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位種植雜交小麥的大爺被網友稱為「西域袁隆平」 ,他說…

這位種植雜交小麥的大爺被網友稱為「西域袁隆平」 ,他說…

「我只是做了一件農業科技工作者該做的事情。今後要用實際行動,實實在在做事為群眾服務。」

今年78歲的老人張正才,20年來堅持研究雜交選育冬小麥高產優質品種。他培育的冬小麥新品種「新冬50號」已在新疆推廣種植逾20萬畝。

被網友稱為「西域袁隆平,新疆之楷模」。

78歲的張正才走在新品種麥田裡,是他最幸福的事情。瓦里斯江·烏馬爾江 攝

這位年近八十歲的老人,頭髮全白、精神矍鑠。衣著樸素的他,經常穿著一雙鞋邊開裂的布鞋,嘴裡始終念叨著「時間不夠用」。

為何他總說時間不夠用?看看張正才的故事你就懂了……

起早貪黑、廢寢忘食

住在漏雨的土屋裡搞科研

張正才畢業於新疆昌吉農校,學習農作物栽培學專業的他38年紮根農業第一線。1999年退休後,張正才通過新聞了解到新疆小麥品種匱乏、南北疆小麥優良品種不多,便立志在小麥優良品種研究上做出突破。

至此,他開始利用曾經所學專業知識和工作中積累的經驗研究小麥新品種。

58歲,本應是頤養天年的年紀,但張正才的雜交小麥培育之路才剛開始。

為了方便研究小麥新品種,張正才說服老伴王秀雲和子女離開烏魯木齊市的住所,來到新疆瑪納斯縣瑪納斯鎮山丹戶村定居,開始了冬小麥雜交選育高產優質新品種的研究工作。

夏季淺黃色短袖,秋天橄欖綠外衣,一雙鞋邊開裂的布鞋成為他的標配,附近村民都知道,村裡來了一位能吃苦的『農民』。由於吃穿很簡單,大夥以為他是真正的農民,平日見他也都在農田裡。」王秀雲說。

本以為可以度過幸福美滿晚年生活的王秀雲,來到農村後,被「殘酷的現實」擊碎了所有的幻想。

「大戈壁灘最後一家就是我們居住的地方,房子不僅掉土,下雨時還漏雨。」王秀雲向記者描述他們艱苦的居住環境在戈壁灘居住,衛生各方面都很差,衛生間自己建,房屋掉土、漏雨,也得自己維護。

不僅如此,每天最發愁的事情就是沒有吃的水,還得提上水壺到處去找著要水,「有時做飯急用,他就騎上自行車到公路邊上去跟人家要上一壺水做飯。王秀雲說。

張正才起早貪黑、廢寢忘食進行小麥品種研究,王秀雲在農村生活很是乏味,多次想回烏魯木齊。她有時候也會幻想一下城裡的退休生活:與朋友們跳一跳廣場舞,閑時在廣場上轉一轉,跟朋友聊聊天。

「讓我守著幾畝地,在大戈壁灘上就度過晚年,好多次想離開。」但隨著時間的過去,丈夫張正才的精神感動了王秀雲,她也慢慢適應了農村生活,並安心照顧張正才的起居。

白天地里幹活,晚上看書學習

跑遍新疆收集小麥品種

收集優良的無轉基因麥種,構建小麥種質資源庫是張正才培育小麥新品種的關鍵所在。

20年來,張正才跑遍了新疆大部分地區,還先後前往安徽、山東等地尋找產量高、耐低溫的優良麥種。

平日節儉的他,卻將退休工資和孩子們給的生活費全部用到了選育小麥新品種上。但這還不夠,在瑪納斯縣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張正才終於有了自己的冬小麥雜交育種基地,並配套了灌溉系統。

「以前水澆不上,我就買了一個三輪車,車上放著水桶,一行一行用茶壺舀著澆。現在好了,不僅有了六畝地,還有了水井。」張正才說。

張正才在麥田裡觀察小麥的成長情況。瓦里斯江·烏馬爾江 攝

張正才講到,「冬小麥雜交育種選擇父母本很重要,不但要品質特別好,還要早熟、免疫性強、抗倒伏,這樣的兩個品種組合在一起,才能雜交選育出來好的後代。」

隨著研究的深入,張正才感到自身的理論知識已經不能再支持他繼續研究新品種,於是他白天地里幹活,晚上看書學習,提高理論知識,將最新的理論知識用於選育新品種中,用實際行動詮釋「活到老,學到老」。

那段時間,妻子王秀雲最擔心他的身體:「當時為了學習理論知識,吃完飯就到書桌上,休息時間都沒有,每天睡眠都不到6小時,起早貪黑翻閱書籍、記錄。

張正才理論學習期間,為了記下重要知識點,他就用老辦法,翻閱一遍,記不住再寫一遍。「農業科技方面書內容太多,根據需要的學習,邊學、邊看、邊記,害怕記不住,書合上之後,再默寫一遍,就忘不掉了。當時,只有一個想法,一定要研究出來好成果,給國家的發展,出一份力量,要不然我白拿國家的退休金了,學了這麼多知識白學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小麥與抗寒葡萄研究都有收穫

20年來,張正才始終堅持研究雜交選育冬小麥高產優質品種。不管春夏秋冬,白天晚上,沒有水,就人工拉水;沒有機器耕地,就自己一點一點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每天到地里,先選擇產量高、品質好、早熟、免疫性強、抗倒伏的品種,做父母本,然後剔除發育不完整的麥粒,再進行去雄、授粉等操作,每一道工序,都將決定小麥下一代的品質。」

張正才培育的「新冬50號」因為產量高,品質好,農民都喜歡種。瓦里斯江·烏馬爾江 攝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努力,張正才終於成功培育出適宜新疆種植的冬小麥新品種「新冬50號」。該品種具有抗逆性強、產量高、耐低溫、品質優、性狀穩定等特點。

目前,新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給張正才發了品種審定合格證。「新冬50號」也已經推廣到阿克蘇、奇台、伊犁、塔城等地,產量都在700多公斤。「因為產量高,品質好,農民都喜歡種。」

如今,冬小麥新品種「新冬50號」已在新疆南北疆推廣種植逾20萬畝,在北疆累計銷售4100噸,平均單價4.5元,實現收入約1845萬元。

張正才將繼續圍繞小麥、葡萄、李子、蘋果等作物開展品種選育研究。瓦里斯江·烏馬爾江 攝

除了培育小麥新品種外,張正才還培育了冬天不埋土,自然越冬的抗寒葡萄。

2011年,張正才坐火車前往東北,歷經9個月,拿回了東北野生山葡萄苗。與食用葡萄進行雜交培育,為食用葡萄選育育種,與原產自法國的赤霞珠葡萄品種進行雜交培育,為釀酒葡萄選育育種。

經過8年的反覆試驗,葡萄可抵禦零下30℃的天氣安全越冬,免疫性強,顏色深紅,可以用於製作中檔葡萄酒原料。

2016年,張正才他看到很多糖尿病人不適合吃麵食,吃了麵食血糖很高,他為了廣大的糖尿病患者,又開始致力於研究和培育低糖小麥的研究。

採用基因重組理論和遠緣雜交理論,目前低糖冬小麥的糖分有所下降。但是,張正才科研之路仍在繼續。

「你奮鬥了就有收穫,你就有快樂。

張正才的事迹傳開後,他被網友稱為「西域袁隆平,新疆之楷模」。他卻坦言,「我只是做了一件農業科技工作者該做的事情,今後要用實際行動,實實在在做事為群眾服務。」

張正才的成功,離不開親人的支持和鼓勵,妻子王秀雲也將默默地陪著他、支持他、照顧他。

在成績面前,張正才並未停滯不前,他表示,將來還要繼續圍繞小麥、葡萄、李子、蘋果等作物開展品種選育研究,用畢生精力為新疆現代農業做貢獻,為祖國做貢獻。

「你奮鬥了就有收穫,你就有快樂。」張正才說。

來源:中國新聞社

編輯:朱麗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最高201萬!華為高薪招應屆生!專業是……
晉魯豫多省天空現發光物;科學家在非洲發現疑似外星有機物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