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陵墓有三個「無法無天」的地方,處處彰顯了她的野心

慈禧陵墓有三個「無法無天」的地方,處處彰顯了她的野心

慈禧太后,名叫葉赫那拉氏,她是清朝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作為晚清重要的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在她活著的時候,兩度垂簾聽政,粉碎了戊戌政變,可以說是生活奢侈,恣意妄為。慈禧太后死後,其陵墓上多處超越禮制,蔑視祖宗,甚至達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方。慈禧的陵墓都在哪裡嚴重超越了當時的禮制呢?接下來,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我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尤其在封建社會裡,禮儀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穿衣吃飯,到出行車馬,再到陰宅陽宅。小編今日重點說一下陵墓:在人們死後的陵墓中,僅陵墓的名字,依據不同的等級,就有墳、墓、冢、陵、林幾種。帝王死後的墓才能稱為陵,而作為帝王的陵寢,地下及地上建築的結構、尺寸、以及裝飾用料等等,還都有嚴格、明確的規定。比如,後世的皇帝陵寢規制,不能超過前朝皇帝(這個有很多皇帝不遵守,會偷偷的將自己的陵墓修得更豪華,更精緻一些,但不會超越很多,因為大臣不答應,輿論也不答應),皇后不得單獨修建陵寢等等。

這樣看來,慈禧太后的陵寢將會受到很多限制了。她死於1908年11月,最終,以皇太后的身份下葬。身為兩宮皇太后之一,最初,慈禧的陵寢與慈安的本來是一樣規制的,完全符合當時的禮制要求。可慈安太后早就去世了,慈禧一個人獨攬天下,隨著權力的膨脹,在許多方面就開始不按「規矩」來了。表現在陵寢上,為了滿足自己死後繼續「掌權」的需要,甚至只是為了壓倒慈安的「虛榮心」的要求,在光緒二十一年,慈禧直接對自己的陵寢進行了重新建造,重修工程整整歷時十三年。慈禧的陵墓具體在哪些地方超越了禮制呢?

第一點:定東陵內的丹陛石。丹陛石本是帝王權力的象徵,按照規定,皇后陵寢內的丹陛石在尺寸,圖案及工藝上都有嚴格規定的。一般情況,丹陛石長為2米左右,寬1米左右。可是,慈禧在陵寢建設之初,就對那塊已經按照標準建造的丹陛石很不滿意。於是,她直接命人將丹陛石換掉。新改換的丹陛石,長達3米,寬達1.6米,採用了高浮雕加透技法雕成。這塊丹陛石不僅是尺寸上超越了禮制要求,更重要的一點,是其上的圖案,即不是傳統的龍在上,鳳在下,也不是龍鳳並排,竟然是鳳在上,龍在下的鳳引龍行圖。這種圖案,還在慈禧陵寢的許多地方頻繁出現,可以說在我國歷史上僅此一家,再無分號,由此可見,慈禧太后的野心真的很大。

第二點超越禮制的地方,體現在陵墓大殿的貼金方面。清朝的陵寢制度,基本沿襲了明朝的制度。因此在明柱貼金的數量方面有明確要求。清朝祖制規定,但凡帝後的陵寢,在其隆恩殿內,只能有4根明柱上貼金。即使是代表著皇權神威,甚至是帝王登基時受百官朝拜的金鑾殿,也只允許有6根明柱貼金。可是,到了慈禧陵這裡,其三殿內外,竟然有多達64根貼金的明柱。據說,僅這些明柱的貼金,就耗費了黃金四千五百多兩。

第三點,是陵寢柱子上的圖案,按照規定,陵寢柱子上只能做纏枝蓮花或盤龍行雲狀圖案。可慈禧已經全然不顧這些禮制要求,不管是望柱的柱頭,還是明柱的柱身,想用彩鳳的圖案就用彩鳳的圖案,想用盤龍的圖案就用盤龍的圖案。尤其是明柱上的盤龍,竟然是用銅做成的,半立體鏤刻的盤龍,簡直比清朝的歷代皇帝都牛。

有意思的是,慈禧的臨終遺言卻一直在強調:不得與「本朝家法相違」,可到了自己身上,陵寢處處不守規制。更可悲的是,她的陵寢處處超標準,處處繁華,因此「墓」名大噪,在慈禧死的幾十年後,她的陵寢就被孫殿英盜掘一空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張洪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如果將黃河水抽干,然後沿著河道尋找文物,都會發現什麼寶貝
這座陵墓出土「神秘」綢緞包,專家說:它是金代墓內的珍貴文物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