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不願學兵法,漢武帝大怒:你小子學不學?霍去病:我不學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悲傷籠罩的長安城
西漢長安城,作為大漢帝國的都城,也是整個國家最大的城市,近五十萬的人口,在這裡居住和生活。喧囂、吵鬧每天都充斥著這座城市。
漢武帝元狩六年的這一天,長安卻沒有了往日的吵鬧和喧囂,今天是已故大漢驃騎將軍,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的出殯之日。來自邊境五郡的鐵甲軍,自長安城列陣一直到冠軍侯下葬的墓地。悲痛欲絕的皇帝,仿照祁連山的樣子,為冠軍侯修建墓地。給去世的臣子如此的哀榮,自漢朝開國以來,還從未有過。皇帝還親自為冠軍侯擬定謚號,取「並武與廣地」之意,謚封為「景桓侯」。
漢驃騎將軍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墓
整個長安城,此時是肅穆的,悲傷的,冠軍侯霍去病,漢帝國的軍事天才,在漢帝國打擊匈奴的戰爭中,戰功赫赫,卻最終在二十四歲的年紀,英年早逝。很多的長安百姓,都很悲傷。而最為悲傷的,莫過於身在未央宮的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坐在未央宮的御榻上,不言不語已經許久了,周圍的侍從們,皆是屏氣凝聲。劉徹還沒有從霍去病離世的悲傷中走出。大臣都在勸自己,要愛護身體,不要太過悲傷。大臣的疑惑,漢武帝很清楚,縱使霍去病戰功彪炳,他畢竟只是一個臣子,他的離世,是讓人心中遺憾和悲傷,但給霍去病這麼大身後榮耀,在大臣看來還是有待商榷的。
霍去病墓前馬踏匈奴石雕
大臣哪裡知道,漢武帝的悲傷,不僅僅是因為霍去病的離世,更多的還是為自己悲傷。因為,霍去病身上有著漢武帝劉徹自己的影子,也可以說,在領兵打仗這個層面,霍去病就是漢武帝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不喜歡學習兵法的霍去病
霍去病是私生子,漢武帝很早就從自己的皇后衛子夫那裡知道,而且還是衛子夫的姐姐衛少兒和平陽公主府的小吏霍仲孺的孩子。霍仲孺是個膽小怕事的人,不敢承認霍去病的身份,所以從小霍去病在平陽公主府長大。這孩子原本和漢武帝沒什麼關係。但是,漢武帝喜歡上了衛子夫,並且最終將衛子夫立為皇后。衛子夫是霍去病的姨娘,漢武帝也就成了霍去病的姨父。
漢武帝將霍去病接到了宮中,他很喜歡這個膽子大,活力無限的外甥。他發現霍去病雖然出身卑微,但是卻喜歡騎射,竟然還將騎射這門本領掌握的很好。漢武帝也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他也喜歡冒險,而且熱衷於騎射。
霍去病雕像
作為一個帝王,在治理國家時,冒險是不可取的。所以,漢武帝在成為皇帝後,努力壓抑著自己的天性。突然,身邊多了一個像自己的少年,漢武帝自然要不遺餘力的加以培養。而且,因為霍去病自幼不知生父,所以對漢武帝也是格外親近。漢武帝在霍去病眼裡,既是君,也是父。
漢武帝想讓霍去病學習兵法,哪成想,這小子竟然不願意學,嘴中還振振有詞:戰爭只看戰略如何就夠了,不必盡學古代兵法。漢武帝有些惱怒,但也為霍去病不拘泥於舊規則而高興。
漢武帝劉徹
等到了霍去病十七歲時,漢武帝決定讓他跟隨大將軍衛青,去戰場上歷練。漢武帝堅信,霍去病會在戰場上嶄露頭角。大將軍衛青是皇后衛子夫的弟弟,也是霍去病的舅舅。衛青看到已經長大且英姿勃發的外甥,自然是心中歡喜。當明白了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期望後,欣然同意霍去病跟隨自己北征匈奴。
西漢與匈奴的那些事兒
匈奴,是整個漢朝皇室心中永遠的痛和最沉重的枷鎖。漢朝開國以後,漢高祖劉邦豪情萬丈,親自率領32萬大軍,於漢高祖六年,北擊匈奴,卻在白登山遭遇了匈奴軍隊的圍困。漢高祖和他率領的先頭部隊,被圍困七天七夜,深陷絕地。最後漢高祖採用陳平計策,賄賂了匈奴領袖冒頓單于的妻子,才得以逃脫。
遭遇白登之圍的漢高祖劉邦
自此以後,匈奴就成了遮蔽在漢朝上空最大的一片陰雲。漢武帝之前的高祖、惠帝、文帝、景帝四位漢朝帝王,不得不採取和親政策,將一位位漢朝皇室女子嫁給匈奴單于,還要奉上大筆的金錢貨物,以換得匈奴大軍不大舉南下,進攻中原的承諾。
雖然沒有大舉進攻中原,但是匈奴卻幾乎每年都會在漢朝北方邊境進行規模不等的騷擾,隨意攻打漢朝邊境城市,任意屠殺漢朝軍民。而面對這種明目張胆的軍事挑釁,不具備正面抵抗匈奴的漢朝,只能選擇忍氣吞聲。漢朝慢慢積攢力量,發展國力,到了漢武帝時期,歷經四代帝王近百年的忍辱負重。大漢的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軍事上也已經逐漸追趕上匈奴。
開創「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劉恆
漢武帝熱血,膽氣豪壯,同時又極具冒險和攻擊性。他不想在繼續生活在匈奴的陰影之下,他要通過暴烈的主動進攻,利用已經不遜色於匈奴騎兵的漢朝鐵騎,徹底蕩滌籠罩在漢家江山上近百年的這片陰雲。
他先是派李廣率軍開赴北部邊境,通過訓練,讓漢朝士兵習慣北方的軍事環境,同時在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意圖與大月氏聯合,東西夾擊匈奴。
張騫出使西域壁畫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匈奴派遣使者來到長安,要求漢朝送公主於匈奴單于,進行和親,這等傲慢的舉動激怒了朝中一部分大臣,大行令王恢要求漢武帝拒絕匈奴的要求,對匈奴進行一次軍事打擊。朝中以御史大夫韓安國為首的主和派卻激烈反對。
韓安國勸說漢武帝,以現在的軍事力量對比,漢朝還無法與匈奴進行軍事上的對抗,應該繼續採用和親政策,以換得漢朝繼續和平發展國力的時間。漢武帝最終同意了韓安國的建議。
這是漢武帝即位後,朝中主戰派和主和派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功虧一簣的馬邑之謀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北部邊境的馬邑縣的富商聶壹來到長安找到大行令王恢,向王恢獻上計策,建議利用與匈奴和親的機會,對匈奴進行一次誘殲戰。但王恢卻指出這個計策中的漏洞,如何才能引誘匈奴進入漢軍的埋伏圈,聶壹提出,可以利用自己多年與匈奴進行貿易的關係,假裝將馬邑縣的財物獻給匈奴,以此來引誘匈奴進到馬邑,漢軍可以在馬邑設伏,殲滅匈奴。
王恢是朝中堅定的主戰派,他聽到聶壹的計劃,喜不自勝,將計劃向漢武帝做了轉述,并力勸漢武帝實行計劃。這次仍然遭到韓安國等主和派的激烈反對,不過這一次,漢武帝站在了王恢一邊,同意實施馬邑之謀。
秦漢時馬邑古城遺址
元光二年六月,漢武帝派遣精兵30萬,令韓安國、李廣、公孫賀率主力埋伏於馬邑附近的山谷中。王恢與李息率3萬餘人出代郡(今河北省蔚縣附近),計劃從側翼襲擊匈奴後方輜重部隊,並阻斷其退路,聶壹則按照計劃前往匈奴誘敵深入。
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聶壹成功說動了匈奴軍臣單于,軍臣單于率領10萬匈奴軍隊,通過漢軍邊境武州塞,向馬邑進軍。大軍來到距馬邑百餘里的地方,軍臣單于發現路邊有牲畜,卻沒有人照料,心中起疑。
恰逢匈奴俘虜了一名正在巡邏的漢軍尉史,軍臣單于訊問尉史,尉史在單于威脅之下,將馬邑之謀和盤托出,單于大驚,率領大軍急速回撤。憤怒之下的軍臣單于,向隨軍各部下達命令,向漢軍邊境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襲擊,一時間,漢朝邊境全線告急。
漢武帝劉徹
三十萬大軍,奔波勞碌,且消耗物資巨大,最終卻無功而返。漢武帝暴怒不已,將王恢下獄,王恢被迫自殺。第一次主動攻擊匈奴的馬邑之謀雖然失敗,但也將漢匈之間虛偽的和平打破,匈奴拒絕了漢朝主和派提出的繼續和親的請求,漢武帝趁此機會,不顧朝中主和派的勸說,宣布廢除對匈奴的和親政策,轉而採取軍事進攻的方式,解決匈奴問題。
對的時間遇見了對的人
有的人天生就適合戰場,當時機到來時,他自然會成為那個歷史節點上的最優選擇,衛青就是如此。
元光五年,匈奴進犯懷古縣城,漢武帝決定兵分四路對匈奴進行軍事打擊,這是在漢高祖白登之圍後,漢朝第一次主動出兵打擊匈奴。時任太中大夫的衛青,也第一次領兵出征,從此開始了自己輝煌的軍事生涯。
衛青自上谷出兵,公孫敖率軍出代郡,公孫賀出雲中,李廣從雁門關出兵。此次主動出擊,戰果不盡人意,除衛青率軍深入險境,攻陷匈奴祭天聖地龍城,俘虜700人之外,其餘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返。但是此戰,打破了漢軍不能戰勝匈奴的夢魘,極大的增強了漢武帝軍事打擊匈奴的信心,而衛青因功被封為關內侯,被漢武帝著力培養,逐漸成為朝堂上主戰派的領袖。
漢大將軍大司馬長平侯衛青墓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衛青再次領三萬騎兵北出雁門關,攻打匈奴,斬殺俘虜匈奴數千。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大軍入侵上谷、漁陽,攻破遼西,遼西太守戰死,漁陽守將韓安國戰敗,邊境百姓兩千餘人被匈奴劫掠而去。
衛青率領大軍第三次北征匈奴,衛青率軍繞到匈奴軍隊後方,攻佔高闕(今內蒙古杭錦後旗),切斷匈奴後路,同時分兵南下,進軍隴南縣,切斷了佔領河套地區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部落與匈奴主力的聯繫,將其包圍。此戰,漢軍活捉匈奴士兵數千人,奪取牲畜數百萬頭。
自秦亡之後,被匈奴佔領的河套地區重新被中原王朝奪回,漢武帝在此修復秦朝時期蒙恬修築的防禦工事和邊塞,修建朔方城,設立朔方、五原兩郡,遷徙十萬內地百姓到此定居。河套平原被重新奪回,使得匈奴對長安的直接威脅被解除,河套平原成為漢朝反擊匈奴的前線軍事基地。此戰後,衛青被封為長平侯,食邑3800戶。
長平侯衛青
漢武帝元朔三年、四年,匈奴兩次興兵數萬人,攻擊代郡,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春,朝廷命令車騎將軍衛青率領三萬騎兵,從高闕出兵,同時節制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等將領,從朔方出發,第四次北擊匈奴,會同從右北平出擊的李息、張次公大軍,發動漠南之戰。
衛青率軍長途奔襲,趁夜色包圍了疏於防範的匈奴右賢王部,除右賢王及妻妾連同手下護衛幾百人逃脫外,其餘全部被殲,此戰漢軍俘虜匈奴右賢王部1.5萬人,牲畜千百萬頭。漢武帝接到戰報後,未等大軍回師,直接派特使來到漢軍大營,授衛青印信,拜衛青為大將軍,「大將軍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加封食邑6000戶。
漢匈漠南戰役示意圖
自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首征匈奴開始,到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衛青四戰匈奴,均以勝利告終,從別人眼中,仰仗貴為皇后的姐姐衛子夫才驟登顯貴之位的貧賤子,成為節制天下兵馬的大將軍,他完成了燦爛奪目的蛻變。正式成為漢武帝時期的第一面軍事旗幟。
不學兵法不代表著不會打匈奴
也許是不想衛青專享這份至高榮耀,就在衛青成為大將軍兩年之後,歷史又將另一位日後閃耀大漢星空的軍事英才推向了台前,他就是霍去病。
西漢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年僅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讓他追隨舅舅衛青,第一次踏上了北擊匈奴的征程。
不同於衛青用兵時的細心謀劃,冷靜全面,霍去病沒有學習過兵法,當年漢武帝讓他學兵法,他拒絕了。他不是好高騖遠,他的確有著自己的軍事思想。而他的軍事思想主要體現在,奇、快兩個字之上。
奇是指他經常不按常規軍事思想來考慮問題,常常劍走偏鋒,飄忽不定;快,主要體現的是他的具體戰術打法,率領最精銳的漢朝騎兵,利用騎兵的快速機動性,對匈奴進行快速的機動作戰。效仿匈奴的以戰養戰的打法,摒棄一切多餘的物資裝備,在快速行軍的過程中,取給養於匈奴本地。而且多採用大迂迴大穿插的作用,往往長途奔襲數千里,對匈奴進行進行軍事打擊。
漢朝騎兵復原圖(左為騎射兵,右為長戟騎兵)
霍去病的這種軍事思想,在當時的環境下,具有很大的變革意義。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內部各諸侯國之間盛行車戰,雙方在開闊地帶擺開陣型,主要用戰車帶領著步兵進行正面對抗。這種戰法適用於平原開闊地帶。隨著秦漢大一統時代的到來,中原內部相互攻伐的局面被統一的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部落的對峙局面所取代。
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是騎兵,往來快速,以快速衝鋒破壞對手的陣型,進而各個擊破來獲得勝利。車戰戰法已經不適用於這種新局面。得益於生產力的發展,大規模的鐵制武器被製造並裝備給軍隊。騎兵的重要性逐漸凸顯,秦漢時期,國家大量蓄養戰馬,中原王朝轉而開始向騎兵步兵協同作戰的戰法轉變。
春秋戰國時期盛行的車戰兵
漢武帝時期,步兵、騎兵相互協同的高機動性戰術已經逐漸成型。而霍去病利用純騎兵部隊打擊匈奴的戰術方法,則進一步豐富了步騎戰術的內容。英雄應時代而生,而霍去病就是那個時代新興戰術思想的主要實踐者。
沒有讓同樣喜歡出奇制勝的漢武帝失望,第一次追隨衛青出征的霍去病,利用自己的這種新興軍事思想,給匈奴來了一個下馬威。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漢朝大將軍衛青兩次領十萬騎兵出擊匈奴,霍去病摒棄穩紮穩打齊頭並進的方針,率領八百名精銳騎兵,脫離大部隊,狂進數百里。一路之上,不斷通過尋覓戰機,打擊匈奴,共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斬殺匈奴伊稚斜單于的近親籍若侯產 ,俘虜單于叔父羅姑比。此戰過後,霍去病被封為冠軍侯,食邑1600戶。以此為節點,霍去病成為漢武帝著力培養的第二位軍事領袖。
河南鄧縣冠軍侯國遺址界碑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十九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騎將軍。於春季、夏季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兩次河西之戰,霍去病率軍兩次大敗匈奴,匈奴共計四萬餘人被殲滅。匈奴部落王級貴族5人及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位貴族被俘。
兩次河西之戰示意圖
同年秋,因為在兩次河西之戰中損失巨大,匈奴渾邪王、休屠王擔心單于降罪,便率領部眾向漢朝遞交文書,請求投降。霍去病遵照漢武帝命令領兵前去迎接渾邪王和休屠王。
渾邪王的部下中有人不想投降,妄圖逃跑。霍去病騎馬進入匈奴軍營,同渾邪王相見,殺了想逃走的八千人,穩定了局勢,渾邪王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之後打通西域,開闢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而匈奴則失去了最為優質的牧場和重要的軍事基地。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漢匈河西之戰示意圖
大漢帝國的軍事雙壁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以十四萬匹戰馬及五十萬步卒作為後勤補給兵團,衛青與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另有步兵和運輸物資的軍隊十萬餘人,兵分兩路,發起漠北之戰。
霍去病所領的騎兵是當時漢軍騎兵部隊里最為精銳的一部分。霍去病從代郡出關,這一次,霍去病將騎兵的快速機動發揮到極致。他率領部隊僅攜帶少量軍需物資,一路狂飆突進,奔襲一千餘里。軍隊越過大沙漠,先是攻破匈奴左賢王部,渡河後,捕獲單于近臣章渠,誅殺匈奴小王比車耆。
未做休整的霍去病,率軍又馬不停蹄的攻擊匈奴左大將,斬殺左大將,奪取其軍旗和戰鼓。他們就地取給養於匈奴部落,略作休整,便翻越離侯山,渡過弓閭河,再次攻破匈奴軍隊一部,捕獲匈奴屯頭王和韓王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六位匈奴貴族。最後攻陷匈奴聖地狼居胥山,並在狼居胥山祭天,又在姑衍山祭地。霍去病率領部下,轉戰千里,一路之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共俘虜和斬殺匈奴士兵700443人,自身減員僅有十分之二。
霍去病封狼居胥
漠北之戰,是漢武帝傾全國之力與匈奴進行的一場戰略大決戰。經過此戰後,匈奴軍隊折損9萬餘人,匈奴左賢王、右賢王,兩王所部主力幾乎全部被殲。匈奴再也無力組織大規模的軍事力量,南下中原。匈奴在大批有生力量被殲的同時,其常年積累的軍事生活物資也遭到大量的損壞,匈奴的生存環境遭到致命打擊,已無法在漠北立足。在伊稚斜單于的帶領下,匈奴轉而向西北方向繼續遷徙,匈奴在北方大漠的軍事勢力範圍大幅度萎縮。勝利一方的西漢亦損失兵力達數萬人,馬10萬餘匹。
漢匈漠北之戰示意圖
這次戰役,霍去病取得戰果遠遠超過了自己的舅舅衛青,本就對霍去病寵愛有加的漢武帝,下旨增加霍去病食邑5800戶,同時設立大司馬一職,讓霍去病和衛青同時擔任大司馬,共掌天下兵馬,又規定,驃騎將軍與大將軍的官階和俸祿同等。這一年,霍去病僅僅22歲。
愛你等於愛自己
如此的殊榮,一方面是霍去病確實功勛卓著,另一方面,就是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偏愛了。霍去病像極了漢武帝,同樣的執著勇敢,又同樣的天馬行空不喜歡約束。同時又直言敢說,漢武帝曾為他修蓋府第,霍去病卻不去住,而且對漢武帝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
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的霍去病
二人缺點也相似,漢武帝急躁衝動,對臣子苛刻嚴厲,不太會體恤臣子。而霍去病也一樣,他雖然軍事才能突出,但是不像衛青那樣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相反,他容易意氣用事,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曾追隨霍去病參加漠北戰役的李敢,因其父李廣之死,怨恨大將軍衛青,打傷大將軍衛青。衛青隱藏了這件事,但沒過多久,得知衛青被打的霍去病為給舅舅出氣,竟然在甘泉宮射獵時,射殺了李敢,其衝動的性格一覽無餘。
一生未曾封侯的飛將軍李廣
他出兵打仗時,漢武帝派遣太官贈送他幾十車食物,待他回來時,輜重車上丟棄了許多剩餘的米和肉,而他的士卒還有因為沒有食物而挨餓的。塞外打仗時,軍隊缺糧,霍去病不去想辦法籌措軍糧,反而還玩踢球遊戲。
如此的優點和缺點都像極了自己,漢武帝自然是對霍去病越來越寵愛。除了上述兩方面的原因,出於政治方面和國家層面,漢武帝也不得不著重培養霍去病。
衛青是皇后衛子夫的弟弟,身為外戚,又手握軍權,還能參與朝政,雖然衛青從不結黨,但是他在軍中和朝堂的影響力極大,自漢朝建立以來,外戚專權一直是困擾漢朝皇帝的心結。漢武帝培養霍去病,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分割衛青的兵權,削弱衛氏一族外戚勢力。
西漢衛氏外戚勢力的代表長平侯衛青
雖然霍去病也是衛氏外戚集團的一員,但是,霍去病和衛青不同,霍去病從少年時期就在漢武帝身邊長大,受漢武帝影響頗深,對漢武帝忠誠,而且霍去病除了在維護太子劉據方面向漢武帝上過奏疏之外,基本不參與朝政。
這些因素都讓漢武帝堅定了培養霍去病的決心。他要將霍去病打造成衛青的接班人,穩定朝堂局勢,繼續實行自己軍事打擊匈奴的策略。然而,這一切的構想,都隨著霍去病的意外離世,而戛然而止,漢武帝怎麼會不悲傷。
悲傷不只為你,更多是為自己
燭光搖曳,長夜未央,陣陣鼓聲打斷了漢武帝的思緒,不知不覺間竟然枯坐多時,漢武帝起身,慢慢的走出未央宮,望著漆黑的夜空,輕聲嘆息,他感覺,自己這一生可能會再遇見衛青這樣的人,但可能不再會遇見霍去病這樣的人了。
那一年,他策馬揚鞭意氣風發,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那一年,他縱馬於漫天風沙,親赴沙場,隻身入敵帳,劍鋒所指,河西降。
那一年,他孤軍身向數萬虎狼,封狼居胥,祭天共北望。
英年早逝,是不幸,還是萬幸,誰能知曉?
歡迎關注收藏,轉發評論