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H.264、H.265當道,安防編解碼標準SVAC2.0的突圍之戰

H.264、H.265當道,安防編解碼標準SVAC2.0的突圍之戰

H.264、H.265當道,安防編解碼標準SVAC2.0的突圍之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安防監控編解碼標準H.264、H.265之後,安防領域,是否還需要新的編解碼標準?

這大概是國標SVAC開始制定和推出後,安防廠家們都會著力思考的問題。

國際標準在前,H.264已將視頻編解碼的效率提高到了一定程度,後繼者H.265也將低碼流下的畫質進行了優化,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圍繞H.264、H.265的上下游產品越來越多,也有越來越多的廠家參與進來。

繼H.264後,H.265也越來越普及開。

而對比之下,倡導安全自主、可加密的視頻編解碼標準SVAC從2007年提上日程,2011年5月宣布實施第一版,2017年6月宣布實施第二版SVAC2.0,相關的產品和應用,進入市場卻顯得較為緩慢。

做SVAC國標,願景之下,是否真的難以普及和市場化?

從網路化到智能化,攝像頭的安全還是空白

如果這個問題問到欣博電子的創始人兼CEO梁敏學,他一定會明確、堅定地回答:「不是」。

本科就讀於清華、後研究生畢業於中科院微電子所,梁敏學一直對微電子十分感興趣,對圖像處理、壓縮、編碼也都有所研究,幾乎所有常見視音頻格式他都有所接觸。

早在2007年,梁敏學就曾創辦一家名為「芯博媒體」的半導體公司,主打手機專用多媒體晶元。後來,梁敏學又進入了聯發科,成為多媒體與信息技術事業部門的負責人。

2015年前後,人工智慧逐漸興起,又以安防為最佳落腳點之一;同時,公安部也開始著手準備SVAC2.0的安防監控國家標準。

AI的浪潮、及SVAC2.0國家標準的制定,這兩個關鍵節點也給了梁敏學新的創業靈感。

於是,梁敏學決定辭職再創業,參與這一標準的制定,並成立欣博,專攻基於SVAC2.0的編解碼晶元產品。

「攝像機從模擬轉數字,已經有十多年。這期間,網路化一直在瘋狂發展,直到近幾年智能化發展起來,但安全方面一直是空白,幾乎沒有人觸碰這方面。所以,我想有這麼一個機會,一定要抓住。」梁敏學說道。

H.264、H.265下,國標SVAC的機會在哪?

但H.264、H.265在前,留給SVAC的機會在哪裡?

H.264、H.265標準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信聯盟(ITU)制定,其中H.264已是視頻監控領域應用的主流標準。

而2013年推出的H.265,在H.264的基礎上保留原來的某些技術,同時加以改進,提高了壓縮率、編碼質量,被看作是下一代主流視頻編解碼標準。

但H.264、H.265,在現行運行效率較高的同時,也存在著安全性低的問題。

H.264、H.265難以對攝像頭源頭中的視頻數據進行加密。現行對監控視頻的防護基本是在網路層,而並不針對視頻數據本身。因而,各種黑客入侵、防火牆被破解的監控數據泄露事件也層出不窮。

H.264、H.265作為國際標準,不僅在數據安全層面存在隱患,同時對應用該標準的產品收取著高昂的專利費。

據了解,目前至少有四家組織或公司在收取H.265的許可費用:老牌的專利池MPEG LA,新興的專利池HEVC Advance和Velos Media,以及Technicolor公司。Velos Media和Technicolor還沒有公布自己的收費政策。收費標準太高,且收費主體不清晰,專利費侵佔產品利潤,給企業帶來嚴重的知識產權風險。

「H.265是2013年定稿,從定稿的第一天起,就是收取專利費的,每台終端設備的專利費最高可達1.2美元。」

標準在「別人」手裡,用起來確實諸多掣肘。這一點梁敏學深有感觸。

「最早的時候我還做過MP3。當年我國的MP3產業正在蓬勃發展,國外專利組織採用了一貫套路,在培育標準的時候不提專利費,製造專利陷阱,到產業成熟時,各種專利費就隨之而來。我國企業在這方面缺乏認識,不積極主動參與標準制定,不在產業發展初期進行專利談判,最終付出高昂代價。」

有這些經歷,梁敏學清醒地認識到擁有國有標準,是極為重要的一點。

定標準難,留給晶元企業的不到一年時間

而針對H.265/264標準存在的問題,SVAC標準的主要特點則在於,其是一項針對安防監控領域應用的特殊性而制定國家標準。


SVAC解決了目前視頻監控系統由於信源編碼標準不統一導致的難以互聯互通的問題,能提供視頻的加密認證,確保視頻不被隨意篡改、外泄。


並且,SVAC是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產權的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能夠實現自主、可控,減少國外標準的牽制。

既然SVAC 有機會在,那為何應用如此緩慢?

事實上,從標準制定、到產品推出,再到應用,一直都有著時間差。

SVAC從2007年提上日程,2011年5月宣布實施1.0標準,2017年6月宣布實施SVAC2.0標準,此後不斷有公司宣布相關晶元流片、產品應用。

但實際上,這一時間表並不準確。梁敏學表示,「實際上,SVAC2.0標準的最終定稿,到現在僅僅一年的時間。其實,SVAC2.0的產品化和應用,才剛剛開始。」

SVAC推行緩慢,主要原因在於標準制定的技術難度比想像中更高、過程更漫長。

「國內標準和國際標準,標準和標準之間是性能對齊的,但產品和產品之間,國標產品的和國際標準產品存在差距。這主要體現在:一是壓縮率壓不下去,或壓下去後畫質變差;二是功耗高。」梁敏學表示。

因而,SVAC2.0要對標H.265,既要著力解決前一代標準中存在的問題,又要展現出SVAC 2.0標準在數據安全保護、提升壓縮性能和編碼效率、人工智慧實時分析等方面的優勢。

SVAC2.0標準定稿後,其產品化和應用其實才剛剛開始。欣博等作為第一批基於SVAC2.0標準進行晶元產品研發的廠商,較快的完成了晶元流片,並交付下游廠商試用。

「相比之下,H.265從標準定稿到IPC晶元流片,也經歷了兩到三年時間。SVAC2.0的進度並不慢。」梁敏學說道。

「就像2000年,北斗導航剛出現的時候一樣,會出現信號差等各種問題,很多和國外GPS技術存在差距,但這是一個新技術,經過若干年的發展逐漸走向成熟。回推到H.264、H.265標準剛出現的時候,也同樣要經歷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

三合一晶元,做主控晶元的協處理器

而具體來說,作為一款產品的SVAC 2.0晶元,它的特點有哪些?新標準的編解碼晶元在攝像機中的位置在哪?

拿到市場上,還是要靠產品性能和差異化定位說話。

梁敏學介紹道,應用欣博電子的晶元開發的攝像機整機產品同時支持H.264/H.265和SVAC 2.0國家安全編碼標準,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首先是將原有賬戶密碼登錄方式改為數字證書,減少初始密碼是『弱口令』的風險;


然後,視頻流設有摘要簽名,防止重要視頻片段被刪改、抹去;


其次,視頻流被加密,被非法截獲或拷貝視頻以後,沒有秘鑰也無法播放。

而在功耗上,欣博的晶元功耗能控制在0.3瓦左右,相比其他SVAC晶元優化了幾十倍。

並且,欣博的晶元是提供協處理器,提供AI、基於國標SVAC2.0的編解碼和加密的三合一晶元。

需要說明的是,梁敏學為這款晶元選擇的方向是:攝像機主控晶元的協處理器。

如何理解這一定位?

目前,藉助AI落地安防的浪潮,很多創業公司選擇研發AI加速晶元,以提高攝像頭的智能感知和分析功能。但在攝像頭內,包含了ISP、AI模塊及編解碼能力的主控晶元,相對更佔據主導位置,單一的AI晶元還面臨軟硬體結合的生態問題。

而欣博電子,將其編解碼能力、加密及AI能力三合一,進行差異化設計,並專註為主控晶元提供輔助能力。

如在目前攝像機中,使用較為主流的某廠商的主控晶元,能提供ISP、AI模塊及基於H.264/H.265的編碼能力組合。欣博的晶元則定位為協處理器,提供基於SVAC2.0的編解碼能力、AI能力及加密的組合。兩者可疊加使用,提供更強的AI功能,及支持更多編解碼標準(多格式的),和對視頻進行加密。AI部分還可進一步為主控晶元補充算力,並支撐更多演算法模型。

這就意味著,欣博的晶元並不是與主控晶元爭搶位置,而是更好的協助攝像機進行編解碼、加密及AI輔助工作。

梁敏學介紹道,目前已有客戶基於其晶元研發出了整機,並將產品送檢公安部門,即將應用於項目。

標準推行,是個博弈的過程

而談及基於SVAC2.0的編解碼晶元的市場,梁敏學認為,晶元目前還是會先應用到雪亮工程、平安城市等相對to G的場景。

「要想將國產技術培育起來,必須給予其一定市場,讓其去壯大。目前晶元應用的主要還是一些國家項目,這些項目對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但實際上,我認為視頻安全的需求實是很普遍的,成熟之後會拓展到更多市場。」

民用場景也是梁敏學看好的場景之一。但考慮到民用市場利益方更多、更複雜,推行可能需要更多時間。

實際上,在監控行業,編碼標準是個一直被反覆探討的焦點問題。說到底,標準推行,是個技術及各種因素博弈的過程。

H.264、H.265標準的推行,圍繞其上下游的產品也在推出,而要改換標準,產業鏈上的產品也要更新。因此,很多大型的安防廠商對此依然持觀望態度。

而其他基於SVAC 2.0標準研發晶元的企業也並不多,標準制定難、晶元能做的企業少,下游的產品推進也就相對緩慢。

梁敏學也坦言,「做的不多,能做出來的更少。如果能有更多廠商進來一起做這件事,拋開自然會有的競爭,其實是件好事,這樣就能一起推動整個市場的發展。」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度小滿副總裁張旭陽重回光大銀行,籌建理財子公司
對話TensorLayer項目發起者董豪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