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要讓孩子學會調整抑鬱情緒

要讓孩子學會調整抑鬱情緒

抑鬱情緒也稱「抑鬱心理」,是中小學生較常見的一種心理失調症,是孩子因感到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處於抑鬱情緒狀態下的中小學生經常生活在焦慮中,他們內心孤獨卻不願向同學、老師和家長傾訴;在學習上,他們經常精力不集中,情緒低落,反應遲鈍;他們有較強的自尊心和渴望成功的願望,但因對挫折的忍耐力差,經不起失敗的打擊,常常因學習成績不好或考試失敗而感到痛苦和恐懼。有嚴重抑鬱心理的中小學生,還會出現身體癥狀:食欲不振、失眠、胸悶、頭昏等。

抑鬱情緒對中小學生的消極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所以必須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高度重視。中小學生之所以會產生抑鬱情緒,既受他們個性心理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社會、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影響。

事實證明,中等生產生抑鬱心理的概率和嚴重程度以及對他們造成的危害程度,都要高於優等生和後進生。相對於後進生,他們有更大的學業和精神壓力,更高的自我期望,更多的勞動付出;相對於優等生,他們又表現平平,學習基礎、能力等又不突出。因此,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容易產生挫敗感,產生自我無能感,由此陷入抑鬱情緒中。

案例:

王華是一個學習刻苦、基礎較好的學生,但性格內向,思維、反應能力較慢,平時就顯得自卑。她不善言談,不引人注意,不喜歡與人交往。


王華剛升入初二時,以優異的成績被分到了重點班。進重點班後,她出現心情壓抑的狀況,主要原因是學習成績下降。她曾反覆對家長說「不想上學」,甚至在家每隔兩三天就要哭一次,並伴有頭疼、失眠、胸悶、厭食、腹瀉等不適應癥狀: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飯;在牆上亂塗畫;用紙剪出一個大大的「死」字;時常晚上在家既不寫作業也不睡覺,長時間呆坐。考試失利後她用小刀劃自己的手背。她喜怒無常,不知什麼時候就發脾氣,對任何事物都沒有興趣,情緒非常低落,總想回到原來的班級。


王華的父母對王華的學業要求非常高,特別是王華進入重點班後更是喜出望外,在家裡什麼都不用她做,只要學習就行。王華有個表姐,前一年考上了清華大學,表姐曾為了學習放棄了一切娛樂時間。成功的姐姐對她的觸動極大,「只有像姐姐那樣,不浪費任何時間地學習,才能考出好成績,才能考上好大學。」王華不時地提醒自己,這無形中又給自己增加了壓力,使抑鬱程度更加嚴重。王華哭訴道:「同桌是全班第一名,每當看到她學習時,我就很著急,於是也拚命學。可一回到家卻學不下去,晚上學不下去,就想早上學,可早上又起不來。我覺得活著一點意思也沒有,什麼都不想做,好懷念以前的班集體。現在我的成績不好了,父母嘮叨我,我很難過。怕到學校去,怕考試,我該怎麼辦?」

東子給家長和老師的建議:

1. 找出孩子抑鬱的原因並想辦法化解

學習壓力、與同學老師的衝突、受到批評指責、父母婚姻出現問題等不愉快的生活事件,都是引發孩子抑鬱的原因。很多抑鬱的孩子都表示,自己曾經有被忽略的經歷。「被忽略」引起的恐懼、焦慮和憤怒,是導致兒童抑鬱的重要因素。在孩子的心靈世界裡,他會問自己:「老師為什麼不喜歡我?」

「我為什麼就不如那些前10 名的同學?」在經歷等待、提要求、努力而未果之後,漸漸長大的孩子會變得很失望,並轉向攻擊自己。

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和老師,最容易發現孩子的情緒變化。關鍵是要重視,如果發現以下一些信號一定要引起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得十分暴躁,經常發脾氣甚至摔東西,並揚言不想再念書了;持續自卑一段時間,對以前感興趣的事物和活動失去了興趣;人變得木訥遲鈍,獨來獨往,鬱鬱寡歡;胃口不好,失眠,身體頻頻不適,等等。

家長和老師如果發現孩子出現異常問題,不要輕易下結論,要傾聽孩子的想法,幫助他分析,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後再決定處理。家長和孩子單獨吃飯,飯後一起散步、一起短途旅行,老師抽時間找學生談談心,等等,都是走進孩子心裡的好方法。如果家長和老師無法調節孩子的抑鬱情緒,則需請心理諮詢師加以解決。因為及時給這些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可以使孩子儘快恢復到正常狀態。

女兒依依上高一的一個晚上,放學回來,吃晚飯時流露出抑鬱的神情,我忙問她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了,她說:「今天老師說,過幾天的期中考試後,考不好的同學還要回原來的班(平行班),她希望我們都能留在這個班(試驗班)里。而其他的幾個平行班(普通班)的同學,為了進試驗班(重點班)正在努力拚搏。」孩子為此擔心,萬一這次考砸了再回到原來的平行班臉面上過不去。因為新學期文理分科時,依依以十幾分之差被分到了平行班。一個月後的月考,她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績考進了試驗班,綜合成績在實驗班處於中等略偏下。

聞聽此言,我及時為孩子減壓疏導。我告訴她我的一貫政策:考好考賴無所謂,在試驗班和平行班也無所謂,只要自己儘力了就可以。只要主觀上我們努力了,沒有虛度年華,客觀上結果怎樣,那都是無所謂的事情。再有一點,不要勉強自己,開心快樂很重要。如果不開心,壓抑著自己,即使總考第一也沒啥意義。聽了我的話,孩子在家開心地玩了一天後,又開開心心地去上學了……

後來,依依的成績一路飆升,以至於高考時考出了入學以來最好的成績。

2. 讓孩子感受成功,以培養自信心

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人在河邊釣魚,一群孩子在那裡玩耍,不停地把石頭拋進水裡,無論釣魚者怎麼勸說,孩子們也不肯離開。無奈之下,他們放下釣鉤,同孩子們一起向水中拋石子。第一次,他們誇獎孩子們「拋的真遠」;第二次,孩子們拋得和第一次差不多,他們卻說「沒有剛才遠」;第三次,他們說「拋得更近了」,就這樣,一會兒工夫,孩子們沒趣地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自我實現的願望,當信心不足時就會放棄。特別是在老師和家長面前,他們想獲得更多的稱讚和誇獎。事實上,讓每個孩子感受到成功與收穫的喜悅是教師和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尤其對有自卑感、信心不足的中等生來說,教師和家長始終應該充當撥弄火花的人,要讓火花越撥越旺。

3. 老師和家長要有意識地接近中等生,縮短彼此間的距離

孩子們都希望親近父母和老師,獲得他們的喜愛。然而,由於諸多原因,父母常常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老師也常常使學生望而生畏。中等生怕這怕那,由於長期被家長和老師忽視,因此缺乏應享有的關心、愛護。所以,家長和教師要用心關注一下那些默默無聞的孩子。關注的形式很多,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等都可以。這些細節要納入學校及家庭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家長與老師要有意識地與孩子接近。

例如上課時,老師給他們以鼓勵的眼神,他們就能積極思考,舉手發言;回家後,家長關切的問候,會使孩子感到溫暖,使他們願意把在學校里的喜怒哀樂向家長訴說。就是這鼓勵的眼神和隨意的聊天,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使中等生在以後的課堂上再也不默默無聞。

如果家長和老師再時常對他們說「做得好!」「加油!」不斷積累,他們就能感受到家長和老師的關心,逐漸產生對家長和老師的依戀與信賴,抑鬱情緒就會逐漸遠離了。

以上內容來自清華大學出版社《從中等到優等:這樣幫孩子越過藩籬》,中等生是一個「灰色地帶」,他們既不及優等生那樣出類拔萃,也不像成績不好的學生那般無奈,這個群體是龐大的,他們的心理特點是什麼?家長和老師應該怎麼做?如何才能讓這個「灰色地帶」亮起來?本書從中等生的現狀、期盼,如何幫助中等生找到學習的門道及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等方面層層剖析,為老師和家長們出謀劃策。希望通過本書的學習,家長和老師們可以靜下心來傾聽中等生孩子的寂寞、尷尬和苦悶。

要讓孩子學會調整抑鬱情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書名:從中等到優等——這樣幫孩子越過藩籬

作者:東子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52.8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借鑒經驗:麥當勞與肯德基的選址技巧

TAG:書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