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學者:兩岸「維持現狀」已不可能,未來只有「統」「獨」兩條路

學者:兩岸「維持現狀」已不可能,未來只有「統」「獨」兩條路

針對兩岸關係的未來,台灣「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在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時表示,2020大選過後,無論何人執政,都必須處理台灣何去何從的問題,「維持現狀」已不可能,未來只剩下「趨統」或「趨獨」兩種選擇。

趙春山近日出版新書《兩岸逆境》,副標題是「解讀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的對治策略」。他在書中形容,李登輝的兩岸政策是「左右搖擺」,陳水扁是「左支右絀」,馬英九是「左右平衡」,蔡英文是「左思右想」。

趙春山在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時,對於兩岸關係提出了幾個觀點。他強調,兩岸關係互信比論述更重要。他說,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都有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期待,原因或是基於主觀的願望,或是因形勢所逼。但他們四位與大陸的互信程度不一,導致在執政時,兩岸關係出現不同的情況。例如,馬英九與大陸互信程度比較高,兩岸關係就比較好。蔡英文則反之。

趙春山認為,「九二共識」的重要不在於它的名稱,主要在於它的內涵。「九二共識」的重點,是兩岸同屬「一中」的內涵,但因雙方對「一中」定義不同,所以才會有「九二會談」。因此,所謂的「各表」,是各自操作的問題,如果要大陸明白承認「各表」,那就會陷入「兩國論」,所以正如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所言:「九二共識」是雙方心照不宣的理解。

趙春山說,「九二共識」這個名詞的創造者是民進黨的英系「立委」羅致政。2000年4月2日「九二共識」第一次出現在台灣《中國時報》的「時論廣場」,當時羅致政是東吳大學教授。同年4月28日「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在淡江大學研討會上,首先以官方身份提出。

當初羅致政所說的「九二共識」並不具有「各表」。蔡英文承認有「九二會談」、「九二精神」,但不承認有「九二共識」。其實「九二會談」精神就是「各自表述」,「一中」在李登輝時代就有了,為何還要再會談?就是處理「九二共識」的內涵問題。如果內涵問題可以溝通解決,「九二共識」這個名詞就不該成為兩岸關係的障礙。

趙春山提到,「兩國論」也是蔡英文與大陸之間的障礙。其實李登輝認為,他所提的「特殊國與國」論述,不能簡化為「兩國論」;「特殊國與國」論述,不是為了提出新的主張,而是要大陸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蔡英文的看法和李登輝一樣。因此,如何面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可能是大陸必須處理的一個答案卷。

對於日後兩岸關係的發展,趙春山表示,由於兩岸各自面對主、客觀形勢的改變,未來雙方關係的發展,已經不可能再「維持現狀」。2020大選過後,無論何人執政,都必須處理台灣何去何從的問題,既然「維持現狀」不可能,未來只剩下「趨統」或「趨獨」兩種選擇。「趨獨」,就要有備戰的準備;「趨統」,也要提出自己的方案。

趙春山說,過去李登輝執政時曾提出「國統綱領」,陳水扁也曾提出由「文化統合」、「經濟統合」邁向「政治統合」的說法。統一或統合,都須經過漫長的道路,都須經過「心靈契合」的過程。但「趨統」有利於營造兩岸和平氛圍,有兩岸和平台灣才有安全。

據報道,趙春山出生於1946年,馬英九兩岸政策重要智囊,在馬英九執政時期,擔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遠景基金會」董事長,也是2015「習馬會」重要推手之一。

編輯:承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台灣網 的精彩文章:

2019年5月大陸赴台遊客31萬人次 為三年來新高
劉結一會見台北市長柯文哲一行

TAG:中國台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