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徽十大老街,他們深厚的歷史底蘊讓人嚮往

安徽十大老街,他們深厚的歷史底蘊讓人嚮往

1、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黃山屯溪區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長1272米,包括1條直街、3條橫街和18條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餘幢徽派建築構成的整個街巷,呈魚骨架形分布,西部狹窄、東部較寬。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橫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匯流之處,所以又被稱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是中國保存較完整、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築風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屯溪老街與北京國子監街、蘇州平江路一同當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屯溪老街的特色小吃有臭鱖魚、秀嫂撻餜、黃山燒餅、餛飩等。

打開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2、萬安老街

萬安老街坐落在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萬安鎮,老街有1700餘年歷史,明清鼎盛時期店鋪多達400多家,行業多達100多種,明清時期隨著徽商的崛起與發達,萬安獨特的地理位置日益凸現,成為下通歙縣、杭州,上連縣城並通達黟縣、祁門的要道和重要水運碼頭,萬安老街成為當時徽州地區繁華的集市之一,被譽為古徽州的「清明上河圖」。作為古鎮形象和靈魂的代表,萬安老街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以久遠的水街文化和古樸的徽派建築而聲名遠播,享有「小小休寧城,大大萬安街」的美譽。

3、晉熙老街

晉熙老街位於安徽省太湖縣老縣城南門之西,始建於南北朝元嘉末,已有1500多年歷史。街道兩側建築幾經變遷,保持至今的為清代徽派建築,店鋪與店鋪間一字相連,向人們展現了曾經的繁華。老街的建築如屋檐、窗欞、天井等,都頗具特色,既有徽派建築的古樸大氣,又不乏江南水鄉樓閣亭榭風格的柔美恬靜。傳統和現代,自然和人有機和諧地結合起來,彷彿使人置身於世外桃源。

4、漁梁老街

漁梁街位於黃山市歙縣,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是當時徽商外出經商往返的必經之路,也是府衙官員們出門的必經之道,被稱為「徽商之源」。這裡因形態似魚而得名。依山傍水,整條街道用清一色卵石有序鋪就,恰似魚鱗。兩邊店鋪林立,古祠堂、古民居、古寺廟隨街可見,排列井然,號稱江南第一水街。漁梁街所在的歙縣,古代為徽州府治所在地,曾孕育了雄霸明清商界500餘年的徽州商幫,同時也是中國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中國國粹京劇就是發源於此。1986年被中國政府授予「歷史文化名城」稱號。

5、水東老街

宣城水東老街形成於明萬曆年間,全長不到千米,兩邊的房屋一派徽風。行走在有深深車轍的石板道,兩邊石牆陳舊斑駁,圍牆長短如小令,屋頂上長滿了瓦菘,老街內至今還保存著大量明清古建築,青磚灰瓦,飛檐重疊,獨具匠心,一切都透出歷史的痕迹,使老街平添古意和徽風皖韻。

6、孔城老街

孔城老街坐落於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鎮境內,距桐城市市區12公里,已有1800多年歷史。老街綿延數里,分為十甲。每甲之間有閘門隔擋。南北走向,呈「S」形,地勢南低北高,一條主街,兩條橫街,另有三巷一弄。總長約3公里,街道寬度為3米左右,街、巷、弄路面均為麻石所鋪,總面積17萬平方米。店鋪房舍皆為青磚灰瓦,多具飛檐翹角,木鏤花窗,櫛次鱗比,頗具江南水鄉特色。

7、亳州老街

亳州老街位於亳州市譙城區,因為地處老城北門,亳州老街又稱北關古街。這片商業街瀕臨渦河,歷史久遠。渦河上連惠濟河,直達宋都汴京,下通淮河,水運發達。趙宋年間,亳州成為重要的交通貿易樞紐,是南北物資的集散地。明清時期,達到鼎盛,大街小巷多達一百餘條,俗稱「七十二條街,三十六條巷」,被譽為「小南京」,老街的部分地名也是十分具有特色。其實光聽那些街巷的名字就特別有意思:「幅鋪市」、「花子街」、「乾魚市」、「竹貨街」、「打銅巷」。

8、堯渡老街

堯渡老街位於安徽省東至縣堯渡鎮中心北部,距今已有2400年歷史。為徽派建築的代表,與張溪老街(張溪鎮)、東流古街(東流鎮)並稱為東至縣三大歷史文化街區。堯渡老街的街名,來源於遠古時的堯舜二帝由此過渡而得名,老街的路是長條形光潔的石板排列成的。老街的屋宇是色澤古樸的藝術品,清一色的粉牆黛瓦,屋連屋,一對一的排列著,上面點綴著碧綠的青苔。

9、張溪老街

張溪鎮老街位於雲霧繚繞的大曆山北麓,煙波浩淼的升金湖之濱,背靠龍山嶺,面朝張溪河,地理位置優越,文化底蘊深厚,人脈資源豐厚,張溪是水陸交通便利的集鎮,也是物資商貿交流的鬧市,各地商賈雲集張溪老街。在老街的下街頭還有一座「六一會館」。昔日的老街一度成為江南著名的小商品及農副產品的集散地,商品交易總額幾乎占老東流縣的五分之一。

10、東流老街

東流古街位於在東至縣東流鎮,是由東西、南北走向的兩條古街交叉而成的十字街,東西880米,南北300米,寬3—5米,尚存明清徽派房屋建築1000餘幢,1989年列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老街是昔日東流縣城的中心繁華地帶,晉代陶淵明任彭澤縣令時,因偏愛東流的黃菊香,常常是「日駐彭澤、夜宿東流」,留下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傳世佳句,後人為仰慕其高風亮節,遂建陶公祠、菊江亭、愛菊亭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小糸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著名的二十四能臣上,先說一說這六位能臣
穆念慈是怎麼打動洪七公,讓他老人家傳授她武功的?

TAG:萌小糸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