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談算術:與「六尺君」聊聊「六尺巷」

談算術:與「六尺君」聊聊「六尺巷」

談算術:與「六尺君」聊聊「六尺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最近買了一本「辭典」。典者,典範也。把握不準的東西又不查辭典,豈不人云亦云,胡說八道?

但是,買了這部「辭典」後,有種買假貨的感覺:錯謬太多,幾乎到了「典無不錯之頁,頁無不錯之條」的地步。書籍是特殊商品,店家進的「正版」,服務熱情,物流又快,所以仍給了店家「五星好評」。但對出版商,則寫了幾百字的批評。

談算術:與「六尺君」聊聊「六尺巷」

針對這幾百字,有位網友竟寫了篇文章,稱之為「好事」。看完網文,特別感動:能夠自覺「學雷鋒,做好事」,那是非常難得的。

網友的網名叫「六尺君」,這網名同樣令人讚賞:中國人欣賞「七尺男兒」,他主動切掉一尺,謙虛;又心向君子,志向遠大。這樣的「好少年」(年齡據其文推測),將來不用家長掏贊助費,自己考上高中,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談算術:與「六尺君」聊聊「六尺巷」

「六尺君」的文章,發布的平台叫「六尺巷文化」。這一看,意識到自己可能弄錯了:「六尺君」應該與「六尺巷」有關,可能不是七尺切掉一尺的意思。

最早知道「六尺巷」,是讀《舊聞隨筆》,作者是民國老人姚永朴先生。之前有沒有六尺巷的記載,沒研究過。

談算術:與「六尺君」聊聊「六尺巷」

「六尺巷」的故事非常正能量,大約是說清初桐城張宰相的家人,與鄰居爭地皮。誰都有理,誰都沒理,爭不出結果,宰相家人便給張宰相寫信,意思是請他使個面子。張宰相很大度,給家人回了一首詩:「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鄰居「聞之感其義,亦退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無論是張宰相,張氏家族,還是張家的鄰居,都是令人尊敬的。他們以實際行動,弘揚了傳統美德,也是屬於做「好事」的範疇。後人在兩家禮讓出的地皮上,真的建了個「六尺巷」,讓遊客參觀,同樣是屬於做「好事」。

「好事」歷來都難做好,修建「六尺巷」也是這樣。桐城不乏做好事的網友,將「六尺巷」實地測量了一下。測量的結果是:「六尺巷」兩牆之間的寬度,為205CM。

這個寬度,嚇人不輕。

《舊聞隨筆》寫得很明白,兩家各自讓出三尺,讓出的寬度一共只有六尺(200CM)。根據簡單的算術原理,「六尺巷」的實際寬度,應該是兩個三尺,再減去兩家爭議的寬度。用一個算術公式來表示,就是「3+3-X=6.15」。

「X」,表示未知的雙方爭議地皮寬度,6.15為單位換算出的數值。求解,X=-0.15。

爭議的地皮是個「負數」,不合邏輯。考慮清代長度單位,有「裁衣尺」與「營造尺」之分,但X始終在「0」左右,令人費解。

談算術:與「六尺君」聊聊「六尺巷」

「六尺巷」的實際寬窄,不是工程體量大小的問題,而是與「六尺巷」表達的主題直接相關:

其一,X>0,表明雙方確該爭議,雙方由此發生爭吵,訴求自在情理之中;

其二,X≈0,表明雙方爭議意義不大,地皮需要精密儀器才能測出,吵得千里之外都知道,雙方有點雞腸小肚;

其三,X<0,雙方爭議是個「負數」,莫名其妙地爭得面紅耳赤,用現在的法律名詞就叫「尋釁滋事」。

「六尺巷」建成凈寬205CM,嚴重損害了張宰相及其家族包括鄰居的形象。當然,後人出於好意,修個「六尺巷」不容易,也很辛苦,但不能因為辛苦就盲目誇讚,就像現在炎天暑熱,在別人地里摘個西瓜也很「辛苦」,能誇讚么?所以,現在這個樣子的「六尺巷」,應該批評,並要拆除重建!

談算術:與「六尺君」聊聊「六尺巷」

「六尺巷」拆除重建,應該由「六尺君」向有關部門提出。道理也很簡單:「六尺君」年輕,肯說實話。年紀大的人,容易世故。《皇帝的新裝》,安徒生也是安排一個孩子來說真話的。

順便補充一句:「六尺巷」如果拆除重建,不必兩堵牆都拆。拆掉一堵牆,向內挪一點重建,這樣能省點錢。

——請「六尺君」注意一下。

(註:應相關方請求,有關內容予以隱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情偶記 的精彩文章:

扇子簡史:4000多年裡人們都用扇子,冬天必須用扇子的只有1人
帝王簡史:叫一聲「萬歲」,「皇帝」敢答應么?

TAG:閑情偶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