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被譽為唐詩黎明女神的天才詩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正如太陽神萬千縷的光芒還未走在東方之前,東方是先已布滿了黎明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這段詩意的評價,是一代文學大師鄭振鐸先生在談到王勃詩歌對後代的貢獻時,激情滿懷寫下的文字,好精準,好唯美!
中國文學史上有個很有著名的名詞叫「初唐四傑」,所謂 「王楊盧駱」,即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在「四傑」的排序中,王勃一直是排第一的,但他作為唐代一位極富才華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實在是中國文學的一大損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文革時,但凡寫同外國友人或國家外交事務,總能見到這句詩,什麼阿爾巴尼亞,古巴等等等等地一大堆,同這個是鄰,同那個也是鄰,同這個親,同那個也親,豈不知,隔壁也有向你捅刀子的,也有背後使袢子的,說不定還有那著名的隔壁老王,是吧。
但王勃卻因為首詩,在那個特殊時期,知識極度貧乏之時卻廣為人知,這不能不說是個幸運。從對這句詩的注釋,我又知道了初唐四傑,以及他英年早逝,溺水而亡,至於其它,就不是太清楚了,對於他那有名的《滕王閣序》,那也是很久以後我才知道的。
王勃,字子安,初唐詩人,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自幼聰敏好學,十六歲即進士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後去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記得以前學文學史,一進入唐代,先學的是一個叫王績的《野望》,一句「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好有畫面感,據介紹這是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而且他還有個侄孫兒更牛,叫王勃。
王勃的家學淵源很是深厚,家中是一堆地文化牛人,他本人全盤地繼承了家族的文學基因,是個典型的讓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
四傑可以說都是神童,比起7歲寫出《詠鵝》的駱賓王,王勃6歲即可作文,史書說他「構思無滯,詞情英邁」,不過我想可能有誇大之嫌,至少是提前了一些時日。不過,他九歲讀《漢書》並且指出書中錯誤當屬實,因為他寫了《漢書指瑕》,這不是神童是什麼?
他14歲上書宰相,直抒政見,針砭時弊,令其擊節讚歎,大呼神童;15歲向唐高宗獻《乾元殿頌》,高宗驚嘆為大唐奇才;16歲參加高考,龍門一躍,成為當朝最年輕的進士,達到了很多人努力了一輩子也無法企及的高度,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進士及第,步入仕途,他被授正七品上的散朝郎一職,十幾歲便成為最年輕的朝廷命官,真是讓人羨煞;接下來又被推薦到皇子沛王府任修撰,其實就是皇子的老師,可別小看這個職務,要知道皇子在某種意義上,都有著登皇位潛質的,如果一旦夢想成真,那帝師的榮耀可是光芒萬丈。
王勃太順了,順得都讓他有些飄起來了,這時的他也為年輕不諳世事付出了代價,也導致了他仕途的最高之處,止步於這七品的散朝郎。
唐王朝盛行鬥雞,風靡朝野,皇家也不能免俗,都好這一口,但畢竟這是有些玩物喪志的意味,不能太張揚,皇子應該儘可能地少沾,而作為皇子之師的王勃有著勸戒之責,這個是用腳後跟都能想明白的事吧。
當時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鬥雞,王勃不但不予以規勸,反而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為沛王助威,於是有「好事」者將此文呈到唐高宗李治那裡,聖顏大怒,命把王勃逐出沛王府。王勃的仕途折戟沉沙,就此終結。
在王府期間,王勃的日子過得應該是很滋潤的,本人也是朝氣蓬勃,一腔豪情,而且我想像也有點率性而為的意思,當然,這樣說是很溫柔的,如果說直白點,那就是四川人說的話,腦殼少一瓢腦水,不然也不會去寫那《檄英王雞文》,這威助得,把一個玩藝兒弄得如駱賓王的《討武曌檄》般,這不是賣弄是什麼?
但是,也正是老天第一我第二的豪情,他在此期間寫下了最為著名的詩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為後人留下了千古名句。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別,同愛情一樣,是人類一個永恆的話題,古代由於交通的不便,一次離別就很可能再難相見。所以,自古傷別離,傷感就是別離的主旋律。江淹的一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為別離詩詞奠定了哀傷凄婉的基調。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大概你一聽那古曲《陽關三疊》,就知道在那個時代,什麼叫送別了。
初唐,一個大氣磅礴的時代,志在四方,建功立業,是每個男兒應有的胸襟。王勃正是以昂揚的氣概,將傷心離別幻化成一曲高亢的天籟,他一改傳統送別詩哀傷、悲苦的基調,清新高遠,以曠達胸懷獨樹一幟,成就了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也成為史上最豪放的送別詩。
王勃因那沒名堂「雞」文被趕出王府後,遊歷巴蜀,一面散心、一面重新求職。三年後,22歲的他返回長安,應朋友之邀,赴虢州謀得一個參軍之職。誰料想,平地又起波瀾,期間又因事犯下大罪,鋃鐺入獄,秋後問斬。他父親王福畤也為此受到牽連,被貶為荒蠻之地的交趾去當了個縣令,那可是遠在越南那兒吶,唉,這背時娃兒坑爹啊。
運氣好,沒多久遇高宗更改年號大赦出獄,心懷愧疚的王勃決定南下探望父親,路過南昌,正值都督閻大人重修滕王閣竣工,舉辦慶祝宴會,邀請各方名流參加,王勃也受邀參加並為之作序。因此有了聞名後世的《滕王閣序》。
這一驚世駭俗的千古名篇奠定了王勃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時運不濟,命途多舛」「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這一串珍珠般的名句,既是對自己命運坎坷、身處困境的感慨,也不乏雖身處困境卻依舊堅強的篤定。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 「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尤其是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狂引後人一片地點贊。
王勃探望父親之後,在渡海返程途中,不幸遇風浪溺水而亡。英年早逝,將自己的生命定格在27歲的大好時光里,他以特別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短暫而又輝煌的一生。
王勃的一詩一賦,成就了他的文學史上的地位,但有人也指出,這兩個作品中,皆有盜版之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盜用了庾信《馬射賦》中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也並非王勃首創,原句出自曹植的《贈白馬王彪》中的:「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這個其實不必過於苛求,至少比曹操直接將《詩經》弄進他的《短歌行》,秦觀把隋煬帝的「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 換改為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要好得多吧。化用前人名句而能超越前人,甚至讓人忘了原句,這真是天才大手筆才能做的一件事,而王勃正是這樣的天才大手筆。
「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這好像是他自己的預感,也是他一生的寫照。他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作派,必然會遭人嫉妒。但我們細看一下,似乎也沒人同他成心地過不去,他所遭遇的不幸,也都含有合理性和必然性,所以,我們是否可以下這樣的結論,王勃的起起落落,皆是由他個性使然,是怪不得別人的。
唐風宋雨,淋濕了中國古典文學世界的廣闊天空,滋潤了東方特色水墨丹青的藝術土壤,直到今天,每當我們在送別時,就會想到王勃的詩;每當看見瑰魅煙霞時,就會想起王勃的句。在王勃不多的作品中,居然會帶給我們後人這樣多的美好。以至於毛主席對王勃也有很高的評價:「這個人高才博學,為文光昌流麗。」
唉,可惜了王勃,倘若天假其年,不知這才華橫溢的王勃,還會為我們留下多少優美的篇章來傳唱千年的風雅。我總覺得,應該不輸東坡吧。因為,在一個同年齡的時段中,王勃的收穫要遠比蘇軾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