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走進神農架:探尋生態服務價值,發展特色生態旅遊
暑期來臨,大學生實踐活動開展得火熱朝天。日前,湖北大學的幾位學生利用暑期從武漢出發,深入神農架林區,探尋旅遊發展對生態服務價值的影響。
為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湖北大學楚才學院的八名同學參加暑期「三下鄉」活動——美麗中國建設實踐。他們來自生物學、旅遊管理、應用統計學、地理信息科學四個不同專業,在調研中運用 GIS 衛星遙感技術對神農架土地類型變化進行分析,以問卷的形式對神農架居民和遊客進行生態服務價值感知程度的調查,以及對神農架林區統計局、神農架林業管理局、神農架文化與旅遊局工作人員的訪問,結合當地旅遊業發展現狀、土地類型的變化,對神農架生態環境進行實地考察。
調研團隊了解到,為了響應國家生態建設的號召,改善生態環境,神農架林區對天然林立法保護,目前天然林佔總森林面積的95%,在放下伐木刀,捨棄開山伐木的「木頭經濟」,端起生態碗,堅持「保護第一、生態優先」的理念,作為生態屏障的神農架正在發揮著更大的優勢,「綠肺」的功能日益彰顯。
在與神農架林區林業管理局退耕辦主任高開選的交談中,團隊了解到退耕還林是國家大型生態工程,通過實施退耕還林,新增林地面積11.06萬畝,提升了全區森林覆蓋率,生態效益成效顯著。同時培育了一批特色產業基地,新建茶園0.8萬畝,板栗5萬畝、核桃3萬畝、梭羅樹2萬畝。在生態不斷發展的同時,民生也有了保障。除退耕補助直補外,退耕還林產業基地人平增收達近400餘元,同時轉移了農村勞動力,增加了外出務工收入,有效助推了全區精準扶貧。
抱著對神農架生態文化的好奇之心,該團隊再次前往神農架林業管理局,野保科科長屈定鐮介紹,神農架動物數量眾多,有1053種,其中金絲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且在神農架獨特的氣候條件下,南北植物相互混雜,植物成分豐富,全區共有維管束植物2641種,可入葯的達2023種,分別隸屬於193科、854屬,中草藥資源的眾多也讓它成為神農架林區的特色文化。神農架的生態文化與其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態一樣包含著巨大的價值而且具有長期恆久的魅力。
團隊先後前往木魚鎮,松柏鎮,對本地居民進行隨機採訪,發放有關神農架旅遊生態服務價值感知調查問卷,居民對於神農架旅遊發展的態度不盡相同,但大家都共同期待著神農架更好的未來。
團隊成員表示,回到學校後,將對調查研究形成報告,並將持續關注神龍架發展。 「願神農架未來能夠在生態旅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隊員秦鋒說到,「儘管大家就要離開,但是這裡的山水秀麗,居民的淳樸善良,還有林區工作者的熱情接待我們會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