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不要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蘇軾在20多歲的時候,就中了進士。
年紀輕輕,金榜題名,加上有個聲名顯赫的老師,他在京城成了炙手可熱的明星。
他有太多的應酬,太多的奉承。
以至於他有一種錯覺,覺得此生最不缺的就是朋友。
1
患難識真心
想看清真朋友假朋友,落一次難就知道了。
烏台詩案爆發。
蘇軾被枷拿進京,一方太守,跌跌撞撞,一路示眾。
聽說他是因言獲罪,身邊的朋友紛紛燒掉和他來往的書信和詩稿。
在漫長審訊中,他一度留下遺言。
「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
除了蘇轍,竟沒有一個朋友來看他。
妻子王弗曾說他心眼實,太容易輕信別人。
每每有賓客來訪,總要在屏風後面旁聽。
他當時還覺得多此一舉,如今患難,方知人心。
他被貶到了黃州。
聽說是章惇為他和同僚吵翻了天。
太后也開了口,皇帝才饒他一命。
和他相熟的,基本都被貶黜。
受牽連最重的是王鞏,被貶到賓州,遙遠的廣西,當時幾乎沒有人煙的地方。
蘇軾覺得很對不起他們。
他寫了很多信,表達自己的愧疚之心。
茫茫多的信件發出去,好幾個月,沒有一封回信。
2
朋友之間,最重要的是懂得
很久之後,他收到了一封來自南方的信。
是王鞏。
王鞏受他牽連,兩個兒子病死,自己也差點病死。
但他對自己被貶,卻毫無怪罪之意。
為了讓蘇軾放心,他大談嶺南養生之術,告訴蘇軾自己一切安好。
兩人書信往來,探討養生之道,吐槽苦悶情緒,相互寄送書法詩稿。
蘇軾留下的文章,大多豁達通透。
但是面對王鞏,他卻常常大倒苦水。
吐露朋友背叛的傷心,被貶的痛苦,有志難施的遺憾。
只有面對朋友,蘇軾才能毫無顧忌。
王鞏和蘇軾一樣,一生夾雜在黨爭之中,難以自拔。
二人卻彼此慰藉,相互扶持,二人友誼,幾十年不曾改變。
因為他們是一類人,懂得彼此的不容易。
朋友,不必太多,彼此知心,彼此懂得,一個就足夠了。
3
三觀不同,不必強融
蘇軾幾次復起,幾次與新黨相爭。
政見上的不同,讓章惇的心態漸漸失衡。
他開始站在蘇軾的對立面。
得勢之後,他把蘇軾貶到了儋州。
只是因為「瞻」於「儋」形近的惡趣味。
那個仗義執言的朋友,就這樣變成背後插刀的敵人。
蘇軾想了很久,最終寬諒了他。
相識免不了人在風中,聚散終由不得你我。
既然三觀已不相同,那也不必強融。
4
朋友在精,不在多
如今的海口,有座五公祠。
裡面有三個人,一個是蘇軾,一個是蘇過,另一個是姜唐佐。
蘇軾在儋州很是寂寞,有很多人來拜訪他,但是能說的上話的,卻沒有幾個。
姜君便從瓊州趕來,和蘇軾住在一起
倆人談詩論詞,遊山玩水,一起度過了半年時光。
姜君走後,蘇軾說:除了讀書飲酒,再也沒什麼方法打發這百無聊賴的日子了。
朋友在精,不在多。
賓客三千人,可言無二三。
孤獨,並非身邊沒有朋友,只是心裡無人做伴。
不要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
因為越喧嘩,越孤單。
傅佩榮詳說經典系列(6本精裝)
一攬子收穫經典文化
從此愛上國學
※一個人正在走上坡路,有3種跡象
※喝水超快的「拖把王」!真正免手洗,還不漏放一根頭髮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