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如何降低參與影視風險,穩定收益?

如何降低參與影視風險,穩定收益?

《前任攻略3》成本3000萬,票房

19億

;《羞羞的鐵拳》成本7000萬,票房超

18億

;《流浪地球》成本3.2億,票房

46億

;《戰狼2》2億成本,獲得

56億

票房;……

近幾年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電影產業促進法》的頒布,我國的電影市場坐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十億俱樂部」的成員越來越多,電影票房年年新高,我國觀眾的觀影習慣也逐步形成。

最近六年全國觀影人次從 2012年的4.7億增長至 2018年的13.7億,呈增長趨勢。我國銀幕的供給亦逐年增長,到2018 年成為世界上銀幕最多的國家。最近六年全國銀幕數量從2012年13,118 塊增長至2018年的41,179 塊。其中2018 年全國新增影院1,612 家,新增銀幕 9,552 塊。

如何降低參與影視風險,穩定收益?

票房上億已經不是一件稀罕事兒了,這些發展變化都是大眾肉眼可見的。看著不斷飆升的票房數據,很多人都認為參與電影版權是繼房地產之後的又一暴利行業,前幾年就參與進來的資本家和個人有不少,這兩年確實也做的風生水起。動則十幾億幾十億的高票房紀錄著實刺激著人們的神經,因此影視行業一天比一天火熱。

如何降低參與影視風險,穩定收益?

拿最近特別火的《掃毒2》舉例:7月5日上映的《掃毒2》成為今年國產片強片之一,上映三日票房突破3億元。但這部《掃毒2》中的主演之一劉德華卻沒有拿片酬。作為劉德華受傷後接拍的首部電影,被問及出演這部電影的原因,劉德華笑稱:「缺錢」。

原本他只是擔任監製,但是看完劇本後被角色所感動,出演香港滅毒委員主席余順天,他也笑說這是為了給導演節省出更多資金做特效,自己不分片酬,等著分票房。因為《掃毒2》的製作成本在2500萬美元左右,折算一下大概是1.7億人民幣,要回本票房要在6億以上。這回《掃毒2》票房大爆,劉德華也賺翻了。

如何降低參與影視風險,穩定收益?

同時《掃毒2》這種利用片酬作為投資的方式,劉德華並不是第一次做。據統計,在劉德華參與投資的34部影視作品中,其主演的作品就達17部之多。都讓他獲得了不菲的收益。比如《瘋狂的石頭》這部影片,成本300多萬,片方分賬929.5萬,投資回報率有3倍,成了小成本電影獲得成功的典範之作。

如何降低參與影視風險,穩定收益?

《瘋狂的石頭》劇照

但是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參與影視版權的風險與收益共存。據了解,2017年全年上映的國產電影普遍存在虧損,只有百分二十左右賺到錢。其中不乏口碑好到爆,票房卻虧到哭的,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妖貓傳,蕩寇風雲。高票房的電影很多,票房撲街,不能上映的更多。

所以,許多參與者蠢蠢欲動,希望靠電影作品穩穩地賺上一筆。然而,影視版權認購併沒有那麼簡單。

影視行業的風險及其應對措施(電影篇)

票房未達預期的風險

風險描述:票房未達預期的風險是參與電影最大的風險,簡單來說是這部片子的票房分成收入小於投入成本,出現了虧損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是,票房未達預期並不意味著票房規模小,很多小成本電影(恐怖片)雖然票房小,但是由於成本也小,因此投資回報率並不低,不算未達預期。票房未達預期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的影響因素有:

1、片子本身製作的品質較差,觀眾不買單這是致命傷。電影本身的製作不精良,品質很差,毫無誠意的話,觀眾是不會為此買單的,一部低品質電影可以歸類於預算低,劇本差,五毛特效,再往後就是導演,製片人,演員的問題了。

2、演員陣容不夠或者用得不對。選角陣容不夠強大,或者用的不對,也會導致觀眾不買單,比如你花大價錢請王寶強來演青春文藝校園片,投資很大,預期很高,演員很火,但實際票房不佳,這些都是選角本身的問題。

如何降低參與影視風險,穩定收益?

《唐人街探案2》劇照

3、宣發不給力。一部好的電影沒有給足預算宣傳和發行,好的片子不能夠傳遞到觀眾面前,導致質量很好的片子沒有很好的拍片,從而票房不佳。七月與安生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此好評的電影卻只有1.66億票房,從而說明宣發不到位。

如何降低參與影視風險,穩定收益?

《七月與安生》劇照

4、檔期選擇不當。同檔期有同類型或者大片林立檔期選擇絕對是一門學問,很多檔期選擇不當,同檔期有同類型或者大片林立,就悲催了。比如青春片扎堆,每個票房表現都不好。比如遇到美國大片進場,基本上擠佔了大部分排片。

5、影片類型不夠明確,觀眾喜好的定位不準確。我們國家現在還處於電影發展階段,還沒有完全定位類型化的觀眾群體,很多類型片都偏向於小眾群體,對觀眾的審美,教育程度都有比較高的要求,但現在的主要觀影人群在80,90,00後,他們更傾向於視覺刺激,有喜劇成分的電影,大部分人去電影院都是選擇去放鬆的,而很多類型片文化層面過高,要求觀眾引起反思的好片子,反而達不到高票房,而徐崢的《我不是葯神》就是很好的結合,前半段的喜劇成分,以及後半段的反應國家社會題材現實主義的融合,就是很好的例子。

如何降低參與影視風險,穩定收益?

《我不是葯神》劇照

風險應對

1、用心製作一部電影,不要抱有僥倖心理。別以為糊弄得差不多,就能成為下一個《夏洛特煩惱》或者《煎餅俠》。夏洛特的煩惱在在搬上大熒幕前,在小劇場已經演出了上百遍,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包袱,都是經過仔細推敲,仔細琢磨的;煎餅俠在上映之前,大鵬也是在前期做過很多鋪墊,比如屌絲男士,積累了大量的粉絲,他們的成功都不是僥倖,都是通過很多資源積累的變現。

2、演員陣容的選擇。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很多演員都是自帶粉絲,比如:李易峰、吳亦凡、鹿晗,雖然片酬貴,但是效果很好,可以吸引年輕人,畢竟電影觀眾主要是年輕人。這也是益得於現在服務行業發展迅速,以及文娛支出消費觀的改變,以及對電影知識產權觀念的保護意識,不過這些演員都很挑劇本,當然,如果能夠拿下來,票房都是有保障的。

3、自帶文學IP的電影。如:鬼吹燈系列、盜墓筆記系列、小時代系列等,由於原著有海量粉絲,很多粉絲會自動轉化為票房關注,不過觀眾的預期也很高,他們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不容破壞,所以是雙刃劍。

4、聯合投資、分散投資,以能夠找到知名聯合投資方作為檢驗片子未來前景的一塊試金石,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無論片子做的多好多棒,電影的系統性投資風險就在那裡,因此必須要通過聯合投資、分散投資的方式,降低整體的風險。

5、選擇一個好檔期和宣發合作夥伴。選擇一個好的檔期也是尤關重要的,盡量避開同類型的影片,大製作影片,當然如果能夠參與到大製作電影就不需要擔心這一點,因為是別人要想方設法避開你的檔期;選擇好的宣發合作夥伴,或者通過份額綁定資源方,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院線萬達,大地,中影,在線票務貓眼,淘票票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