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王陽明心學「格物致知」的來源(一)

王陽明心學「格物致知」的來源(一)

各位,我們上一五篇文章講到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那今天這篇文章我們接著講王陽明思想當中一個同樣引起嚴重爭議的一個問題,就是」格物致知」問題。

首先我們要知道幾點:

王陽明心學「格物致知」的來源(一)

第一點,」格物致知」這個問題他是從哪裡來的?講到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了解,理學在它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第一堂課的時候曾經提到過,理學作為一次先秦儒家思想的復興運動,它包含著對於儒家思想的重新建構。那麼在這個建構的過程當中,它逐漸地形成了獨特的文本系統,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兩篇原本在《小戴禮記》裡面,但是過去像《中雍》這樣的文章,儘管像唐代的李翺等等(李翺是韓愈的學生)就已經對《中庸》這篇文章表示了獨特的關注,並且有了一些新的闡述。但是還沒有像理學那樣,把它當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獻和理學的重要文本去研究。

王陽明心學「格物致知」的來源(一)

二程之後,尤其是經過中西的努力,理學的經典文本系統逐漸定型,那就是四書。」格物致知」這個問題就來源於《大學》裡面,大學開頭三句話朱熹把它叫做三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個是三綱。那三綱是怎麼展開的呢?它是通過八條目來展開的,那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麼這就有了」格物致知」的問題這是一個過程。

王陽明心學「格物致知」的來源(一)

如果我們把這個致知誠意一直到修齊治平看作是一個過程,那麼格物自知就成了治國平天下的起點。聖人之道,按照朱熹的理解起點在哪裡?同樣是」格物致知」。」格物致知」這個問題在理學當中變得非常重要。從二程之後幾乎沒有不討論」格物致知」問題,任何一個人,只要是他在心學思想的影響之下幾乎沒有不討論」格物致知」問題。那麼朱熹講格致問題基本上是接著二程夫子來講的。他大意是什麼呢?請持續關注,我們下回在給大家細細道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