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寫過不少影評,因為好電影看完後總會讓人有熱切表達的慾望。但也有極個別的好電影,看完之後連影評都不捨得寫:害怕下筆不力,涵蓋不了影片的妙處;也害怕寫完了影評就失卻了觀影時那心靈被擊中的震顫,就好比影片總要有結尾,但我卻盼著結尾永遠不要到來。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盜火線》就是這樣一部讓我不願迎來結尾,連影評都遲遲不捨得寫的經典傑作。

邁克爾·曼導演的電影是一種在商業與藝術之間尋找平衡的高超技藝,他的故事往往發生在洛杉磯這樣的現代化大都市,角色一般以遊離於正常生活邊緣的閱歷豐富的中年男性為主。在戲劇矛盾衝突的程式下,邁克爾·曼卻能遊刃有餘、慢條斯理地揭露角色內心的豐富世界,以及他們與冷漠都市生活秩序的格格不入,因而自有一派深沉、孤獨、悲傷的人文氣息。同為「老男人」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把西部片的人世蒼涼浸入了骨髓,邁克爾·曼則把都市悲傷演繹出俠骨柔情的浪漫情懷。

看邁克爾·曼這類一線名導的電影,會不由自主地察覺到這樣一個道理:二流導演鑽研編劇技巧和拍攝技術,一流導演玩的是「火候」。何時在劇情上要點一把火,何時在情緒上要煽一把情,何時在人物上要拔一下高,何時在台詞上要點一筆睛……這些都是導演將技巧爛熟於胸之後的自然生髮,「千般變化,存乎一念」。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作為商業片,《盜火線》的劇情主線和創意設計本身就十分出彩:身為劫匪的反派與身為刑警的正派在一次次碰撞中產生惺惺相惜之感,但立場的對立最終讓兩方不可避免地走向殘酷的對決。雖然正反兩派雙雄對決的設計在80年代的港片中已屢見不鮮,但在好萊塢卻是首次如此完整純粹地呈現。並且憑藉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兩位好萊塢影帝的出神入化的表演,一下子將雙雄對決提高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峰。

在邁克爾·曼的敘事語言下,警匪片不再是簡單地追求以離奇曲折反轉的情節帶來故事講述的滿足感,更不是追求場面激烈、特效堆砌的視覺盛宴,而是避開正邪對立的傳統路徑,故意排除道德評判的標準,讓觀眾沉浸於影片人物的感情世界,讓觀眾不自覺的對人物產生同情。

讓觀眾對角色產生同情,是所有影片成功塑造角色的秘訣,大致分為兩種路數,一種是從小到大——平凡小人物也有高光時刻,另一種是從大到小——強人超人也有脆弱之處。《盜火線》中的角色無疑都是強悍的男人,但邁克爾·曼並沒有把角色傳奇化,而是以平常人的視角來觀察人物、描繪人物,不管是強盜團伙還是刑警隊員,他們都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中的平凡人,有自己的家庭和愛人,也有各自的煩惱。兇案組組長文森特·漢納因為太過於沉浸工作的緣故,第三次婚姻處於崩潰的邊緣,繼女有嚴重的心理障礙,自殺未遂;匪首尼爾·麥考利的家裡空空蕩蕩的沒有什麼傢具,喜歡上了一個女人,但卻給不了她正常的幸福;麥考利的手下克里斯·謝爾里斯則沉溺於賭博,無錢供養自己心愛的妻子,導致妻子企圖離他而去;假釋出獄的黑人司機畢頓則在快餐店的工作中受盡歧視和欺壓。他們本身的困境無疑更讓觀眾心生憐憫之情,同時也反襯出城市的冷漠和生活的無奈。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撇去強盜的身份不談,包括盜團的邁克爾·查理托和特萊喬,他們都是有情有義、忠誠可靠的男人。何況他們在行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乾淨利落、機智悍勇的職業素養,以及盜亦有道、不濫殺無辜、有仇必報的職業道德,在觀眾看來也是「酷斃了」!全片中唯一的反派是出賣麥考利一夥的榮格,導演還給他安排上了濫殺無辜、姦殺少女的罪名,被完完全全釘在了罪惡的墓碑上。

邁克爾·曼是個「講究人」,《盜火線》精益求精的雕琢風格突出體現在那場載入影史的銀行搶劫和警匪槍戰。邁克爾·曼邀請SAS(英國特種空勤團)的前成員一起參與設計,所有可能的因素都被考慮在內,單單是規劃槍戰場面就用了7個月時間。得益於充足的專業準備和優秀的場面調度,整場戲一氣呵成,卻難得的條理分明,匪徒的逃跑路線、警察的阻擊策略、匪徒的兩面受敵、分路逃跑、兇案組的緊追不捨,讓觀眾始終保持著清醒的緊張,邁克爾·曼穩健老道的手筆可見一斑。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這一槍戰段落完全採用真實的臨場音效,激烈的駁火聲此起彼伏,響徹整條銀行街,不但槍聲猛烈,爆發出難以令人置信的逼真爆響,而且不同武器的特有槍聲、子彈撞擊聲、彈殼落地聲、人們的叫喊聲和街道回聲層次分明的交織在一起,無論低沉的轟擊聲,還是清脆的子彈聲,整個環繞聲場緊緊包圍著觀眾,讓人感到四面八方都是槍響和尖叫聲,營造了無與倫比的臨場感,堪稱完美典範。與如今好萊塢大片的那些火爆華麗的特效場面相比,這種極盡寫實的槍戰風格有著讓人身臨其境的藝術魅力,其經典之處時至今日都毫不過時,不僅未過時,而且本段落被無數電影借鑒效仿,卻從未被超越。

與邁克爾·曼的其他電影相仿,《盜火線》保持了低調的光線風格和偏冷的色彩調性。麥考利夜晚回家,在空蕩蕩的房間中放下手槍,來到窗前,望向潮起潮湧的大海。鋪滿整個畫面的藍黑色讓孤獨悲傷的氣息瀰漫開來。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影片有一般警匪片不具備的文藝氣息,一開場的畫面,地鐵從斑駁錯雜的電線和冷硬的車站燈光中駛來,構圖凌亂、氣氛冰冷,讓人找不到情緒的落腳點,而這正是導演的意思:冷漠的城市,冷清的夜,容不下感情。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影片多次以高空俯視的視角呈現洛杉磯的面貌,無論是文森特在警隊直升機上還是麥考利和女友伊迪在高層公寓,這種視角允許觀眾以一種超然的觀點來審視城市和人的關係。而以此為背景,麥考利和伊迪談論著各自的生活和內心的孤獨,麥考利說:「在斐濟,有一種發光的水藻每年會浮出水面一次,跟這城市的燈光一樣。」背景的電子樂悄然奏響。邁克爾·曼從不避諱使用恰當的煽情,當卻總能情景交融,達到一種意境的美感。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大概稱得上好萊塢兩位最酷的影帝,兩位影帝的對決必須精彩萬分。邁克爾·曼並沒有像一般電影一樣讓兩人以宿敵的身份出現,也沒有急著讓兩人正式碰面,而是緩緩而來,鋪墊了整整一個半小時之後才有了那場讓無數影迷為之狂熱的演技大碰撞。兩人坐在咖啡桌前相對而坐,像兩位熟識的老友一樣,言辭從對立到緩和到各抒生活的不如意和內心的落寞。在此之前的鋪墊讓兩人的形象早已豐滿地立了起來,因而這場對談發生的如此自然而然。邁克爾·曼實在有著舉重若輕的非凡自信!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在對談中,麥考利第二次說出了影片的名稱由來(第一次是對克里斯),也是影片的「題眼」:「Guy told me one time:"Don"t get attached to anything you can"t walk out in 30 seconds...if you feel the heat around the corner."(有人告訴過我,不要有任何羈絆,以保證當發現任何風吹草動能在30秒內脫身而去。)所以影片的片名HEAT應該直譯為熱量,意為危險的跡象,風吹草動,蛛絲馬跡。麥考利一直奉行這條準則行事,而他對文森特說:「If you"re on me and you got to move when I move...how do you expect to keep a marriage?」(既然你要一直追蹤我,我動你就要動,你怎麼還可以期盼保持一段婚姻?)那麼文森特也因為HEAT,而永遠過著動蕩不安的生活,守不住任何羈絆。兩個人的悲情人生正在於此。

《盜火線》是一部純正的男人戲,是一個以男性視角和男性邏輯來構建的故事。影片通篇貫徹著男人的行事原則、對道義的堅守和對感情的看重,他們既做事狠辣、雷厲風行,又極講原則,忠於夥伴,有仇必報。影片最後,麥考利寧願冒險搭上自己的一切,也要親手剷除導致兄弟身亡的叛徒。而文森特親手殺死麥考利之後,接過了他伸出來的手——出於男人對對手的敬重。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盜火線》在好萊塢警匪片歷史上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傑作,其後的《黑暗騎士》、《城中大盜》、《天幕殺機》等無不從《盜火線》汲取營養,但時至今日,《盜火線》從未過時,依然綻放著驚人的藝術魅力。

好萊塢警匪片的里程碑,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