕緊完成餵食任務。
比如睡覺:耐心的父母會順應孩子的感受,願意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逐漸進入睡眠狀態。著急的父母會規定幾點了必須入睡,否則你就是睡眠有障礙,需要被睡眠訓練。
比如過馬路:耐心的家長會陪著孩子認識紅綠燈,觀察車流,學習安全過馬路的方法,而且孩子天然的具有高於成年人的覺知力,對危險很敏感。而著急的家長會呵斥孩子「不許跑!別動!跟著我!」這樣孩子在面對危險時,他無法保持覺知和敏銳,無法穩妥的對環境進行觀察和判斷。
因為孩子的心智都被父母的呵斥和焦慮情緒佔據了,失去了對周圍環境的判斷能力。一旦沒有父母跟著,就會魯莽衝動,將自己置於危險之地。
3
台灣著名女作家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道: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光是讀著,就覺得心寧靜了不少,這裡不光是允許孩子慢慢來,還有一個允許自己慢慢來的媽媽。
真正厲害的父母,都懂得關注、減速;
專註,就是讓孩子靜下來,用100%的投入做好事情。這種境界,比成績很重要,父母需要修鍊自己的耐心,給孩子慢下來的時間。
有些孩子看似在「偷懶」,可是一旦靜下來就能高效做事,有些減速真的不是懈怠。
孩子一磨蹭,父母就催,常常是越催越慢,越慢越急,越急越催。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是故意磨蹭,但實際上,孩子磨蹭也許因為能力不足或者是別的什麼原因,想快也快不起來。
孩子在8歲前,記憶力和注意力有限,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而轉移目標。
精細動作還沒有發育完全,對時間的認知也很淺,做事慢一點、拖拉一點是很正常的。
孩子雖然慢,其實他一直在動,只是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那個速度而已。
一直被催促的孩子一般會出現耐心差,易煩躁,而且會因為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自信心不高,產生焦慮的情緒,對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都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而且被反覆催促的孩子,容易被父母過度刺激,內心被逼無奈,反而會做出「你越說我越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所以當孩子磨蹭時,別急著催他,自己要先慢下來,等一等孩子。
當父母慢下來時,孩子才會慢慢地快起來。
請多一點耐心,孩子的世界比我們慢!孩子的成長很慢,很慢,只有我們將一顆心慢下來,靜下來,才會進入孩子的世界,看見悠然的童年。
END
如果你希望有一份事業既能成長自己修正孩子,又能兼顧家庭和經濟所需,還能造福更多孩子、家長……
那麼——雙向養育家庭教育認證導師培訓班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